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ALK 任仲伦

2016-11-20

东方电影 2016年9期
关键词:上市企业发展

TALK 任仲伦

就在上市发布会结束时,任仲伦收到了导演王家卫的短信。可能亲自来站台还不够,一声真诚的道贺才能体现出他对上影股份上市的祝贺,以及对任仲伦的敬意吧。不过,忙碌的任仲伦根本来不及回复,就被媒体们的长枪短炮围在了会议室内。对于上影股份的上市,他们渴望从任仲伦的口中,得到更多的信息。这或许,就是当天最有价值的新闻。

Q: 能不能请您表达一下此刻的心情?

A: 今天是属于上影的一个快乐的日子,上影的艺术家用《春天里》和《明天会更好》,既表达了上影人愉快的心情,也表达了上影人不变的追求。尤其是以秦怡老师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朗诵的《向电影致敬》,令人感动。这首诗也基本上表达了我们的心情,我和艺术家们一样,怀着共同的欢乐的心情。中国电影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期间总是有一批人坚守着电影的阵地,克服着各种困难,努力把中国电影向前推进。

Q: 您觉得上影股份上市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A: 对上海电影的发展充满了自信,所以这一次上影股份上市证明了只有改革才有发展,只有用发展来证明改革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Q: 这次上市后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A: 上影股份募集的资金主要是用于提升我们的市场竞争力。首先将用于发展和发行,这是我们上市以后会着重发展的一个方向。第二,我们会大力发展影院,尤其是一些具有先进的、高端的技术配置的影院。这几年中,上影对影院的改造、影院的技术提升高度重视,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Q: 市场发行和扩建影院的投资比例是怎样的?

A: 基本上六成以上的资金放在影院。现在已经签订合同的、可以投资的、成熟的影院项目大概有一百多个。

Q: 能否介绍一下公司在院线扩张方面的计划?

A: 实际上,一个企业从实体经营转向实体和资本共同经营,毫无疑问,它不能只局限在过去的经营方式里。企业的发展、扩张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尤其是我们融到那么多资金以后,主要是为了整个上海电影的发展。我们在招股说明书里讲得很清楚,上海电影今后还将以三大板块为主:第一,强调发行优先。在我从业的十几年经历当中,我跟美国的几大公司合作得比较多,自己体会到一条,就是发行强,企业就强,发行弱,一般来说这个企业也强不了多少。所以我们“上海电影”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会把优先发行作为一个我们主要的追求。包括全版权销售,之后是全球销售。第二,加强影院的发展。尽管这段时间大盘的增长不如我们预期的那么快,但我们依旧坚定不移地相信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电影依旧处在黄金期,票房还是有一定增长的空间。基于这样一个战略考虑,我们会用一部分资金来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电影院。上影股份在经营电影院的过程中,显示出了很多的优势,精准的经营、有效的效益,这是我们的两大特点。无论是单块银幕的产出,还是单个影院的产出,我们都超过平均水准。第三个,突出技术优势。无论是网络售票,还是影院的放映技术,我们都会做进一步的更新换代,这方面,我们一直是做得最积极的。上海的第一块IMAX银幕,是我们最早引进的;激光放映技术,也是我们第一个引进的。我们对于影院技术的改造,可能比其他的一些企业更有热情,更有信心。

Q: 您刚才说到资金将用于影院和银幕的建设,那么您怎么来看当下的市场格局?

A: 你讲得很对,实际上从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来看,银幕的上座率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平均上座率在15%左右。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要对投资影院保持高度的警觉性,绝对不能做无效的投资,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的巨大空间。首先中国电影市场有一个人口红利,比方说去年做到446亿票房,人均看电影是0.92次,不到一次。美国的观影人次接近5次,每年人均看5次。想象一下,中国电影的观影人次如果也能翻一下,那就是一千多亿,这就是一个巨大空间。

Q: 上影上市之后将如何利用好资本市场,来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以及如何体现出社会责任和担当?

