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之我见

2016-11-19巴桑普尺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科学课观念交流

巴桑普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89-01

科学课教学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造能力为主,识记能力为辅。运用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能使学生在情境交融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知识。富有整合性的教学,使他们既爱科学,又爱环境。

1.养成观察习惯,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科学课教学中,能直接影响教学成绩好坏的-个重要内容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科学课一次教学中,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题,是要通过仔细观察后才能得出方法,然而,绝大部分学生都只能说出结果,但不知道其所以然。后来,我找出了原因,责任不在学生,关键是自己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此以后,我向学生介绍了观察在科学课中的重要性。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一好,兴趣自然而然就有了。

2.促进教育观念更新

观念,即看法、思想,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情感性的支配行为的认识。教育观念制约着科学教育目标的落实和教学的成效。所以我们在进行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化过程中首先要从加强科学教育理论的学习,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抓起。我们要把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最优化发展的过程看做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

2.1 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构建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引导相结合的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

2.2 破除过去那种以科学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广泛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体验等多种形式的科学教育过程。

2.3 破除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观念,确立启发式教育观念,构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科学教育过程。

2.4 破除"一刀切"的教育观念,确立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构建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相统一,共同发展和差异发展相统一的科学教育过程。

3.通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要使学生学会自行探究,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如教学《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获得加快溶解食盐的方法,并且通过自己实践得到了实验的成果,像科学家一样亲历了探究的过程。他们在实践中体验了探究的过程,通过自己动手感受到了实践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并且通过亲自参与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远远比教师的单纯讲授深刻得多。

新课程明确提出小组之间的交流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常识实验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

如教学《弹性》一课时,以研究橡皮筋的弹性大小为例,通过测量,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弹出的距离越远,橡皮筋落地的时间越长。由于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同,学生收集到的信息也有所不同。大家通過交流讨论,得出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不同的表述方式,获取了较为丰富的信息。这时教师稍加引导就得出:橡皮筋的拉力越大,它所产生的弹力就越大这个结论。这种学习是透明的,是主动的,是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得到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许多实验内容老师还可以在事先布置研讨课题,让学生为争取自己的发言权,查找资料,调查研究,采访,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热烈地讨论,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的探索过程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参加性,促进学生进行了探究性的学习。

观察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有价值的探究活动。

4.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可以调动孩子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活泼的课堂教学,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高效的教学效果。如上《有趣的食物联系》一课,播放与此有关的电视录象,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多种可能情况,通过教师和课件中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诱导、启发,使得孩子获得了发散思维的方法,为他们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空间。通过实景再现,使孩子身临其境,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5.教会学生因地制宜设计实验

要实验就必须有相应的教具或仪器,而农村小学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只配备了部分仪器和教具,加上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改,使相当一部分实验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科学课的教学质量。于是,我根据各册科学教材,把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出简便有实用价值的教具学具,来弥补实验教学仪器的不足,确保实验教学的开展。此箱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能缩大自然于箱内,形象直观地展示自然现象,效果明显。

教会学生养成精心准备实验材料的习惯。实验材料是一节高效课堂的基本物质保障,但实验材料未必是实验室都有,有些可能是来自日常生活的常见物品,需要学生课前精心准备,课前组织科学课代表和小组长检查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表扬准备的同学,让他们在课堂上示范给没准备的同学看,让没准备材料的同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当然,材料准备需要适当的指导工作,比如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到哪里找,小组同学怎么分工,如何注意自身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其次是养成观察和记录的习惯。科学发现无不源于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到只有认真观察,才能有所发现,让学生明白科学讲究实事求是,必须真实记录。

6.讨论交流要在师生互动中提升价值

在科学课上,交流讨论是随时进行的,常常穿插于各个环节中,以此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分享,这是现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用到的组织教学形式,一节课中可以安排的讨论次数和讨论的形式目的各不一样,可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一些流于形式的讨论,普遍存在几个问题:a学生不明确讨论的目的;b、学生讨论的时间过短或过长;c、设计的讨论形式不够恰当等。可以看出,讨论环节不是随意设计的,而应该是课的需要、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根据课的不同内容、课不同进展的需要、学生的需要等来安排的。那我们说更多的应该是引导生生间进行讨论,而教师呢?教师要退至幕后,给予学生足够的交流空间。但这绝不意味着放任,教师至少需要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对学生的活动进行介入和指导,以提升讨论交流的价值。一种是,当学生的讨论中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思想或偏离正确的方向时,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来,将这些思想或问题"挂"出来,引起全体学生的关注,将讨论引向深入或引向正确的方向。第二种情况,当学生的语言表达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对其进行语言运用方面的指导,使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第三种情况,儿童由于年龄的特点,在交流时往往只注意自己的发言该怎么说,忽略对同伴发言的倾听;当他人的观点与自己不一样的时候,个别的学生还会表现出不尊重,这时就需要老师介入进行指导,提醒他们互相倾听、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意见,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就同伴的发言提问、针对学生对他人的发言发表意见,鼓励他们提出怀疑、鼓励他们的批评意识,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科学课观念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维生素的新观念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健康观念治疗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科学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