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外戏剧交流
2016-11-20
参加国际剧协第140次执委会会议
2月19日至24日,应国际剧协阿联酋中心邀请,中国剧协派驻会副主席季国平等二人赴阿联酋的富查伊拉市,参加国际剧协第140次执委会会议。
国际剧协于2014年11月份在亚美尼亚召开了第34届世界代表大会,会上选举出了新一届执委共17人,季国平以高票当选为国际剧协副主席。本次执委会除菲律宾执委因故缺席外,其余16名执委悉数到齐。东道主是新当选国际剧协主席的富查伊拉市市长阿福可汗先生。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四个主要方面,第一是关于总部迁址上海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许多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案,第二是关于国际剧协现状的分析,第三是关于将在巴西玛瑙斯举办下一届世界代表大会的相关组织事宜,第四是对国际剧协未来发展战略的设计与谋划。
关于国际剧协迁址上海的事情,涉及到了许多具体的问题,比如国际剧协原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大厦内的办公室的保留问题,国际剧协历史档案的保管问题,因国际剧协迁址导致原来的秘书处成员全体辞职而产生的人事变动的问题等等。新老执委们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案。
第二项内容是总干事向全体执委汇报国际剧协的现状,其中包括诸多内容,如国际剧协各会员中心、合作会员、12个职能委员会及项目组的工作、地区性委员会的现状、国际剧协与联合国教科文的关系、世界戏剧日与世界舞蹈日的筹备落实情况、“世界表演艺术之都”项目的筹备情况、表演艺术高等教育网络的构建情况、文化多样性工作的开展情况等等。在探讨亚太地区委员会的现状及未来设计时,季国平副主席提出倡议,希望以传统戏剧的保护与传承为主题,在亚太地区举办相关的学术交流及展演活动,从而活跃本地区的戏剧交流。该倡议得到与会执委的广泛支持。
第三项内容是关于将于2016年6月份在巴西玛瑙斯举办的国际剧协第35届世界代表大会的事宜,国际剧协总干事托比亚斯首先向全体执委汇报了亚美尼亚大会之后所做的网上调查情况,分析了成功之处与值得改进的地方。之后,来自巴西的执委为大家介绍了下届大会的具体设计方案。玛瑙斯市是亚马逊河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很早就开始有戏剧活动,玛瑙斯市的市长对戏剧非常热爱与支持,希望将下届大会办成一届艺术盛会。在亚马逊河流域的8个国家都将派演出团前往玛瑙斯进行充满民族风情的戏剧演出。为了使巴西的大会能够成为比肩厦门大会的一次盛会,执委们特推举季国平与其它四名执委组成一个特殊的工作组,配合巴西东道主一起来对大会做总体艺术规划。
第四项内容是对国际剧协未来发展的设计与展望。这项内容看似比较务虚,但对于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言,意义非常重大,成为每次执委会的必谈话题。中国剧协代表对此话题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在出访前,季国平便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执委们提出了三个建设性的意见。第一,国际剧协如果希望有长足的发展,必须调动全部资源来策划能够引起全球关注的大的戏剧项目,要紧密围绕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世界性问题,举办主题鲜明的国际戏剧节及相关的评奖活动。戏剧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应该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戏剧对人类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它可以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不同文化彼此了解的使者,成为促进和平的润滑剂。抓住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弘扬“爱”与“和谐”的主题,推崇奉献精神,弘扬真善美的品格,关注弱势群体,倡导相互尊重,崇尚美德,保护生态环境。以这些价值观来举办国际性的剧本创作大赛,在各国推广获奖剧本并最终举办以这些价值观为核心的国际戏剧节,打造属于国际剧协的专属戏剧节品牌,应该成为国际剧协未来的着力点。第二个建议就是要借助国际剧协的平台,推动对传统戏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以举办国际传统戏剧节和研讨会的形式,加强各国传统表演艺术的交流与碰撞,切磋戏剧传统保护的成功经验,研究各国的戏剧“文物”,强调传统表演艺术的活态传承,使人类表演艺术的瑰宝得以珍藏和传世。第三个建议是国际剧协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关注年轻人,为年轻的戏剧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可以考虑举办“青年奥林匹克国际表演技巧大赛”,首先要统一一些类似“唱念做舞”等各种规定动作(包括规定情节)的参赛规则,在各个国家分别举办预选赛,组建“国家队”参加最后的“青年奥林匹克国际戏剧表演技巧大赛”,借此活动来吸引社会、媒体、赞助商的关注和支持。大赛可以采用电视直播的形式,使观众提高对表演艺术的关注度,从而提升国际剧协的国际知名度,促进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国际剧协的活动。
