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新理念,构筑新课堂

2016-11-19穆奎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解题

穆奎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00-02

传统高中物理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创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则相对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它注重师生间的交互动,通过和谐、民主、宽松、愉快教学氛围的营造,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如何将新的理念贯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实践的课题。笔者针对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进行了如下探讨:

1.创设教学情景

1.1 设置悬念,引入新课。 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前,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像、幻灯或多媒体以此激发兴趣,在对直观材料的感知中,创设所研究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问题上来。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组织学生观看一段天体运动的多媒体图像,提出"太阳系中的行星为什么能绕太阳旋转?行星绕太阳旋转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其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来满足?"以上问题,几乎所有学生感到迷惑不解,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便起到了激活全体学生思维,产生疑惑,急于求知的效果。

1.2 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学习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为了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中物理的教学要特别注意循序渐进。古时候的有个典故叫做拔苗助长,告诉我们过于急于求成,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同样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切忌不可以成为那个过于心急的农夫。我们常会遇到這样的的问题:一个很简单的物理问题讲过很多次,学生却老是不会呢。这时我们的处理原则应该是:"允许犯错、耐心引导"。如果学生暂时没有学好,那一定是在某个方面出现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一味地心急或者教训学生是起不到效果的,又或者教师当作不知道有这么回事继续按部就班,那同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害怕物理。

2.进行因材施教

"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头脑中始终有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体现,上课时有所落实。其次教学时必须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想到他们。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应分别对待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如课堂提问时,对低等学生,提的问题要基础,尽可能显浅,并一点一滴地启发。通过提问使低等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中等学生,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略加提高,提一些经过思考和比较就能回答的问题。对上等学生,提的问题要在中等基础上深化、拓宽。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整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教学方法。在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同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每一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学才有针对性,课堂才更有效。

3.创新解题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掌握准确而且迅速地选择最简单的解题方法,这是新时期物理创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一样,解题训练也应遵循这样一个过程,即"从无模式到有模式,再从有模式上升到'无模式'"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教师要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同或类似题型的集中练习,在学生经历一定解题实践、获得一定解题"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探索各类题目、题型的解题模式(即形成"理性认识"),并且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反复推敲、认真比较,找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然后以最优的解题规范为准绳,触类旁通地思考解答其它题型。这样做符合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实际,且遵循物理学科的教学规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励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大提高物理解题的效率,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

4.运用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物理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一定时,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 F1和F2将不断增大,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在进行这里的教学时,我问全班同学:"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很快就有不少同学举手或推荐"力士"。于是我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绳子和重物,把重物挂在绳子中间,问学生:"谁能把这根绳子拉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可以,想来试一试,结果无论谁都不能绳子拉直。由此对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原理记下来。

5.注重多元评价

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的环境,应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别人评价。例如在"测定重力加速度的课题"研究中各学习小组先后提出:双线摆法、圆锥摆法、滴水法、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法、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联立求解法……、当学生完成某一探究任务时,教师应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给予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养成勤于反思和总结的学习习惯。又例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回答他人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作为评价结果,而应注重其思考问题的思路正确与否,对"错"的回答,要指出错在哪个环节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想一想自己的思路与该学生是否一致;当他人提出比自己更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反省自己的思路在哪里出了问题?以后应该如何避免?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着力点,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绩与其他学生的相比较,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另外,鼓励学习物理困难的学生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相比较,只要有所进步,就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高中物理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物理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做到与新课程改革同行,一课改为动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推动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化,让高中物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新课程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用“同样多”解题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