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树理农村题材小说与现代文学史上“乡土小说”之比较

2016-11-21刘亚利

剑南文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赵树理建国文学史

□刘亚利

赵树理农村题材小说与现代文学史上“乡土小说”之比较

□刘亚利

乡土题材、农村题材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经常被表现的领域。现代文学史上,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小说”作家们如废名、蹇先艾、彭家煌、许钦文、台静农、王鲁彦等,多以俯视的角度关注着底层人们生活的变化,或忧虑或贬斥或展示风土民俗或表现乐闻趣事,将三四十年代的乡土中国的美丑展露无疑,与赵树理小说创作有很多的不同。

当代文学史上,建国三十年的小说创作中以革命历史小说和农村题材小说为两大表现支柱。农村题材小说的重阵即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和以柳青为代表的陕西作家群为代表。提到作家赵树理大家并不陌生,作为从现代文学史上走过来的作家,他的地位在建国前后举足轻重。纵观整个现当代文学史,“乡土小说”与农村题材小说一脉相承,同本同源,却也有着不同的创作体验。

一、作家自身经历

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们大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大部分已经走出农村、离开乡土定居在城市,当他们以回望的态度关照农民们的乡土生活的时候早已沾染上了城市色彩。他们笔下的人物不再可爱、缺少亲切感,而是在宗法制社会的统治下充满了麻木与愚昧。幻想着作为觉醒者唤醒劳苦大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主要的情感格调。当代文学的作家们较之现代文学史的作家们,大多出身农民,缺乏现代文学史上作家们良好的文化教育背景,无论是革命历史小说还是农村题材小说作家。赵树理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出身贫寒。他从小就过着艰苦的生活,对受剥削的农民生活的艰辛深有体会;在生活上,赵树理对当时农民们的娱乐形式如民歌、民谣、鼓词、评书和地方戏曲十分热衷喜爱,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较之现代文学史上“乡土小说”作家们描写的农村生活不同,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描写农村、乡土生活的鲁迅及后来涌现出来的大批乡土小说作家如对农村生活习惯及生产生活的了解,对农民喜爱的艺术形式的熟悉,使赵树理形成了被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大众风格,颇受读者群体的赞誉。1943年,其具有较强个人风格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和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相继发表,受到解放区人民的追捧,引起极大反响。小说明显体现了赵树理以农民的口吻描写农民的特点,读者看得懂,并且喜欢读,赵树理也因此一举成名。小说不仅销售量大,还有数以百计的剧团将《小二黑结婚》搬上舞台,奠定了赵树理在文坛的地位,直到建国后,赵树理创作的高峰期到来依然保持着他最初的创作风格,并再次引起读者群体的广泛喜爱。

二、政策影响

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外来思潮涌入,文坛思想活跃,没有干涉与行政命令的影响,作家们创作无拘无束,异彩纷呈,充分体现着作家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取向。秉承“为人生”的现实主义道路,再现宗法制社会中,农村的阶级矛盾和农民生活的疾苦。

当代文学史上的农村题材小说,就赵树理而言,建国前,赵树理创作被誉为是最能体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解放区”文学界对赵树理进行了大力推崇,甚至一度还提出了“赵树理方向”的口号。建国前代表作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赵树理,此时的赵树理文学地位空前高涨。

建国后,赵树理的创作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之间有着某种距离:主流意识形态要求作家从阶级分析的方法看待生活和反映生活,而赵树理更多地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从阶级分析方法看问题最典型的是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特别是在在文革期间,为了追求小说创作领域的经典,学界曾追求过样板小说的创作,浩然的《艳阳天》被视为此类的经典。

为此,赵树理创作上进行了调整,19世纪五十年代,第一部婚姻法出台后,赵树理创作了《登记》、创作的《三里湾》是建国后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重新得到肯定。在这些小说中,赵树理塑造了同浩然的《艳阳天》、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山乡巨变》等一致的以阶级斗争为主线的人物模型。

三、与农民的关系

现代文学上的“乡土小说”以启蒙的姿态,将乡土农村的农民蒙昧、自私甚至是冷漠麻木的形象灌注在文学创作中,以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并借此完成唤醒民众良知,开启民智的作用,已达到鲁迅式的疗救的目的。当代文学史上的农村题材小说则是以平等的视角与农民在立场、观点、情感上与农民保持一致,向农民学习为农民服务。但在实际进展中,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创作要求上限制了作家的创作视野和艺术表达。赵树理全身心投入到为农民写作之中,被誉为描写农民的“铁笔”、“圣手”,是迄今为止写中国农民最为成功的作家。不论是在建国前的现代文学史上,还是在建国后的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以他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与农民纯朴天然的情感连接,了解农民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在创作上活泼泼地表达着农民的个性和心理,将农民的愿望和心声融合在文学创作里,也将国家的政策导向与发展方向浸透在写作中,一方面体现着农民的愿望和诉求;一方面也传递出时代发展的脉动。从这点上来说,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角度看还没有哪一位作家能像赵树理的创作那样站在立足农村土地,站在民间立场,真挚的农民情怀,将地方文化的特长巧妙融合在文学语言里,一心为老百姓写作。

四、独特的语言艺术

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创作语言或以现实主义笔法描写农村农民生活样貌,或以诗话的语言空灵的境界展现乡村的和谐美好。

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小说因他精妙的语言技巧而锦上添花,在建国前的小说创作中,其小说独具魅力的语言已颇受广大读者喜爱,那是一种老百姓熟悉的地方方言,赵树理以农民氏的口语讲述他笔下的故事,质朴自然、生动活泼、轻松幽默。给人起外号、快板书播报大字报,人物的口头禅,时常出现在他的小说里。在语言运用这点上,赵树理对农民说话方式的了解及儿时对古词、戏曲、快板书的接触为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他将农民的说话方式提炼成清新明快的小说语言,将农民的心理用地方方言加以表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建国后,赵树理依然保持着这种民俗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赵树理式的民族特色,在人物塑造上、心理描绘上,推进情节发展上特色鲜明生动。在《锻炼锻炼》、《三里湾》、《登记》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作为替农民代言的语言大师,赵树理成功地将地方方言和语言艺术巧妙融合,将农民的说话特点转化成赵树理风格的语言,在他的小说中,读者听到的是家乡话,看到的是自家人,亲切、熟悉、热络的乡里乡亲,宾至如归之感油然而生。

当然,赵树理的创作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有人认为赵树理的创作过分迁就农民的欣赏习惯,限制了自己艺术水平的提高。

认为他对于故事情节只是进行白描,人物变成了被贴上标签的模型,简单而苍白,不具特色,性格得不到充分展开。最大的缺点是,作品所描写的都是事件的梗概,而不是实在的感受。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学语境,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学语境又催生了不同的文学样式,所以不同的时代催生了不同的文学载体,不论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还是当代文学史上的农村题材题材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文学大家频现,文学经典举不胜举,赵树理作为独特的一位,他用自己最接地气的方式让读者们记住了他的名字,记住了他的作品,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乡土小说”的传承者,赵树理创作虽有不足,但瑕不掩瑜,从现代到当代,从解放区到全国,赵树理依然是一位为民写作,为民发声的优秀作家。

(赤峰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赵树理建国文学史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赵树理传经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抗战雕塑
“坚苦卓绝的登陆”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