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6-11-19张翔英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自学课外习惯

张翔英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47-02

小学,重在养成教育。一个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一辈子的财富,它是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障。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1.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o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2.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 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潛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刘永胜教授总结的:"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的行字歌诀,就能帮助学生增强自学的自信心。特别对于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发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关爱的营养不良,有学校教育的知识断层。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利用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为依托进行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并找出能切实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办法来。这样的个案研究,既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4.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据有关资料统计:89.6%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28.05%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还有3.2%的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5.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经过思考的学习,一种是经过思考的学习。我们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即使学了,也会很快忘得一干二净。学习了,理解了,加上自己思考后的东西记得最牢,往往会一生受用不尽。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得之则深"的道理。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很多都属于不经过思考的学习,原因有教育本身的问题,也有孩子自己的问题,当然,父母也是"功不可没"的,因为我们不少的父母只关注孩子记住了多少内容,考了多少分而不注意孩子是不是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懒于思考了。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扭转,那么孩子必将是缺乏创造力的。

学会思考,是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父母要把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习惯始终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只重视获得知识。

6.培养孩子课外自学的习惯

要把握现代必须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需要孩子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开拓课外学习的领域,使课内外学习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弥补课内知识的不足,从而充实孩子的知识体系。还要学会运用知识、方法、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能力就是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是十分迫切而又非常重要的能力。他只有在孩子养成课外自学习惯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校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小部分。在学校里,教师只是运用教科书按照教学大纲传授知识。教师授课的时间与所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有限的,而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可以说是无限的。

评估儿童的才能,不是只看他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他是否掌握了学习的能力,看将来的学习潜力有多大。孩子不仅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社会、大众媒介带来的知识、信息、娱乐汲取营养,并学会在互联网上吸收更多、更丰富、更新颖的知识,学会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选择与交流。

具备一定的自学你能力,才能获得更广泛、更有用的知识,才能学得更灵活、更扎实。孩子具备的自学能力有:使用工具书的能力,预习能力,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提出疑问、发现疑难、分析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获取课外知识及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

猜你喜欢

自学课外习惯
小满课外班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我的“课外老师”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