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随笔
——编采拾零· 地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2016-11-20吴昊骏杨小军
□吴昊骏 杨小军
·杂谈随笔
——编采拾零· 地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吴昊骏杨小军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加速,在地市级区域内的媒体市场竞争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呈现出融合互补、共同繁荣的态势。
增强互动,传统土壤衍生新体系。近些年来,新媒体“攻城略地”的脚步渐快,面对这一情况,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开始行动,从多方面努力谋求转型。地方台更是如此,以往很多的地方电视台受制于自身区域的覆盖面积小、资金流量少等硬件问题难有进一步发展,而如今新媒体广阔的传播渠道,以及海量的受众群体成为了他们拓展自身市场的新目标。他们开始积极地尝试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以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以上饶广播电视台为例,从2013年末开始,所有的广播频率都增开了听众微信互动,借助微信这一互动性极强的新媒体平台,将传统的广播栏目覆盖到了从民生到娱乐的各个层面。在成功留住原有听众的基础上,不断吸引新的听众群加入,从而带来了更多的效益和商机。2015年10月,又开发了《我的上饶》微信客户平台,将电视产品向微信平台进行业务拓展。
数字化再次开发,盘活内容资源。广电媒体历年积累下来的海量音、视频内容若想真正满足市场需求,无论是库存内容的使用,还是新增内容的制作,都需要融入“新基因”。目前,一些地方台虽然积累了海量内容资源,但对于这些丰富资源的开发力度却明显不足,不但缺乏基于新媒体传播特性和用户收看习惯进行的二次开发,也缺少盘活既有内容资源的有效价值增值机制。适应新的传播环境的内容创造、再造将是广电行业“绕不开的命题”。
在这方面,上饶广播电视台也做了一些尝试。首先,主动对台原有网站进行调整。把原来较为死板的次日上传、固定时间整体重播模式,调整成为视频可分集观看、可分类、可评论交流的自主选择模式,并在每一个板块都增设了观众建议留言板,选取优秀、可行的建议进行革新。其次,借助新开发的微信平台,将大量的视频内容进行浓缩,去芜存菁,将观众关心的内容“微视”化,投放至平台APP内,便于习惯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人群观看,以进一步拓展收视群体,为自身创造更大的效益。
(作者单位:上饶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