以上三点建议得到了执委们的广泛赞同,但由于会议时间所限,未能进一步展开讨论,留待下届执委会再仔细商榷,并研究可行性方案。
此次执委会,中国剧协代表在为国际剧协的发展建言献策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传播了中华文化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国际形象。会议期间,中国剧协代表团还主动与一些新执委进行交流,相互熟悉、互通信息,增进友情,以期争取更多的合作交流项目,为今后更广泛地参与国际戏剧交流创造必要的条件。
(王 岭)
广西永福非遗中心演出团赴孟加拉参加国际戏剧节
3月16日至20日,应国际戏剧协会孟加拉中心邀请,中国剧协推荐广西桂林永福非遗中心的传统彩调《王二假报喜》和《王三打鸟》剧组一行16人赴孟加拉,参加第二届达卡国际戏剧节。达卡国际戏剧节以孟加拉文化部为指导单位,由国际剧协孟加拉中心发起并承办。本届戏剧节除孟加拉20多台优秀剧目外,还有来自中国、印度、英国三国共四台国际剧目参演。
彩调剧是广西两大地方剧种之一,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该剧种极具地方特色,形式谐趣活泼,有“快乐剧种”之称,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广西彩调《刘三姐》巡演全国,红极一时。2006年,彩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演出的《王二假报喜》和《王三打鸟》是传统彩调剧目中特点鲜明、风格突出的代表性作品,在当地广为流传。
为呈现高水准的艺术效果,永福非遗中心精心准备,组织精干的班底多次排演,并对两部传统彩调剧进行了修改、调整。代表团一行3月16日下午飞抵达卡后,当晚就和剧场工作人员讨论第二天装台事宜,直至深夜。
3月17日,经过一整天紧张装台和排练,剧团因地制宜,利用剧场有限条件,发挥戏曲写意的优势,以简易的布景、灵活的灯光,将观众带入富有中国特色的戏曲舞台空间。当晚7点,两部彩调剧在孟加拉国家剧院主剧场上演,容纳400人的剧院楼上楼下座无虚席。演出以欢快的彩调歌舞《永福彩调》拉开序幕,欢快的音乐、富有特色的舞蹈一开场就引来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随着故事的开展,观众们通过英文字幕,逐渐进入故事情境,充分感受到彩调诙谐幽默的情感变化以及彩调三件宝(彩扇、手绢花、彩带)的精彩呈现,剧场内不断爆发出会心的笑声和掌声。演出结束后,全体观众起立欢呼鼓掌,并争相与剧组成员合影留念。孟加拉国文化部部长阿萨杜扎曼·努尔先生全程观看了演出,与演员合影留念并亲自为演员颁发了纪念奖牌。
除了孟加拉文化部部长外,国际戏剧协会名誉主席、本次戏剧节组委会主席拉门度·玛朱穆达,孟加拉各界友好人士以及当地华侨华人,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霜及我国驻孟加拉使馆有关人员共同观看了演出。
演出结束后,应组委会和观众的要求,演出团参加了导演和演职人员与观众的见面会。广西文联秘书长、广西剧协副主席,同时也是本次演出总导演林超俊与剧组代表一起分别就孟方戏剧人和戏迷提出的问题作了解答,现场气氛融洽热烈。孟加拉观众表示,对中国的传统戏曲非常喜欢,今天演出的故事与孟加拉传统故事非常相似。可以说,虽然语言不通,但情感是共通的。孟加拉也有传统戏剧,不过在近代逐渐消亡了,现在大多以话剧为主,所以,他们对我国传统戏曲依然能以活态传承表示钦佩,希望中国更多的优秀剧目来演出,特别是中国现代戏剧作品。彩调团向组委会赠送了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的宋代石刻“百寿图”拓片以及彩调书籍,祝福孟加拉人民长寿安康,祝两国友谊之树长青。
达卡电视台、当地主流媒体对彩调演出全程跟踪并做了采访。翌日孟加拉国家电台、New Age(新时代)日报以及新华社达卡分社等均做了相关报导。
此次出访是中国剧协首次选派彩调剧这一地方小剧种参加国际戏剧节。可以说,彩调剧以其独有的地方特色,通俗欢畅的风格,受到孟加拉观众的热烈欢迎。这也是中国剧协对外戏剧交流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逄锦来)
中国剧协代表团出访匈牙利、克罗地亚
4月14日至20日,应匈牙利国家剧院院长阿提拉·维德扬斯基先生及国际剧协克罗地亚中心主席谢尔卡·图尔辛诺维奇女士的邀请,中国剧协组派了以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三人对上述两国进行了交流访问,分别参加了“匈牙利马达奇国际戏剧节”及“克罗地亚戏剧展示窗”两项活动。代表团首先访问了匈牙利。“匈牙利马达奇国际戏剧节”是由匈牙利国家剧院主办的一项国际戏剧交流活动。马达奇是匈牙利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际戏剧节实际应直译为戏剧“大会”(Meeting),之所以选择“大会”一词,是因为活动的主办方更看重的是各国戏剧人之间的艺术交流而不仅仅是演出。该节每年定期举办一届,为期两周,今年共有来自西班牙、瑞士、法国、德国、波兰、奥地利、马其顿、乌克兰、意大利、丹麦、罗马尼亚、俄罗斯及东道主共13个国家的剧目参演,其剧目形式多样、风格迥异、题材广泛,充分展示了欧洲当代戏剧的风貌。中国剧协代表团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除观摩了开幕式演出外,还欣赏了西班牙马德里著名的“修道院剧团”根据塞万提斯的三个故事改编的喜剧《开胃菜》、匈牙利国家剧院院长维德扬斯基先生亲自执导的史诗剧《匈奴王阿提拉》以及法国福美来剧团演出的《哈利昆小丑被爱升华》。三台戏各具特色,反映出完全不同的艺术追求。