A: 从上影股份上市以后,上影集团在整个市场上的竞争力主要由上影股份来担当。但反过来,作为上影股份的控股公司,它的市场竞争力,它的盈利能力,一定会反哺到上影的制作板块中。实际上,上影这几年一直在强调“三足鼎立”,第一,我们毫无疑问会拍一些体现主流价值的、弘扬真善美的东西,包括这次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大家的口碑都很好,包括北京卫视至今还在重播我们十年前拍摄的电视剧《亮剑》,东方卫视前段时间则播了我们的电视剧《焦裕禄》。第二,我们也有体现商业价值的影

Q:《东方电影》

A: 任仲伦片,比如由我们出品的《盗墓笔记》已经达到了近10亿的票房,包括以前的《大灌篮》《杨门女将》等,都有着不错的商业价值的体现。第三,坚持拍摄人文电影,这可以说是上影的一个特色。我们和贾樟柯合作了七部电影,今年还会有新的合作。这几年,上影参加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影片有七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有四部。一个电影企业如果有这样的成绩,我认为是很难得的。所以请放心,随着上影股份的上市,随着我们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我们会继续做好“三足鼎立”。

Q: 应该说上影是国有企业里市场化最充分的一家公司,在这方面你们有没有什么经验?

A: 首先,从发行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发行能力确实是值得肯定的,我经常讲四个字“优先发行”,所以我们的增长很快,执行能力也很强。其次,说到市场化程度,实际上我们是被逼出来的。因为上影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并没有政府购买这样的利益支持。我们从2004年事业单位转成企业以后,每一分钱都是从市场上来的。为什么我们也甘心被逼出来?我觉得一个企业最后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还在于市场,所以上海市委领导在跟我交流探讨上影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就讲得很清楚—建立市场主体,去行政化。这么多年来,上影的盈利真的是从市场上挣来的。

Q: 上影股份上市后,和资本市场相结合,您有没有预估过将会面临哪些风险?

A: 应该说,中国电影的发展总体是看好的。过去,我们经历过惨淡经营的时候,所以今天我们更珍惜如此良好的发展局面。当然,我觉得电影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的。比如讲,现在制片的投入和产出,就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像我前面讲的,上影为什么选择把市场板块放进去?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增长最稳定,收益最好,而且最直接的板块。整个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在市场板块吸收红利比较直接,比较具体,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怎么样让制片板块得到均衡发展,我认为现在是我们电影产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Q: 中影上周上市,上影今天上市,传统国有企业的上市实际上标志着中国产业发生了重大转折,能不能具体谈一下?

A: 我们祝贺中影上市,我觉得上影上市和中影上市,两个传统的、有影响的国有电影企业的上市,实际上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差不多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用了十年,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按照上市公司、一个现代企业制度,遵循市场规律在不断地努力。上市是一个标志,标志着上影完成了市场主体建设,也标志着上影具备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它能够在市场、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上有良好的表现。上影这几年先后六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这是对企业的综合性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本质的一点就是上影完成了转型,它真正意义上变成了一个现代影业集团。

Q: 我们知道您是2003年来到上影的,到今天上市,您也成了国内唯一一个陪伴企业完成转企、改制到上市的领导者。您能不能回顾一下过去十几年的经历和成功的经验?

A: 2003年5月8日,我来到上影集团,那一年,实际上是中国电影的最低点。最高点是1991年,全年的票房收入为24亿,全国观影人次达到144亿左右,有50万从业人员,在当时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1991年后,开始慢慢往下走,走到2003年为最低点,全年票房只有9亿,观众人次下降到7530万左右。而对于上影来讲,原来是一个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现在要转化成现代影业集团,这是比较艰难的。2006-2007年我们进行改制,到了2012年上影股份按照上市的标准彻底改制完成,这里面有很多故事,有很多困难,也有一个达成共识的过程。现在,上影和中影两大传统的国有企业均完成上市,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也意味着原来的国有的传统电影企业,已经摆脱了历史上积淀的许许多多的矛盾和问题,慢慢走出了困境,开始跟其他的一些比较活跃的电影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新一轮的竞争。2003年我到上影集团,我提出了“龟兔赛跑”的概念,我们好比乌龟,背着很多包袱在和别人竞争,但到了今天,上影也可以成为兔子了,完全按照市场的规律,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的规律去做,就这一点而言,这个问题让我感触很深。

Q: 在改革的过程中,您有没有遇到一些阻力?

A: 当时,我一听到要改制,第一反应的确是比较困难。但一年多以后,我越来越意识到,其实我们所有的高层都完全可以市场化,职业化,薪酬制度也完全可以按照行业规律和基准的水平来定。因为如果你没有这样做的话,可能你培养了一个人才,人家给出高于你三五倍价格的薪酬,就把你培养的优秀人才挖走了。现在我们上市以后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完全按照电影产业规律来做,包括我们的产业发展和人才分配。

猜你喜欢

上市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ylistic Features in the English of Advertising and News Reporting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5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