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016-11-19吴华秀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能动性课文探究

吴华秀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51-01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来说可称之为名教。早在十几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指出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但就目前我们的小语教学来说,还是要不断的寻找这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小语教学必须摆脱单纯的传授知识和应试教育的束缚,改革小语教学,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响亮的口号。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我看不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好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例如一位老师在上《夕照》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对对子,老师开始出题:天对(地)、云对(风)…朝阳对(夕阳),日出对(夕照)…就这样一场生动的对对子游戏拉开了新课的序幕。试分析这个导入,老师采用游戏这种对学生极具吸引力的形式很快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次导入也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顾,另外对对子也是该单元《积累·运用》中的一个训练内容,因此它又起到了一个"顾后"的作用,真可谓是"一箭三雕"。正因为有了这个好的开头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课堂,促进了教学的流畅性、生动性和效率性。

2.让学生带着大问号进入课文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而善于发现问题却是一个人创造力的一种表现。19 世纪,德国卓越的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深刻的指出:不好的老师转述真理,好的老师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 瓦特、牛顿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了人们没有在意的问题,诱发了研究兴趣和创造欲望,完成了推动人类进步的重大发明。可见,注重在学习中的提问与思考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习惯,激活学生的内驱力,把 "要我学"、被动地学变为"我要学"、主动地学。我在教学《小狐狸卖空气》时,先让学生读题目,再让他们谈读题目后产生的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小狐狸为什么要卖空气?小狐狸怎样卖空气?把空气卖给谁?结果怎么样?读这篇课文,我们会得到什么收获?我把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解决。由于问题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并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者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的情绪极佳,探究得非常主动,学生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让学生手脑并用地学习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是谁也无法代替的。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他们动脑、动手,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改变一直以来"牵着鼻子走"的教学旧思想,让学生能以轻松自主的心理来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问题,让学生们动手做个一实验。先要求他们拿出一张纸,把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孔看天花板,说说平时看到的天花板与从卷纸筒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学生便能回答从纸筒看到的天花板比原来的天花板要小。这样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小实验,不但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培养了思维能力。

4.多为学生提供参与并合作的学习机会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有专家建议这样划分一堂课的四十分钟:教师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其于的三十分钟完全交给学生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并不是说撒手不管,教师应给出探究的"范围",比如:初学一篇课文老师可让学生自学生字,看看你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把它记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作顺序是什么?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这样使学生的自由探究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学生充分自探之后,采取汇报成果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快速反应,恰当处理,对于学生谈得不够深的问题要抓住契机主动出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学生各别性的问题,教师要经过整理制定出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做到以学定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在自主的课堂内全力达到自己的至高点,取得成功。

合作学习,突破难点。"合作学习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教师也可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

5.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差的教师只教语文知识,好一点的语文教师教语文学习方法,最好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作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充分地分析教材,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教师也要亲自"下水"弄清楚从何处可以收集到这些信息,并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不同的途径去获取信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之上归纳、提炼。

一言以蔽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要千方百计地为全体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试验以及自主探索、互相合作等有效的参与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要充分把学生调动起来,做到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前台,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能动性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