《开胃菜》强调肢体滑稽、《哈利昆小丑被爱升华》体现出独特的法式幽默与浪漫,而《匈奴王阿提拉》则颇具视听震撼力,有着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值得一提的是,每台演出结束后,观众与主创人员有充分的交流与互动时间,真正起到了艺术切磋与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访匈期间,代表团拜访了匈牙利国家剧院并与院长阿提拉·维德扬斯基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维德扬斯基先生是匈牙利著名戏剧导演,身兼国家剧院院长、戏剧学院院长及马达奇国际戏剧大会艺术总监三职。沈铁梅团长与维德扬斯基先生就其执导的《匈奴王阿提拉》进行了艺术与美学追求的探讨。沈铁梅作为中国戏剧梅花奖“三度梅”获奖者,不仅是著名的戏曲演员,同时还具有多年的院团管理经验,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她主演的剧目多次在欧洲、美国巡演,具有丰富的国际演出及交流经验。两位院长所追求的戏剧美学有很多相通之处,颇为互赏,双方当即决定明年彼此邀请对方来本院演出,作为双方今后的第一步合作,这是此行的第一个收获。
在克罗地亚,代表团参加了由国际剧协克罗地亚中心主办的“克罗地亚戏剧展示窗”。之所以称之为“展示窗”,是因为本活动是一个小型的国际戏剧推介会。国际剧协克罗地亚中心邀请了11个国家的20余名戏剧活动家,为其展示克罗地亚本年度最优秀的戏剧作品,以期通过这样的活动,推动克罗地亚剧目走向国际舞台。代表团观看了其中的六场演出,在这六场演出中印象较深刻的是一台融入了许多杂技技巧的儿童剧《小女巫》以及一台表现克罗地亚社会政治变迁的话剧《我们是如何幸存的》。纵观展示窗的几台戏剧可以发现,他们大多对政治题材的剧目较为感兴趣,而且通常是以一种反讽的形式对一些历史政治问题进行反思,其表现风格多为现实主义,少数作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代表团除观摩演出外,还拜访了国际剧协克罗地亚中心。该中心位于萨格勒布市中心的一座风格古朴的三层老房子里,距总统府仅有两分钟步行的路程。中心主席图尔辛诺维奇女士热情地招待了代表团,并向代表团介绍了克罗地亚戏剧的总体情况,探讨了双方今后互访交流的一些具体问题。
在克期间,代表团还对克罗地亚戏剧艺术学院进行了访问。戏剧艺术学院院长博尔纳·巴莱迪克先生对与中国开展教育合作交流非常感兴趣。同时,他还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项目,即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实际上是出生在克罗地亚的一座名叫科尔丘拉的古城,因此,克罗地亚希望把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以多国联合演出的形式搬上舞台,即组织东欧几个国家的戏剧院校和剧院团,联合中国方面的合作伙伴,共同制作演出一台《马可波罗》,以这台戏来反应一段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的历史,在一些丝绸之路途径的国家进行巡演。此项目恰好与文化部“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所寻求的项目相吻合。我代表团对此项目表示支持,并将在回国后向文化部汇报,并与有关剧院团进行接洽,争取努力促成此事。
代表团访克期间还出席了一次克罗地亚剧本网络平台发布交流会,克罗地亚同行展示了他们所建立的一个提供剧本发布的网络平台,并就剧作家如何能借助网络相互交流剧本创作经验、使自己的剧本有机会被更多的剧团、导演及戏剧同行所阅读,同时如何保护剧本版权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这一网络平台的许多经验,对中国剧协今后创办类似的网络平台以服务剧本创作交流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与参考。
(王 岭)
罗马尼亚戏剧家代表团访华
4月16日至23日,为促进中国与罗马尼亚戏剧界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剧协邀请罗马尼亚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奥拉·科比鲁和国际剧协罗马尼亚中心秘书长朵伊娜·鲁普一行二人来华访问上海和北京,观摩第八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并与中国戏剧界人士进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罗马尼亚戏剧家协会于1990年正式成立,是罗马尼亚专业戏剧机构,每年定期举办国内及国际性的戏剧节,还举办丰富多彩的国际戏剧交流活动,并创办罗马尼亚戏剧大奖。国际剧协罗马尼亚中心也设在该组织。
中国剧协近两年来和罗马尼亚戏剧界交往密切。此次来访是去年以季国平书记为团长的中国剧协代表团出访罗马尼亚的回访,同时也是自2014年11月邀请罗马尼亚大学生演出团来华演出后,第二次邀请罗马尼亚戏剧家来华。这些交流活动契合了我国刚刚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是践行“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提出的全方位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各个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具体体现。
经中国剧协精心安排,代表团一行在华观摩话剧、京剧、黄梅戏等四台演出,拜会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国家大剧院、上海剧协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戏剧团体,并与相关单位达成交流合作共识。罗马尼亚戏剧家对我国戏剧界整体实力印象深刻,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赞不绝口。
