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的自然逻辑如何适应文化意念需求
——以《新年行动》为例

2016-11-20赵博翀

电影新作 2016年5期
关键词:歌舞意念段落

齐 青 赵博翀

叙事的自然逻辑如何适应文化意念需求
——以《新年行动》为例

齐 青 赵博翀

印度电影是世界电影中的重要分支,拥有大量的电影观众。在好莱坞电影大行其道的今天,美国电影在印度却并不卖座,而深究其原因,印度的独特文化意念成为了阻止好莱坞“入侵”的重要因素。笔者以《新年行动》为例,探究影片如何将大量的歌舞片段自然地融入整部影片。同时,从叙事逻辑的角度来解读导演对于文化表现的运用,从而剖析影片成功的原因。

文化表现 歌舞元素 叙事逻辑

文化意念需求是同一地域受众所共有的观影需求,电影中强烈的文化表现纵然可以让观众对影片产生共鸣,但却常常需要在叙事上让步。然而印度电影《新年行动》的叙事逻辑却并没有被文化表现所打碎,自然紧密的叙事逻辑,充分地把文化表现发挥到了极致。

印度观众的文化意念需求来自于印度人民本身对于舞蹈的崇拜。在印度独特的宗教社会中,舞蹈成了人们宣泄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印度每年出产的电影有半数以上属于纯舞蹈电影,而剩余影片中也或多或少地包含了歌舞元素的成分,可见,歌舞元素已经成为印度电影的重要标志,没有歌舞的电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印度电影,歌舞已经成为印度电影民族化的象征。①

印度电影中的这种歌舞元素是印度电影中的独特文化意念,也是印度观众独有的文化意念需求,但是,将这种文化需求自然地安插于影片中却是叙事的难点所在,文化情节的增强势必会削弱原有的故事情节,改变既定的叙事形式,使影片的可看性大幅下降。但2015年的印度电影《新年行动》的巧妙之处在于既保证了故事的完整度和叙事逻辑的合理性,又将歌舞作为文化表现发挥到极致,二者相互适应,相辅相成,十分值得学习。而究其原因,我认为以下几点可充分地解读《新年行动》中叙事的自然逻辑与文化意念需求的适配。

一、用自然的叙事逻辑带入歌舞

在影片《新年行动》中,歌舞被巧妙安插,复线的故事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抢钻石计划为影片主线,世界舞蹈锦标赛为影片副线,两条故事线相互交错,副线既影响着主线又服务于主线。歌舞部分作为故事的副线,其完成度决定了钻石故事线的进展,导演通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件交代了由主角所带领的钻石团队要进入夏利玛尔必须要经历舞蹈大赛的原因,而这种原因是副线展开的重要因素,在整个故事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必要性,更是副线故事发展的开端。而故事首个冲突点来自于舞蹈大赛难度的增加,使整个钻石团队无法靠自己的练习进入复赛,必须要请舞蹈老师。于是,影片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第一个歌舞段落。第一个段落后,查理和莫伊妮之间的情感是故事线中的纠葛,这样的穿插使整个歌舞故事线有了灵魂,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舞蹈展示。之后从练习到比赛超过11分钟的歌舞篇幅成为故事线剧情最好的推动,也成为情节发展的重要支撑。

整个歌舞故事线的高潮来自于影片后半段,在剧情的推动下,莫伊妮为了尊严而返回舞台,而查理也在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后回到了舞台上,这是矛盾冲突的最高点,也是影片人物命运转折的关键,导演通过两个故事线的交叉,成功地让歌舞故事线影响了主角查理的计划,也让歌舞段落从副线转为主线,成为整部影片最强大的文化表现。莫伊妮1分09秒的独舞非但不会令人厌倦,反而会产生一种敬佩,孤单的舞蹈是莫伊妮对观众最好的展示,因为观众看到了影片想要向我们传达的价值观——尊严有时比生命更加重要。而最后查理的出现则成为影片高潮中的最高点,如英雄般的呼唤是影片对于主角的烘托,查理的回归则是影片文化价值的胜利,查理用行动告诉了所有人:国家的旗帜大于自己的生命。

纵观整个歌舞部分故事线,导演通过紧密的逻辑关系,将歌舞变成了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利用光影变化、镜头移动、音响效果等手段对歌舞场景中的人物进行渲染,加大其情绪化的表现,烘托片中主角的思想感情,从而极大地减轻了观众对于歌舞部分的厌倦。因为在本片的歌舞中,每个镜头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如果稍有分神则将失去叙事逻辑的紧密性。歌舞段落并不是将影片叙事割裂,而是将歌舞元素作为文化表现的一种方式融入叙事,使其符合整体叙事的自然逻辑。

