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眼中的“基础教育改革”
2016-11-20马爽
马爽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浅谈我眼中的“基础教育改革”
马爽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在读研期间,非常有幸参加了学校为我们教育硕士安排为时一周的见习活动,地点在阜新教育基地。这次见习,使我们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中学校园,在学习指导教师的授课技巧的同时,也更清晰地认识到了当前对初中生进行教育教学与我们当年读初中时有什么不同。在基地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第一次对新课程改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于我们这些未来的准教师而言,是一次无比珍贵的教育体验,下面我将通过这次见习活动浅谈我眼中的教育基础改革以及我的感受。
教育基础改革、小组合作、社会实践活动
一、完成的工作
在第三中学见习期间我听了几次公开课,进行了课堂观察和记录;并帮助了姜老师批改作业以及分析、交流班级情况和工作心得;参与了一次九年级二班同学举办的“青春无悔、放飞梦想”的主题班会。在教育实践基地期间,我完成了一次远足,地点是宝力根寺,并在基地和当地学生一起上了七节社会实践课,课题分别是:3D打印技术讲解、船模制作、民俗与民俗游戏、紧急救护、汽车驾驶技术与安全出行、拓展运动、轨迹机器人。基地还举办了一次篝火晚会给了我们和学生们一起活动、交流的机会。
二、见习收获以及基础教育改革
在教育基地的学习期间,通过和初中生一起上了七节社会实践课,我学会了3D技术的简单操作方法,深刻的感受到了科技的进步;紧急救护课,让我们学会了基本的止血方法、处理骨折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重点学会了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方法等等,在教育基地的学习,让我们以及初中生都收获颇丰,。从这些也不难看出,在教育改革之后,社会实践课的地位不断的上升,得到了重视,学生们也在社会实践课上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还丰富了课后的业余生活,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能力素养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第三初级中学见习期间,我主要听了数学和英语两门课,我所听的几节数学课,课题都是“有理数以及运算—数轴”,分别是由两个老师在所教的两个平行班的新授课。在课后,经过和姜老师的交流得知,七年级组是在集体备课制定了主要流程和内容之后,再进一步实施教学的,这也解答了我心中的困惑:为何几个班级上课的流程和内容基本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学情的差异,就需要教师在某一个知识点的处理上要做调整,在上课进度和时间的安排上对教师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也是需要我用心去学习和感悟的地方。例如:姜老师在三班教学时,组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画数轴时花了相对较多的时间,导致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中,部分习题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来完成;在七班教学时,麻老师在安排学生画数轴找点的时间相对较少,完成了课时计划,但,据我观察,七班的学生正负分数在数轴上找点时出现困难,课上老师没有进行充分的讲解。留下了隐患。通过以上两个班级教学的对比,我深刻体会到了一节有效、完美的数学课,是要建立在诸多因素之上的,这正是值得我深思的地方。
在阜新见习期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节英语课,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气氛非常活跃,整节课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每个小组由七名成员组成,从1号到七号将学生进行排序,课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根据难易程度指定一号学生答题和抽查一名学生答题,使每个学生都高度集中,认真思考,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教育基础改课的价值体现。
三、存在问题(针对数学学科进行浅谈)
见习期间得到了诸多收获的同时,我也发现了现阶段阜新第三中学对于教育基础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在课堂上教师情绪较为平淡,缺少激情。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内容较为抽象、概括,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多下功夫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同时对于教师的自身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平淡的教学会使教学显得较为枯燥、乏味;
第二、对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板书的内容可以相对简化,避免板书文字过多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看起来繁重,枯燥。因此,教师需要有效的将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教学联系到一起,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教学方法上还有待提高和完善,例如,在“有理数及其运算—数轴”的新授课中,我在本科实习期间在沈阳一所学校也听过陈老师讲的同样一节课,陈老师在讲解第二个知识点“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后,向学生们提出思考“如果结论发过来,还成立吗?”这样可以先抛出一个引子,为初二讲无理数埋下伏笔,同时也可避免学生们进入“数轴上所表示的点都是有理数”这样的误区,类似这样的思考,不仅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过度的束缚学生们的思维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在我看来,就需要学校多提供给教师出去进修,到其他优秀的学校去观摩,教师之间进行研讨的机会。
第四、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问题。小组讨论该何时应用?应用多长时间?是否每一节课都适合应用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现在出现一种误区,有些教师认为在教学环节中加入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就是符合基础课程改革的标准体现,这一误区导致在教学环节中盲目、生硬的加入小组合作学习,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中尤为明显,这样不仅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有效地进行。例如我在阜新听过的一节数学公开课,或许也是迫于领导给的压力原因,教师在“数轴”新授课中就出现了盲目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新内容讲授完进行习练训练时,要求在数轴上找出老师给出的点,教师要求小组合作,具体的分组方式我不清楚,但是出现了有些学生需要离开座位到距离相对较远的其他同学那去参加讨论,学生刚刚就位,没到30秒的时间,教师就宣布停止讨论。这样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浪费了教学时间,导致这节数学课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问题值得我们给予高度的重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置身于教育的改革当中,共同进步发展。
马爽(1993-),女,满族,辽宁鞍山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