在北京,一行在正乙祠戏楼观摩了北京梅兰芳京剧团的京剧《梅兰芳华》。正乙祠古戏楼是一座具有近三百年历史的纯木质结构建筑,是中国现存保留最完整的室内剧场之一,其古香古色且独特的建筑风格给外宾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部由著名导演李六乙执导的京剧是一部全面反映梅派艺术的舞台作品,汇集了梅兰芳先生代表作《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和《洛神》中的经典片段。感人的故事、精湛的表演、空灵写意的舞美与古老的舞台气韵相映成趣,现场观众深深为之吸引。演出结束后,团长对该戏不吝溢美之词,表达了希望邀请该剧参加罗马尼亚戏剧节的意愿。
在沪期间,上海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以及上海剧协秘书长沈伟民接待了罗马尼亚戏剧家。在宴会上,双方相谈甚欢。杨绍林副主席介绍上海戏剧界以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基本情况,并向罗方表示希望邀请罗马尼亚戏剧作品参加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主办的“上海当代国际戏剧节”。罗方也介绍了罗马尼亚戏剧界情况,并表示希望邀请上海剧协组团于2015年9月赴罗马尼亚观摩戏剧节。
代表团在上海戏剧学院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校园,与上海戏剧学院宫宝荣副院长进行了友好的会谈,随后出席了第八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开幕式,并观摩由上海戏剧学院学生演出的户外话剧《仲夏夜之梦》。代表团认为,就戏剧院校作品而言,该剧目形式新颖,水准上乘,让人耳目一新。
在沪期间,代表团还观摩了安庆黄梅戏艺术剧院的经典剧目《女驸马》以及由香港艺术节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制作的话剧《乌合之众》。话剧《乌合之众》的编剧喻荣军借鉴了易卜生的《人民公敌》,以文革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男人复仇的故事。该剧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近年来的力作。精湛的表演、高超的舞台调度和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舞美呈现,令罗马尼亚戏剧家深为叹服。特别是香港特邀乐师运用现场“加料钢琴”音乐作为配乐,将槌子、乒乓球、笔记本、白纸、胶带等意想不到的道具,放置在三角钢琴的琴弦上或琴弦之间,使得钢琴的音色发生变化,产生特殊的音响效果,这与《乌合之众》所具有的当代、创新和实验性非常契合,现场体验颇为独特。
此行是两位罗马尼亚戏剧家首次来访北京和上海,双方均感到收获颇丰。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罗方戏剧界的沟通,落实相关合作意向,继续稳步推进与罗马尼亚戏剧界的交流与合作。
(唐灵依)
中国儿艺演出团赴德国参加“西风”儿童戏剧节
5月28日至6月1日,应德国杜塞尔多夫剧院邀请,中国剧协选派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杨帆为团长,中国剧协《剧本》杂志社副主编范小宁为顾问的《三个和尚》剧组一行12人,赴德国北威州杜塞尔多夫市参加第31届“西风”青少年儿童戏剧节。该作品以其精良的制作,精湛的表演获得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是我国儿童剧作品首次参加该戏剧节。
“西风”青少年儿童戏剧节是德国北威州的一个品牌儿童戏剧节,每年在北威州各城市轮流举办,已持续30多年。本届戏剧节在该州首府杜塞尔多夫市举办,由杜塞尔多夫剧院、北威舞蹈之家和自由论坛剧院共同承办。除来自北威州的10台优秀儿童剧作品外,还有来自中国、比利时、挪威及荷兰的4台国际剧目参演。
《三个和尚》是中国儿艺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一台儿童剧作品,故事取材于流传千古的中国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该作品将这一谚语重新演绎,层层剖析,挖掘人性,并辅以戏曲、武术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元素,深入浅出地呈现这一故事,展示了团结互助、相互依存以及回归本我等多重主题。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获得不同的启示,可谓长幼皆宜。全剧几乎没有台词,大量运用肢体动作和舞蹈展示剧情,适合儿童观看,也便于国际交流。值得一提的是,该剧4名演员中,饰演“老和尚”的刘晓明和“小和尚”的唐妍,均是梅花奖获奖演员,其它两位亦有十余年演出经验,演员阵容强大。
5月31日下午两点,《三个和尚》在杜塞尔多夫剧院中心剧场上演,近400名当地青少年儿童及成人观看演出,剧场座无虚席。我国驻杜塞尔多夫领馆潘字天、聂婕领事,国际剧协前主席曼弗雷德·贝尔哈茨以及来自加拿大、土耳其和英国的嘉宾也前来观摩演出。
随着剧情展开,演员们的表演渐入佳境。配合灯光、音效以及多媒体投影,小和尚、胖和尚、瘦和尚和老和尚之间的故事跃然舞台上,人物个性鲜明、形象饱满,表演诙谐从容,场内不时响起孩子们的欢笑声。到剧情高潮处,老和尚为救三个小和尚葬身火海,观众都很受感动,有些孩子甚至不能自己,小声哭泣。驻杜塞尔多夫领馆聂婕领事观演后也说:“很久没有看到如此高质量的戏剧演出,我自己都被感动得流泪。感谢中国剧协推荐这么好的作品。”
