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化处理
——对水墨人物画形式语言的思考
2016-11-21邱俊尉
○邱俊尉
平面化处理
——对水墨人物画形式语言的思考
○邱俊尉
本人在平时的艺术创作实践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水墨人物画领域出现了许多平面化处理的现象,这在以往是没有出现过的,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平面化处理——在水墨绘画过程中使用平涂、方块状宽笔触、没有太多虚实关系、干湿浓淡、明暗变化的新水墨表现手法;在画面构成元素上力求简洁、单纯、直截了当,减弱墨色层次变化,淡化空间纵深感,不显凹凸变化,力求平整。
为什么一大批艺术家们在水墨人物画创作当中,不约而同的开始尝试采用平面化处理?这一现象不是发生在80年代,而是在90年代?
一、平面化处理在水墨画中的大量运用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水墨艺术家追随现代主义的时候,中国社会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视觉条件,形式的追求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尽管观念的意义可能大于形式的意义。90年代,中国社会的迅速变化,图像时代不期而至。在信息图像化包围的读图时代,人们对于美感的认知由单一的高雅艺术逐渐转移到更加贴近生活的通俗艺术,其审美心态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他们需要更直接明了、通俗直白、简单的图像形式,纷繁复杂的技法和笔法与画面效果会影响他们对画面主题与含义的理解,造成解读的困难,进而会产生抵触的心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新的图像既积淀了新的生活经验与艺术观念,也体现着新的文化价值与审美趋向,所以平面化处理方式才广为水墨艺术家们所采用。他们在创作中探索新的形式语言,采用更加符合现代人视觉习惯的平面化处理方式,由此将为水墨语言寻找到新的可能性,为水墨画的发展寻找到新的空间。
与之前的一些水墨艺术家在形式层面所作的探索不同,90年代的中国现代水墨艺术探索明显地向语言层面推进。在水墨画创作中,许多水墨艺术家纷纷自觉或不自觉的在技法上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采用了更加直白,符合当代人审美趣味,读图习惯的平面化处理方式——平涂、方块状宽笔触、宽阔笔触。在画面构成元素上力求简洁、单纯、直截了当,减弱墨色层次变化,淡化空间纵深感,不显凹凸变化,力求平整。一大批水墨艺术家不仅十分尊重水墨的媒材与表现特点,而且机智巧妙地借用了全新的图像,于是为新水墨在题材、观念与表现方式上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二、以减法应对图像过剩的时代
个人的成长经验总会带着社会生活的痕迹。谁都逃不过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的变化给个体的人所带来的影响,因为那些背景和烙印都是这个时代留下的。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新传媒技术使文化和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大地加快,使我们极速地进入图像时代。更加重要的是,其不但渗透或主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构成了一些新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这也导致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异。平面化处理在水墨画中被大量运用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发生的。图像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
美术史家休斯 (Robert Hughes) 说过:“我们与祖辈不同,是生活在一个人造的世界里。自然已经被文化所取代,这里是指城市及大众宣传工具的拥塞。”我们的眼球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忙碌和疲劳。一方面是视觉需求和视觉欲望的不断攀升,想看的欲望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另一方面,当代文化的高度视觉化和媒介化,又为我们观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高质量、更具诱惑力的图像。于是,我们对生活世界的视觉外观的眼光也相应地变得越来越挑剔。由于现代媒体的过度发展——如此不仅带来了信息的过剩,而且造成了信息的混乱。今天,再奇特、再超逼真的数字影像似乎都引不起我们的兴趣。从事水墨创作的艺术家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同样不可逃脱社会变革及转型所带来的影响。
三、新视觉习惯对水墨创作的影响
在古代,水墨画常常是文人拿在手中把玩或近距离观赏的,但在今天,当人们进入宽阔的展厅时,总要与水墨画保持相当距离,加上西画的冲击与传统书法背景的丧失,因此一幅水墨画如果仅仅是在局部上笔精墨妙,在整体上却没有视觉冲击力是肯定难以吸引人的。采用平涂、简洁、大面积的单一墨色等平面化处理方式更易于让当代人接受,也能在宽阔的展厅内呈现出更加夺目的视觉效果。
