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广播音乐节目中的戏曲元素

2016-11-20刘洋

声屏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音乐节目流行音乐品位

□刘洋



论广播音乐节目中的戏曲元素

□刘洋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要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必须在文化领域搞创新才能创作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因此音乐节目在创新上要选题有文化、编排有巧思、制作播出要精良。这既是对音乐节目制作队伍的要求,也是音乐节目编导的艺术眼光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在文化上下工夫才能有好作品、好节目。近几年,一些既有京剧声腔又有现代音乐明快节奏的新音乐在音乐节目上悄然兴起,成为音乐节目的流行新元素。这种融合流行与经典、现代与传统,跨界于音乐与戏曲的新曲风吸引了不少受众,也因此让音乐节目更有新意、更具亮点,更好地满足了受众对文艺作品的社会需求。

戏曲元素为音乐节目创新添色彩

流行音乐节目有广泛的受众,但如果都是“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也会令人乏味。要想让音乐节目不丢失舆论阵地,要兼顾多方面,要以内容为王。在音乐节目中,加入现代韵律和戏曲唱腔,配以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打造出全新的流行音乐风貌,新颖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流行音乐和戏曲的改革与发展,不仅丰富了音乐节目的样态,也丰富了音乐节目的内容,更是满足了更多受众的需求。

形式出新,戏曲元素成全新曲。周华健在2011年发行的《花旦》专辑是将京剧与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的唱片。唱了25年流行音乐的周华健变身“花旦”,却并没有因为改了唱法而失去流行,相反更多乐迷为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的完美融合而欣喜。为此,周华健曾三顾茅庐邀请梅兰芳的第三代传人胡文阁合作,将梅艳芳的《女人花》改为京歌《女人如花》,以流行歌曲的唱法,加上“梅派男旦青衣”的正统京剧唱腔,真正做到京剧与流行音乐的完美结合。著名歌手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也是一首由京剧改编的流行歌曲,歌词中有古典的文化内涵,唱法上有怀旧的中国背景,编曲上有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优雅的歌曲风格,可以说戏曲元素的融入让流行音乐更具有故事脉络。

内容出新,“老酒”增添节目醇香。对于许多受众来说,现在音乐节目的创新主要是形式创新,内容的取材变化都不大。但戏曲元素的融入助推了音乐节目在内容上的创新,打破了原来流行音乐直白清淡的窠臼,新瓶装味道醇厚的“老酒”,在内容上做到了真正变革。音乐真人秀《国色天香》借由戏曲与流行音乐的共性和差异性,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做了一个跨时代的嫁接,用年轻人能接受的流行音乐做外衣,包裹上戏曲文化的内核,使得流行音乐别开生面。这种内容创新打破了传统戏曲节奏慢不符合当下青年人的节奏,传统戏曲之雅青年人听不懂、对此又缺少耐性的状况。

受众群拓展,提升了传播效果。2014年,国内某卫视推出音乐真人秀《国色天香》,为中国原创电视节目类型开了好头。节目运用“三古三新”方式(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融合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将戏曲韵律与现代节奏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音乐曲风。节目中涉及到京剧、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和二人转这六大戏曲艺术,有京剧版的《千里之外》、豫剧版的《superstar》、评剧版的《昨夜星辰》等歌曲。这些音乐备受推崇,广泛传唱。中国艺术研究: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宋宝珍曾评价:“这是流行音乐和传统戏曲音调的结合。内容的丰富使音乐节目的受众群不仅仅是青年歌迷,还多了老年票友和戏曲爱好者,受众群体的拓宽对节目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都将带来积极的作用。”

戏曲元素为提升大众文化品位添内涵

鲁迅先生曾说,要想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音乐节目的功能不仅仅是为受众提供娱乐和消遣,还应该起到陶”情操之功效,要能使受众从节目中汲取营养,艺术品位得到升华。如今媒介发展迅猛,受众了解音乐的途径更多元,虽说音乐推广的渠道多了,但对音乐的把握,提升品位与质量的要求,广播电视音乐节目永远都应该是最严苛的,也应该是最有艺术水准的。节目要从引导和培养受众文化品位出发,提高受众文化内涵和对文艺作品的鉴赏力,满足音乐节目该有的社会功能和媒体责任。

提高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流行音乐有不少高雅的上乘之作,但也有一些艺术性不高、思想性不强的作品。因此,吸收中国传统戏曲精华显然有利于提升流行音乐的内涵和品质,加上音乐DJ的推荐和介绍就会提高受众对音乐节目的赏析能力。遗憾的是不少音乐节目的创作和音乐选择存在随波逐流的现象,对美的认知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如节目中出现了对审丑、审妖不同程度的迎合,这不符合大众审美品位的标准,音乐节目不能单一从追求流行与热度出发而媚俗。戏曲元素融入流行音乐,有利于刺激受众对音乐品位的关注,有利于流行音乐在品位方面的提升。应该指出的是人往高处走,人的欣赏口味也会不断提高。广播音乐节目要想有品位,应该发展面向大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具有先进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的作品,摒弃违背艺术发展水平和思想认识规律的标新立异、特立独行。