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起立热烈鼓掌,谢幕时间长达近10分钟。国际剧协前主席贝尔哈茨先生表示,感谢中方能带来制作精良又国际化的高水准作品,让德国观众大饱眼福。来自土耳其安卡拉的戏剧同行难掩激动之情,与中方工作人员热烈拥抱,对该作品表示由衷的赞赏并祝贺演出成功。
此行赴德国,中国剧协工作人员及剧团部分成员还观摩了德国怪兽剧团的《毕加索》、比利时罗伯特和弗兰克剧团的《打破机遇之窗》以及德国杜塞尔多夫剧院的《派垂克的花招》三台戏剧节剧目。《毕加索》面向低龄儿童,利用红黄蓝三基色搭配出多样的色彩,并由两位演员现场做出富有童趣的构图,配以舞蹈和打击乐,非常有效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打破机遇之窗》全剧无完整剧情,无任何对白。两位演员在台上用长木条、梯子、推车、树干以及喷涂画等多种道具,通过富有创意的组合和表演,表现他们对一些欧洲观众熟悉的电影或剧作的思考及解构,引发现场观众强烈的共鸣。《派垂克的花招》由两位演员用极少道具分饰12个不同角色,并快速自由切换。这是三台剧目中唯一有完整剧情的作品,剧作展现了儿童迎接家庭新成员的心理变化,具有很强现实意义。曾获得2014年德国儿童戏剧奖提名。
通过此次交流,我们发现德国对儿童剧的重视程度较高,仅仅在北威州,其儿童戏剧节已举办了30多年,并且有意识地促进国际交流,力求新的创意和交流形式。此次是中国剧协近年来首次选派儿童戏剧作品参加国外戏剧节,中国儿艺的《三个和尚》以其精良的制作和演员精湛的演技获得当地观众和戏剧节组委会的高度认可,很好地体现了当今我国儿童剧的水平,此行也为中国剧协以后推动儿童剧的对外交流提供了宝贵经验。
(逄锦来)
瑞典戏剧家来华举办儿童剧工作坊
7月15日至7月27日,为促进中国儿童剧的国际交流,中国剧协邀请由瑞典戏剧联盟选派的斯卡赫尔门剧团四名戏剧家访问承德、青岛两地,分别在承德话剧团演艺有限公司和青岛市话剧院有限公司开展儿童戏剧工作坊并进行内部交流演出。此次工作坊使中方演员及观众亲身体验到了欧洲儿童剧的独特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使剧团在儿童剧的创作上深受启发,对促进儿童剧国际交流大有裨益。
中国剧协与瑞典戏剧联盟有长期的合作交流。此次工作坊是双方继“儿童之声”和“西藏儿童剧工作坊”项目后的又一次合作。瑞典方面所推荐的斯卡赫尔门(Sk·rholmen)剧团是斯德哥尔摩市立剧院所属的剧团,专门为5~19岁的青少年儿童观众奉献舞台演出。其作品基于儿童的视角,围绕青少年观众并和他们一起进行讨论,其核心艺术追求是探索肢体和动作的表现力,以全新的角度探索性别、年龄、种族等社会要素的关系。该剧团演出活跃,近年来颇受当地观众欢迎。
7月15日至21日,瑞典戏剧家一行首先在承德话剧团演艺有限公司开展交流。双方首选进行了剧目交流。瑞典斯卡赫尔门剧团带来了他们的新创剧目《水果卡巴莱》,故事讲述了两位老奶奶一辈子的友谊和对梦想的坚持。两位老奶奶由来自瑞典的两位男演员比尔和丹尼尔反串扮演,逼真的化妆技巧和惟妙惟肖的表演,让人耳目一新。两位演员在舞台上松弛的演出和即兴的互动,也让承德的观众感受到了西方戏剧的魅力。承德方面推出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进行交流。经过再度创作,这个欧洲故事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相结合,融入了中国功夫等许多中国元素,给瑞典戏剧家带来了惊喜。他们认为作品充满创意,引人入胜,特别是精致考究的舞台设计与生动形象的表演,更让人赞不绝口。除交流演出外,双方演员还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座谈,互相交换了表演理念和对儿童剧发展的看法,并在工作坊中做了许多关于儿童剧表演的互动。
7月22日至27日,瑞典斯卡赫尔门剧团戏剧家一行四人抵达青岛。23日,瑞典戏剧家为演员们举办了儿童戏剧工作坊,就“如何进行集体创作”、“角色身份塑造”和“无台词对话”等专题为近50名演员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坊展示及课堂示范。大家在排练厅内席地而坐,从解放肢体、发挥想象到人物模拟,再到分小组创作,每组活动都将创作元素和角色体验串联在一起,并通过肢体语言的表演来抒发情感,实用有趣的设计内容让中方演员们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自由创作,获益匪浅。工作坊结束后,双方还就主题工作进行了交流探讨,分享各自的创作心得、训练及表演方法。青年演员李鹏认为,通过参加工作坊,一是开阔了思路,了解国外同行在编排戏剧时候的角度和舞台呈现效果,二是借鉴表演技巧,获得艺术灵感。
此次交流演出,不但增强了中瑞双方演职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同时也为儿童剧团的国际交流提供了成功范例。今后,中国剧协将继续拓展与各国优秀儿童剧团的交流与合作渠道,为促进我国儿童剧发展与国际交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逄锦来)
日本戏剧家代表团访华
