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新方略
2016-11-19索朗片多
索朗片多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40-01
学校工作中,班主任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组织者,更是塑造学生优秀人格的引导者。班主任处在教学教育的最前沿,是学校班级管理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小学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要熟练掌握班级管理艺术。班级管理过程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师生互动过程,如果我们的班主任能够在课堂或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就可以维持课堂秩序的稳定,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以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1.班主任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有专家指出,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人士,他们的成功有八成依赖于倾听别人说话或让别人倾听。一名成功的教师也是如此,倾听几乎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不可想象,如果没有倾听,教师怎么可能理解他的学生?怎么教好书?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做一个静静的倾听者,在倾听中获得大量的信息,然后公正客观地分析这些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给予学生准确的指导和帮助。沟通是双向的,教师并不是单纯地向别人灌输自己的思想,还应该学会积极的倾听。倾听的能力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巧。首先要表示出诚意。听就要真心真意地听,这对我们自己和对他人都是很有好处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去听学生的心声是一件很值得肯定的事情。其次要有耐心,一是要等对方把话说完;二是要适时进行鼓励和表示理解。谈话者往往都希望自己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谈话中加入一些简短的语言,或点头微笑表示理解,都能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并引起共鸣,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这种教育就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种教育不同于课堂教育,它是无形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环境影响习惯。一个好的环境可以造就一批品质好的人,可以使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好的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习惯成自然。每当新学期开始,我总是亲自和几个小干部一起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学习用品、卫生工具放置到妥当的地方,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一种整洁的环境。因此,我班学生每次打扫清洁后都把工具摆放得整齐,教室里是窗明几净,地面无灰尘,学生无论如何都不会去吐上一口痰。这样,学生逐步形成了讲卫生、讲整洁的好习惯。
比如早上到班里后,我让先进教室的同学开始读书,后来的同学见教室里的同学在认真地早读,便悄悄地走进教室,很快拿出课本认真读起来,在这种环境里,同学们慢慢形成了一种早读的自觉行为,没有一个人说话,教室里是书声琅琅。我认为利用环境育人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环境育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无声教育,有时甚至比老师的唠叨要灵。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还有许多方面,如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奋斗目标、班级课间活动等。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双手来布置教室,根据本班实际制定各种管理制度,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班主任合理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一教育功能。
3.班级管理要充分发挥民主
班级管理过程要公开透明,让广大学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因此,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实行全程公开,要通过建立民主、平等、公正的秩序,来推进班级工作,强化学生的民主意识,有益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也有益于学生一生的发展。
3.1 在班干部选拔活动中,如果班主任仅凭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指派某个同学担任某一职务,其结果不大尽人意,同学之间的了解比老师细致,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如何,能否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学生心中比老师更为清楚。因此,班干部的产生宜采取"竞选"的办法。先把班级职位分开,让有意担任某一职位的同学发表"竞选"演说,当众介绍自己的优势,后由全班同学根据该生实际表现公开投票表决,这样产生的班干部,说服力强,威信高。对于不合格者及时撤换,班主任还应组织同学对班干部进行监督,定期评议,达到人人能管的班级管理理念。
3.2 一般情况下,学校每学期都选拔一批三好学生、優秀少先队员作为表彰。这一选拔必须在班内公开评比,班主任不能一手包办指定,评比过程都应公开进行。全班同学公开表决,这样的评比,体现出学生的民主参与性,这样选出的优秀必须具有榜样作用,能让同学心服口服,班级重大活动的实施都应公开征求学生的意见。
班级工作是全方位的,也是复杂多变的,但只要班主任能始终以"公平、公正、公开"管理班级事务,那么,必将取得家长的信任,从而使班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良好的班风也得以形成。
4.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培养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最有效的途径,通过集体活动能够让学生各展其才,学生奖自身的聪明才智通过集体活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也可以很要的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成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纽带,增进班级个体之前的情感,使学生之间更加的团结,懂得包容相互帮助。同时,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主人翁意识。集体活动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出学生的好胜心,这样学生才能够涌现出一股勇于拼搏的干劲。因此,在进行集体活动时,班主任一定要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达到促进班级建设和管理的目的。
5.科学选举班级干部
小学阶段是开展教育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接触全新的事物和观念,因此,应当对小学班级管理加大重视力度,对小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管理。一个班级除班主任这一管理者以外,班干部对班级管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让班干部更好的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首先要重视的就是班干部的委任,选举方式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以成绩定优劣,用分数决定一切的做法,班干部的选举应当采用民主选举制,这样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养成独立辨别事物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当在班干部委任过程中融入竞争机制,可通过投票选举、评分系统、竞争上岗等步骤完成班干部的委任,要让班集体中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成绩好不能决定一切,要使自己全面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要提升,增加了班级的正能量。
6.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如何使班级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首要思考的问题。小学生其天性贪玩好动,虽然"学习"这件新鲜的事物对其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长时间的学习,会使小学生的兴趣骤减,热情消失。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通过举办小知识竞赛,本周知识之星等评比活动,来激发学生好胜心和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当学生失去学习热情或者犯错的时候,不要严厉指责,应注意自己的用词用语,多进行鼓励和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训斥。这样,才能使小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保持学习的热情,通过管理艺术让小学班级成为孕育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