也许,90%的人都没看懂《熊的故事》
2016-11-21巩高峰
文-巩高峰
也许,90%的人都没看懂《熊的故事》
文-巩高峰
对奥斯卡来说,最重头的当然是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等。
所以,一部几分钟的动画短片其实是很难有存在感的。
第88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熊的故事》(BearStory,智利),10分钟。
看起来,这是一部不能再平淡的动画电影了——
故事的主角熊是谁?连个姓名都没有。熊的一家究竟发生了什么?熊所爱的人究竟身在何方,过着怎样的生活?都不知道,反正熊每天带着一个类似西洋镜般的放映机箱子,招揽人来看他放映的故事:本来幸福快乐的一家,熊爸爸被抓去被逼迫着训练,表演。他一直在找机会逃跑,可一次又一次失败,被打,被关,被饿。终于有一次,他利用高难度的空中骑自行车表演,逃脱成功,从此踏上寻找爱人和孩子之路……
电影在技术上也没什么特色,整个世界,包括熊一家和反派都是用废旧金属零件组成的,这让画面看起来稍显粗糙,当然,符合故事里冰冷的世界。
电影从头到尾只有配乐没有对白,看起来像流水账,结尾还是开放式的。
所有这些,让不少网友表示很失望。
是啊,电影是故事的,如果没有冲突,或者有,但很容易猜到结局,都会使人少了好奇。
《熊的故事》是前者,这也是很多人质疑它得奖的最大理由:一个看起来有点温馨,但都算不上多感人的故事,就能得奥斯卡奖?
但是,我要但是了……
导演加布里埃尔·奥索里奥接受采访时说:“我是一名智利人,并经历过皮诺切特,这是可怕的。我的祖父莱奥波尔多·奥索里奥于1973年被捕,那时智利正处于皮诺切特独裁统治期间。祖父被关押了两年之后,被迫逃亡到英国,过上了远离亲人的流亡生涯。我的童年里,深深感受到家里有一位‘缺席的祖父’,这个人并没有死,却从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熊的故事》并不是我祖父的故事,但熊的一家可能经历了相同的命运……”
也许,这就是真相,或者说起码是个答案。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智利人有的说他是“一代枭雄”,有的说他是“杀人犯与小偷”。有人坚定爱他,有人坚决恨他。
1973年,他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总统阿连德,此后推行恐怖独裁政治,但也就在这段时期里,他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奠定了智利经济发展的基础,让智利成为南美洲最有钱的三个国家之一。
链接上这个背景,你会发现,即使只是一部动画短片,我们也不能把《熊的故事》当成温情小故事,感动一下就算了。
否则,你以为奥斯卡那么多评委都是吃素的?要知道,在奥斯卡之前,《熊的故事》在全球已经获得过大大小小50多个奖项。
还记得放映机箱子上放了好多风车吗?这是一个很温暖的线索,熊的孩子喜欢风车,所以熊无论到哪里,都带着。他想用放映机吸引喜欢风车的小朋友来看,这样也许就能增加一点点碰到孩子的可能……
不知道为什么,写到这里,莫名有点心酸。这是一份多么无望的等待和尝试。
所以每次小朋友看了故事,交了钱,拿着风车走了之后,熊都会低下头,黯然神伤一下。
那一刻,他心里的阴影面积一定又扩大了一丝丝。
但他很快就昂起头,重新露出笑容,再次摇响手里的铃铛,进入下一次的“希望-失望-黯然-重启”的流程。
电影的结局,有人认为“双人床上印着俩熊印儿,所以他老婆只是一大早带娃出门了”,这是一个“人类剥夺动物的幸福,而动物奋起逃脱,寻找亲人”的公益故事。也有人注意到“床上有熊妈妈的压痕,说明最后熊找到了她们母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一个10分钟的动画短片,能让人看到温暖、感动、希望和爱,还能让人了解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人的历史,这是好电影的标志吧?电影靠故事能打动观众当然最好,但能进入人心的电影,一定是拥有着人性光辉的。
责任编辑: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