8月24日至30日,应中国剧协邀请,以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日本青年座剧团董事水谷内助义为团长的日本戏剧家代表团一行五人, 来华访问北京、上海、苏州三个城市,访问相关戏剧团体,观摩多场戏剧演出,与我国戏剧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是日本六大对华友好团体之一,多年来一直与中国剧协保持密切联系。根据相关协议,双方隔年派代表团互访。该协会此次派出的代表团,团员包括民艺剧团导演、剧本翻译家丹野郁弓,文学座剧团演员高桥纪惠以及回声剧团制作人白川浩司,他们均为日本颇有影响的导演、演员或制作人,舞台从业经验丰富。经中国剧协精心安排,代表团一行在华观摩京剧、话剧、独角戏等不同类型的四台戏剧演出并观看了昆曲演员排练,访问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上海昆剧团等,并与相关单位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在北京,代表团首先拜会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他们对中国儿艺的发展历史、丰富的出品剧目、优良的舞台设施以及多样化的国际合作交流有了初步了解。双方就日本青年座剧团的代表作品《文那,从树上下来吧》于明年或后年参加由中国儿艺主办的中国儿童戏剧节一事进行了充分的磋商。代表团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国文联发展史展览以及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中国文联发展史展厅图文资料丰富,并辅以高科技应用,给代表团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对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的光荣传统、丰富的国内活动和广泛的对外交流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代表团对北京人艺曹禺、焦菊隐等历任院长的代表作和戏剧理念以及北京人艺几十年来的创排剧目有了系统的了解。团长水谷内助义表示,北京人艺朱琳、夏淳、蓝天野、朱旭等老一辈戏剧家与日本戏剧界交往密切,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希望年轻一代戏剧人能将两国戏剧界的交流合作传统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在上海,代表团参观了上海昆剧团的历史展厅,对昆剧的发展、艺术特色有了初步认识。正值剧团演员排练和试妆,代表团颇有兴致地深入化妆间和排练场,近距离观看昆曲演员进行走圆场、旋子、矮子步,以及筋斗、走跤等毯子功和大刀、长枪等把子功的练习。双方交流了各自演员的培养方式,日方切身感受到了以昆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涵义。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著名编剧,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俞荣军与代表团进行了愉快而深入的交流。俞荣军表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日本戏剧界包括文学座、青年座、民艺剧团等剧团曾多次进行合作交流,希望双方共同努力,继续开拓新的交流和合作模式。日方表示,上话近年来在剧目生产、经营管理、观众培养和国际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令他们深受鼓舞和启发,希望寻找机会,推进合作。
此外,代表团在华期间还观摩了国家京剧院的京剧《杨门女将》、香港话剧团的话剧《都是龙袍惹的祸》、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话剧《控方证人》以及由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独角戏《我这一辈子》,并前往苏州评弹博物馆参观,欣赏地道的苏州评弹演出。此行所观摩剧目均有一定的代表性,都是市场运作较为成功的作品。日方一行对中国戏剧演出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有了切身的体会。
(逄锦来)
中国剧协代表团赴韩国参加第22届BeSeTo(中韩日)戏剧节
9月15日至19日,应第22届BeSeTo(中韩日)戏剧节韩国组委会邀请,中国剧协派以《中国戏剧》杂志社副主编高扬为团长的中国剧协代表团一行四人,赴韩国参加了该戏剧节。(详情请见“重要戏剧事件”栏目)
(唐灵依)
匈牙利戏剧家代表团访华
10月26日至29日,经中国文联批准,中国剧协接待了以匈牙利国家剧院院长阿提拉·韦德扬斯基先生为团长的二人代表团,分别访问了重庆和苏州两市,获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此次匈牙利代表团来访,目的之一是前往重庆考察当地的剧场条件,并就2016年4月份邀请重庆川剧院《李亚仙》剧组前往布达佩斯演出一事进行最后的协商。重庆川剧院为代表团的到来做了精心的准备。在沈铁梅院长的引导下,匈牙利来宾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川剧博物馆,详细考察了川剧院两个室内剧场和一个露天剧场的硬件设施。匈牙利戏剧家们对川剧艺术的魅力赞赏有加,并对川剧院优越的演出条件赞不绝口。参观结束后,双方就明年访匈演出一事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就诸多细节问题达成了共识。韦德扬斯基院长特别强调明年的访问不仅仅局限在演出范围内,而且要在马达奇国际戏剧节期间举办川剧展览以及为当地的戏剧学院举办川剧讲座和工作坊,以此更加全方位地介绍中国戏剧文化。韦德扬斯基还表示回国后将通过他所在的东欧国家剧院联盟,为川剧院访欧寻找更多的接待国家,争取使此次演出能够成为一次小型的巡演。沈院长亦表示此次出访将开启双方今后更多的交流项目,她表示有意接待匈牙利国家剧院派演出团来渝演出,或寻找合适剧目进行联合演出。