刺激艺术作品对文化的回归。现在不少音乐节目误把文艺等同娱乐,甚至把文化娱乐化,这种泛娱乐化很难满足受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归根到底,文艺节目的文化和艺术才是满足受众品味需求的关键。过去文艺作品与受众的关系是做什么吃什么,而现在文艺作品满足不了受众的品味需求自然会被淘汰。戏曲元素的融入让我们看到了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赋予歌曲浓厚的文化内涵,以通俗的形式让人们感受到中国文化,提升受众文化品位,满足受众文化需求。

培养受众文化兴趣。广播音乐节目呈现带有戏曲元素的流行音乐,是借由音乐节目传达戏曲文化,是在艺术的共通中寻找文化传播。以新颖、时尚的艺术手段,将戏曲用独特的形式重新展现在受众面前,改变大众对戏曲的认识,由此引起受众对戏曲的兴趣和关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戏曲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融入戏曲元素的音乐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满足了“票友”与“歌迷”,更培养了大众对戏曲文化的兴趣。

戏曲元素古为今用弘扬民族文化

文化传承是广播文艺作品制作中的更高追求,广播音乐节目创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歌曲的播放与收听上,更要让广播音乐节目具有民族文化的弘扬与继承。音乐节目戏曲元素的融合让古老的中国文化得以传承,艺术呈现得以创新,这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体现,有文化才能让艺术作品的影响力长久。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的完美融合,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如下特点:

唱词具有古典之意蕴。传统戏曲的唱词以及诗词、传说、故事等赋予流行音乐丰富的内涵和发展空间,以此来描绘中国文化清风雅韵、含蓄深沉,有利于受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弘扬。歌手徐佳莹演唱的《身骑白马》是一首歌仔戏桥段融入流行音乐的作品,歌词“我身骑白马走三关,我改换素衣回中原,放下西凉无人管,我一心只想王宝钏”,将传统的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贴切地表现出来。歌曲中我们听到了薛王对爱情的坚贞,也了解了西凉羌族与中原汉族在民族大融合中的历史(源。王力宏创作的歌曲《花田错》,其灵感来自京剧经典唱段。流行歌曲《在梅边》的歌词则是来自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经典作品《牡丹亭》,不少青年人因此知晓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认识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在融入戏曲元素的很多流行音乐作品中,也为尘封已久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发展机遇。

器乐具有中西融合之美。戏曲元素要想在流行音乐中发挥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离不开京剧中的文武大件,武场为打击乐,文场为管弦乐。“京歌”“戏歌”之所以能带给受众不一样的视听体验,就是源于器乐里的中国味道。板、鼓、锣、钹,京胡,三弦一响,就像中国菜的“花椒”“大料”一样,自然而然地别有一番韵味。若想让这些民族乐器在音乐作品中提味,自然少不了流行音乐的底色。将传统民乐与西方流行音乐结合,既古朴典雅又不失时尚现代,给人一种听觉上的刺激,充分体现了流行音乐“中国味”的概念。

唱腔具有中国之魂。中国戏曲种类多达三百多种,声腔源流大致分为以民间歌舞为基础的和以民间说唱为基础的两个类型。国粹京剧的唱腔属于后者的皮簧系统,主要有“西皮”和“二簧”两大声腔组成,“西皮”多以“宫”调式为主,“二黄”多以“商调式”为主。而“宫”调式就是在流行音乐当中所说的“五声调式”,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调式。如今好多流行音乐都沿用古典“宫”调式音乐的脉络,以这种戏曲唱腔与流行演唱共有的特性将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完美融合。著名音乐人朱德荣创作的《梦北京》先有国语版,后由周慧敏演唱为粤语版本《情迷》,其中有大段的京剧唱腔,让人回味;歌手陶喆的《苏三说》前奏采用京剧唱腔,过门伴奏则用假嗓演唱令人惊艳。流行音乐嫁接戏曲唱腔,使流行音乐更具有浓郁的古典韵味。

总之,中国的戏曲音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积淀。广播音乐节目如何挖掘流行音乐的价值,如何将不同的艺术领域互通互融,形成当代的主流文化,这是艺术创作队伍和广播文艺作品的责任,更是使命。

(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音乐节目流行音乐品位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创新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的路径
金堆城钼矿床硫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音乐节目内容的转变与融合
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莱钢3200 m3高炉低品位冶炼实践
广播音乐节目的样式分析以及创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