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孔不入的网络诈骗

2016-11-19

当代党员 2016年21期
关键词:云霞中奖罚单

【教训】

“警方二维码”里的陷阱

2016年10月12日,北京大兴区,车主陈云霞收到了一张违章停车罚单。

和以往不同,纸条最下方有一个二维码,并写有“扫一扫,交罚款”。

陈云霞准备扫码,身旁的朋友拉住了她:“新闻上说,最近武汉、广州等地发生过冒充交警贴违停罚单的诈骗案件。”

陈云霞到交警队一咨询:果然是骗局!

“这些骗子,真是无孔不入!”陈云霞吓出一身冷汗。

【解析】

“警惕最新网络骗局——求扩散!”在各种微信群里,这样的信息也许是最吸引眼球的。

据《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76%的网民遇到过“冒充银行、互联网公司、电视台等进行中奖诈骗”,其次是“冒充10086、95533等伪基站行骗”,55%的网民曾碰到过“冒充公安局、卫生局、社保局等公共机构进行诈骗”,还有47%的网民遇到过“在社交软件上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诈骗”的情况……37%的网民因上述各类诈骗行为而遭受损失。

“伪装客服”“冒充领导”“交保证金”“综艺节目中奖”……新型网络诈骗形式层出不穷,网民们又当如何识破?

【支招】

揭去网络诈骗“伪装服”

使用安付通、支付宝、U盾等可靠的支付工具。

不要购买违法产品,如手机监听器、毕业证书、考题答案等。

不要轻信以各种名义要求你先付款的网络信息。

不要在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商务服务。

对求助、借钱等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对。

对培训通知、银行卡升级、招工、婚介等信息进行调查验证。

对于广告“推销”特殊器材、違禁品的短信或电话,应不予理睬并及时清除。

碰到诈骗信息,应及时记下犯罪嫌疑人的电子邮箱号、QQ号及银行卡账号,并记住犯罪嫌疑人的口音、语音特征和诈骗手段的经过,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

猜你喜欢

云霞中奖罚单
玩具
两张“复杂”的交通罚单
丢失的中奖彩票
意外中奖
中奖啦!
愚人节里的假罚单
虚假的中奖
“个人消防罚单”,开得好!
奔驰女车主自贴罚单躲处罚被拘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