代表团访渝第二天前往苏州,观摩了中国戏剧节的两台精彩演出,并访问了苏州昆曲剧院。蔡少华院长为代表团详细介绍了苏昆近年来的国际交往项目以及青春版《牡丹亭》、《白蛇传》等主打剧目。昆剧是联合国口头及非物质遗产,是百戏之父。苏州昆剧院在苏州市政府的大力扶植下,在软硬件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该团刚刚落成的新剧院不但现代大气,而且将院部设计成典雅古朴的园林,可以让观众在复古的实景舞台上观看演出,体会数百年前昆剧鼎盛时期宫廷演出的盛景,也让匈牙利戏剧家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韦德扬斯基院长得知昆剧院明年11月份要在欧洲巡演后,当即决定邀请他们增加匈牙利站,并负责其全部的接待工作。
匈牙利代表团此行虽仅有短短三天的时间,却交流效果显著。代表团表示今后会加强与中国戏剧界的联系与交流,不仅在演出层面,更要在艺术与文化交流方面做更多的项目,从而促进两国人民间的了解与友谊。
(王 岭)
越南戏剧家代表团访华
10月27日至11月2日,应中国剧协邀请,以越南胡志明市舞台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阮红蓉为团长的越南戏剧家代表团一行四人,来华访问北京、苏州、上海三个城市,观摩第14届中国戏剧节,并与我国戏剧界人士进行交流,取得了良好实效。
经中国剧协精心安排,代表团一行在北京参观了老舍茶馆,欣赏了京剧、曲艺、杂技、川剧变脸、功夫等中国传统演出节目,随后还观摩了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和英国国家剧院合作制作的中文版舞台剧《战马》,其精致的道具、精妙的舞台装置,以及颇具震撼效果的音效,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融入剧中。越南同行对这部舞台剧表示大为赞赏,钦佩中国戏剧人能够把这部史诗级舞台巨作引入中国,并如此精彩地呈现出来。
越南代表团访华期间,正值第14届中国戏剧节在苏州举办。代表团一行在苏州先后观摩了成都川剧院的川剧《尘埃落定》和广东佛山粤剧传习所的话剧《康有为与梁启超》,这两部优秀剧目给越南戏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剧协崔伟秘书长向代表团介绍了中国戏剧节的基本情况,回顾了中国剧协与越南舞台艺术家协会多年来的戏剧交流情况,并就今后双方在更深的层面上加强合作交换了意见。阮红蓉团长表示对中国剧协举办的大型戏剧活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希望中国剧协明年11月份能组派演出团参加第三届越南国际实验戏剧节。
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代表团一行观摩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话剧《秀才与刽子手》,参观了该中心所属的三个剧场。上海剧协主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设宴款待了越南戏剧家代表团,双方共同探讨了中越两国戏剧现状以及当代戏剧的发展趋势。杨主席介绍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历史沿革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越南戏剧界曾经有过多次的合作交流,最早于2006年就曾受邀赴越南参加戏剧节。越方表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剧目生产、经营管理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他们深受鼓舞和启发,希望再次邀请上话演出团参加戏剧节。双方就邀请肢体剧《李慧娘》参加戏剧节一事达成了初步意向。
(唐灵依)
国际剧协落户上海暨执委会会议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运作,国际剧协总部最终从位于巴黎的教科文大厦迁址落户到上海。在静安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际剧协获得了位于上海新闸路1332号一座三层小楼的使用权。11月4日,在该办公楼前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上海有关方面的领导、国际剧协主席、总干事、全体执委及特邀嘉宾共一百多人参加了开幕仪式。季国平以国际剧协副主席、国际剧协中国中心主席的双重身份,在开幕仪式上致了贺词并与国际剧协主席等人一起共同启动了揭幕仪式。
季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国际剧协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长期目标,将其总部迁到上海,这是国际剧协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对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协同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亚洲国家加入并积极参与到国际剧协的活动中来,从而促进亚洲表演艺术在世界领域内得到更广泛的认知与传播。中国于1981年正式加入国际剧协,30多年来,中国剧协积极参与了国际剧协的多项重大国际戏剧活动,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与国际剧协共同举办了一些颇具影响的活动,如亚洲传统戏剧国际研讨会、第31届世界戏剧节、国际剧协第33届世界代表大会等。随着国际剧协总部落户上海,中国戏剧界将进一步扩大与国际戏剧的交流,为国际剧协做出更多的贡献。