在当代文化中,我们越来越倚重于通过图像来理解和解释世界。人们需要更通俗直白、简单的图像形式,纷繁复杂的技法和笔法与画面效果会影响他们对画面主题与含义的理解,从而造成解读的困难,进而会产生抵触的心理。面对这样的问题,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一部分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在技法上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采用了更加直白,符合当代人审美趣味,读图习惯的平涂、简洁单一墨色、减少层次等平面化处理方式。在波兹曼看来,电视广告和大众娱乐在本质上息息相通。从审美角度而言,两者都要运用技巧策略来取悦观众,都强调视觉图像的魅力与冲击力,都以脱离语境的内容拼贴成转瞬即逝的信息流。在电视广告中,一种“伪寓言”式的图像叙事通过难以抗拒的情感冲击,让观众接受有关浪漫、美好生活的说教。我们逐渐接受了这样的信条:简单、短小的信息要优于复杂、冗长的信息;形象和表演要优于说理和论证;得到解决办法要优于面对问题本身。
四、都市化进程对水墨画的影响
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平面化趋势,是图像时代下的水墨艺术家们为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当代话语环境而作出的积极和必然的反应。通观近百年来出现的各种水墨画形态,还可以发现,凡属一种新形态的确立都离不开特有的视觉样式,都离不开与一定材质媒介相表里的艺术语言,都面对着两个相互矛盾又必须统一的问题。一是水墨画的现代化理应反映现代生活引起的视觉观念的变化,否则便很难与传统水墨画拉开距离。为此,就需要水墨画家在观察感受生活中积累因科技发展所开拓的视觉经验。二是走向现代的水墨画仍然必须使用由水墨画的材质功能所制约的视觉语言,否则,就混淆了画种,可成为很好的现代画,却不是水墨画了。为此又需大胆而妥善地解决与材料相联系的艺术语言的因革承变问题。如何让水墨这一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内敛和感悟为主要感知方式的艺术语言获得和当代生活相匹配的丰富性与可读性,并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其他艺术媒介在观念和视觉层面上形成一种开放的对抗与互补关系等,成为当代水墨艺术家们必须解决的课题。
强调水墨对现实的关注,并不是要简单地回到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去,而是要在充分尊重水墨特点与个人感受的前提下,去探寻水墨更新的可能性。水墨与新载体的结合将更容易表现全新的艺术观念、全新的艺术主题、全新的艺术信息与全新的艺术内容,进而深入到以往载体所不能达到的新领域,这也使水墨出现在了更新的地平线上;其次,水墨与新载体的结合将更容易表达新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经验。究其深层的原因显然是:生存于现代科技世界之中的艺术家,无论是经验感知的能力,还是经验感知的方式都有别于过去的艺术家。
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结构改变以及文化现代性建设都与其城市化的进程密切相关。都市化的历史进程在改变着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信仰和交往方式。对于水墨画创作而言,都市化过程改变的不仅仅是它的描绘对象,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水墨艺术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水墨言说的受众。在现代水墨创作的多元格局中,需要有人从水墨与新图像的关系入手,也就是从与当代生活的碰撞中去探寻水墨发展的新路子。正是在这样的境况下,平面化处理方式应运而生。采用更加符合现代人视觉习惯的平面化处理方式,这是一种对水墨可能性的探讨,对水墨边界的探讨,这些探讨在过去是很少有人做过的。
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平面化趋势,是图像时代下的水墨艺术家们为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当代话语环境而作出的积极和必然的反应。它的出现是深受社会转型、图像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合力”的影响的,有着它深刻的社会学含义的,并不只是一个技法上的问题。平涂、单一、简洁、直截了当,没有太多虚实、干湿浓淡、与明暗变化,不显凹凸变化,力求平整等平面化处理技法正是迎合当今社会大众的读图习惯、审美趣味。水墨艺术家们纷纷在创作中探索新的形式语言,采用更加符合现代人视觉习惯的平面化处理方式,这是一种对水墨可能性的探讨,对水墨边界的探讨,这些探讨在过去是很少有人做过的,是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水墨人物画的“平面化处理现象”产生原因不单单来源自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内部,它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推进与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型相互牵引的结果,又是西方文化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当人类文化进入到21世纪的时候,作为一种本土和区域文化的水墨艺术的发展实际上既关联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又关联着本土文化进入世界文化格局的方法与途径。在这个时候,研究和分析这一现象,能对今后的水墨画发展有着积极的、建设性的现实意义。对水墨语言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是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的。
责任编辑 孙 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