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你的个人信息?
2016-11-19
当代党员 2016年21期
【教训】
网络骚扰,不仅有点“烦”
2016年4月,重庆网民张淑丽郁闷惨了。
“一天要收到四五封推销邮件,怎么办!”张淑丽向朋友抱怨。
前不久,张淑丽注册了一个“新房装修论坛”账号,各种骚扰邮件和电话随之而来——推荐装修的、卖家具的、兜售建材的……
买了房子就有推荐装修的,生了孩子就有推销母婴用品和幼教的,买了汽车就有兜售汽车保险的。各种垃圾邮件、广告推送、骚扰电话,让广大网民烦不胜烦。
更让人心烦的是,在这些“骚扰”背后,还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解析】
谈及个人信息泄露,人人深恶痛绝。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网民因为网络安全问题遭受的损失高达915亿元,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严重,84%的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曾受到不良影响。
在深恶痛绝的同时,不少网民却并不知道自己的信息是如何泄露的。
当你在浏览网页、发微博、签到、网上注册甚至是玩手机游戏的时候,你的很多个人信息(如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很可能已经被自己“主动”泄露了。
其中,老人和学生的信息最受“青睐”——这背后,有缺德商家故意为之,也有不法分子的“数据黑色交易”。
【支招】
为个人信息穿上“锁子甲”
安装安全软件,每天扫描,每周查杀,特别是在使用重要账号和密码前。
在没有完全弄懂某个网络应用前,不要上传个人敏感信息。
尽量不要使用定位功能。
上传照片要注意抹去个人信息。
如非必要,不要在网络上填写真实信息,可以编写一些固定使用信息在网络上使用。
网购时,姓名和电话可以和朋友交叉使用。
室外使用不知名WIFI时,不要登录账号、使用密码。
注意关闭手机、平板以及笔记本电脑等的蓝牙,也可以设置蓝牙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