国际剧协是中国首次邀请既有的非政府组织(NGO)将其总部从国外落户到中国,就此,目前在国家层面上还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此举具有开创意义,将会带动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上海市政府非常看重国际剧协在国际表演艺术领域的重要作用,希望借助国际剧协这一平台,为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戏剧活动品牌。
11月5日、6日,国际剧协第141次执委会会议在上海戏剧学院召开,这是国际剧协总部迁址上海后召开的首次执委会会议。国际剧协16名执委悉数到齐,同时,还有国际剧协荣誉主席、特邀嘉宾及国际剧协总部的工作人员等共26人与会。执委会就宪章修改、财务问题、人事变更问题、战略发展计划、艺术与教育合作项目、地区及委员会发展问题、世界戏剧日、世界舞蹈日、下届巴西世界代表大会、青年戏剧工作者委员会的项目设计问题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研讨和表决。执委会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学活动,并与校领导和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执委会结束后,与会嘉宾及工作人员一行15人应邀前往苏州,观摩了中国戏剧节的三场演出活动。中国剧协为迎接国际剧协的到来,特意将戏剧节最优秀的几台剧目集中在外宾来访期间演出,特别是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演出的京剧《赵佗》,以及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主演的大型歌剧《运之河》,给外国戏剧家们留下了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国际剧协嘉宾们通过观摩中国戏剧节的演出,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戏剧的深厚底蕴,并对中国剧协出色的组织能力以及在全国戏剧界的影响力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王 岭)
中国剧协出访南非、埃及
11月25日至12月3日,应南非表演艺术网络组织负责人库尔特·埃格尔霍夫先生及埃及开罗国际当代及实验戏剧节主席萨迈赫·马赫兰博士的邀请,中国剧协派以驻会副主席季国平为团长的戏剧家代表团一行五人,分别出访了南非、埃及两个非洲国家,与两国戏剧组织进行了交流活动。
此次出访是为了配合我国的大外宣,加强与非洲国家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的。2015年是南非的“中国文化年”,2016年则是“中埃戏剧年”。为此,中国剧协特派出了较高规格的戏剧代表团,其中包括河南省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江西省文联副主席龙红以及宁夏文化厅副厅长柳萍,他们不仅是获得梅花表演奖的艺术家,同时也是各省文化事业的管理者,他们的出访对今后与非洲国家开展的具体交流项目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代表团应邀参观了南非国家剧院,并与剧院的技术总监葛尔特·维尔容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谈及今后的合作可能性时,维尔容先生表示希望中国剧协能为其2017年8月份举办的戏剧节推荐作品,并表示如果所推荐的剧目符合戏剧节的要求,他们可以最多提供50名演职人员的食宿及演出费用。当晚,代表团欣赏了以歌颂南非民族英雄纳尔逊·曼德拉为题材的音乐剧的彩排活动,南非独特的音乐剧演出风格及简洁的舞美设计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开普敦,代表团与南非表演艺术网络组织负责人库尔特·埃格尔霍夫先生、非洲艺术学会执行总监迈克·范·格兰先生、南非大学戏剧系教授雅格·杜·托伊特先生以及南非表演艺术网络联盟西开普地区主管纳塔利亚·达·罗查女士进行了工作会谈。南非艺术网络组织成立于2002年,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文化艺术社团,目前拥有800多个团体会员。该组织对与中国开展戏剧交流非常感兴趣,希望明年能与中国互派小型演出团,并在演出的同时举办表演工作坊,实现剧目与表演技巧的全方位交流。我代表团表示将尽力促成此交流项目。
在埃及期间,代表团与埃及国家剧院院长、埃及著名戏剧导演纳赛尔·阿布德尔蒙埃先生、国际剧协埃及中心主席、戏剧评论家尼哈德· 赛莱哈女士、副主席伊萨姆·萨耶德先生、艾因·夏姆斯大学戏剧系教授哈桑·阿兹米先生等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埃及方面提出要充分利用2016年中埃戏剧文化年的契机,在埃及广泛宣传中国戏剧文化,特别是对国际表演艺术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国戏曲艺术。埃及方面希望中国剧协能选派戏曲专家为埃及戏剧工作者举办戏曲工作坊,使埃及表演艺术也能汲取中国戏曲的养分,并希望邀请戏曲演出团在埃及进行交流演出,对此,李树建表示推荐河南豫剧院的《程婴救孤》,此建议得到埃方的积极响应。此外,埃方还表示,将邀请中国剧协推荐的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的实验话剧《雷雨》参演2016年举办的“开罗国际当代及实验戏剧节”。对于埃方的上述建议,代表团均表示回国后将会列入明年工作计划,并努力促成。
代表团此次出访南非和埃及两国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中国剧协将充分利用此次出访所建立的新的交流渠道,逐一落实与两国达成的交流意向,从而以戏剧为媒介,将中国文化广泛传播到非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