二、用歌舞表达人物情感

在影片中,歌舞承担着宣泄、表达人物情感的重要责任。在影片长达5分钟的舞蹈排练段落中,歌舞的表现并不是单纯地以舞台作为表演区域,而是将音乐剧的模式融入了影片,通过莫伊妮的演唱和练舞时对待同伴和查理的区别,伴随着歌舞的节奏,将二人产生的情愫表达得淋漓尽致。情欲的符号往往是印度电影中歌舞部分的象征意义,但是本片中的歌舞元素所表达的情感意向更为丰富。在团队抵达迪拜后的晚宴中,面对查兰·格罗佛的挑衅,舞蹈成为回击的方式,在这段歌舞表演中,导演利用推镜头将查兰·格罗佛愤怒的情绪表现出来,又用查理的中景显示出查理对于挑衅回击的胜利,导演用镜头语言将人物的情感与歌舞融合。此后莫伊妮与查理之间的双人舞则用了插叙的手法,导演用插入的情节片段来叙述莫伊妮对查理从情愫到爱慕的情感变化,通过一段在另一时空中亲近的双人舞和不同于原音乐的旋律来告诉观众,这一切都是莫伊妮的想象。在情节上这里的插叙与主要剧情有着强烈的联系,自然流畅叙事方式符合人物情绪走向。

歌舞在影片中虽然占据了重要的部分,但导演并非是单纯地为了表现而表现,具有表意功能的舞蹈推动了影片情节的发展,宏大的舞蹈场面和巨大的感官刺激让观众无法对歌舞段落三心二意。导演利用了镜头与蒙太奇之间的关系,将歌舞的文化表现变得不再生硬,歌舞成为影片中人物与观众情感交流的媒介,很多无需语言的感情通过歌舞配合着镜头的组接,清晰地表达给了观众,使观众自然地接受了文化表现,也满足了观众对于文化意念的需求。

三、交叉剪辑的表现方式

从影片整体来说,虽然本片为时空顺序式结构,但其复线的故事用交叉蒙太奇的方式表现使影片的戏剧性增强。抢劫钻石的故事线和歌舞故事线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和严格的叙事同时性,在影片中两条故事线频繁地交替表现,互相依存,并彼此协作推进剧情的发展,直到影片最后才将两个线索合二为一。这种手法的表现使整个影片的叙事性增强,维持受众观影情绪的持续性,使歌舞作为文化表现成为了影片矛盾的催化剂,也大幅增加了影片情节的可观赏性。

语言是叙事的载体,印度电影中的歌舞是一种特殊的电影语言,因其与故事的密不可分而参与到故事的叙述中。②而在《新年行动》中,这种电影叙事语言更得以发扬。在歌舞部分中,导演利用了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中常用的英雄塑造方式,又融合了印度独有的歌舞文化使主角查理的一次次舞动就如同在超级英雄电影中英雄的一次次打斗一样,将故事的情节一步步推至高潮。但歌舞段落与动作段落的不同则在于,动作可以通过视觉来分辨输赢,而在歌舞段落中,判断输赢的过程则使叙事的作用变得非常明显,这也成为考验导演叙事功力的重要方式。在《新年行动》中,通过歌舞前后的叙事语言和影片逻辑,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歌舞开始的原因和动机,并在歌舞中,通过人物的表演、口述和镜头内部蒙太奇来体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歌舞段落之后的叙事段落则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观众在被歌舞的节奏影响时,心情已经激荡,之后的叙事语言则成为平复观众心情、影片转折和起伏的关键。

综上所述,《新年行动》是印度电影的一次极为成功的价值观输出,具有强烈印度风格的歌舞段落既满足了本国观众的文化意念需求,又给外国观众传达了大量的文化意蕴。为了使影片叙事与文化表现融合,导演所用的方式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当全球电影都处在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演变时,印度电影则更多地利用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通过满足受众对文化意念的需求而保持着属于印度人民自己的民族意识。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是一种陶醉于自我的文化守旧,但从深层角度来说,在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电影作为受众最广、时效性最强的文化传播载体,应在国内观众的信仰空白处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如印度电影一般,既可以增强文化上的认同感又可以对外宣传文化价值观。如同查理最后回到舞台的一刻——英雄般的身影和印度国旗告诉着我们,印度人民心中的英雄并不是这样那样地拯救世界,而是肯为了国家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虽然在近些年迎来井喷式发展,但是对于本国的美学和影片的叙事依然不能很好地结合。不少影片的文化意蕴固然很足,地域风光、民风乡情、风俗仪式皆包含其中,影片的叙事似乎已经不在话下,可以随意予以割裂肢解。③虽有《刺客聂隐娘》这类将东方美学发扬到极致的影片,但却因为缓慢的叙事节奏、留白和台词等原因让票房和口碑呈现出过大的差别。相比之下,美国电影将其独有的价值观以电影为载体传遍世界,印度电影用其独特的文化表现结合影片叙事来满足观众的文化意念需求,中国电影虽然也有不错的作品产生,但是总体而言,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注释】

①刘斌.谈印度电影中的歌舞元素及产生根源[J].电影文学.2013(4).

②李美敏.印度电影中歌舞的叙事功能[J].电影评介.2011(18)

③陈犀禾.《影视批评:理论和实践》,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6

齐青,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赵博翀,上海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15JJDZO N GHE012)。

猜你喜欢

歌舞意念段落
谈如何有效提高歌舞导演的创作能力
趣味•读写练 答案
菜市场离我只有一百步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短文篇】
意念修复功法
心理小测试
歌舞欢庆“三月三”
罗依乡白马藏族歌舞(外三首)
当下的人性如何张扬——以《云南映象》等民族歌舞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