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

2016-11-19骈文秀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括号定律乘法

骈文秀

摘要:如何能让学生算得快、算得对,如何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简便意识,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在计算,尤其是简便计算中的任务和目标,一直是我们高年级数学教师思考并努力实践的一个问题。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允许个体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计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30-01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既要重视以计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数的计算是整个数学教学的基础,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计算中有个很重要的内容叫做简便运算,简便计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它运用了运算定律与数字的基本性质,从而使计算简便,使一个很复杂的式子变得很容易计算。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商不变的规律……很多技巧都贯穿在简便计算中,要想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需要充分的理解与练习。如何能让学生算得快、算得对,如何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简便意识,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在计算,尤其是简便计算中的任务和目标,一直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思考并努力实践的一个问题。

首先谈谈中高年级简便计算的现状:

(1)学生已经有了简便计算的意识,但经验有限。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各种运算定律和性质的讲解与练习,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与技巧,与之前的直接计算相比,学生已初步体会到了简便计算的便捷,有了一定的成就感。但学生现在还只是机械地,或者说是模仿性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并没有真正理解各种运算定律和性质所适用的题型。

(2)简便计算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都有体现,教师缺乏有效地梳理和贯通。其实简便计算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从低年级就有,例如在一年级教学8+5时,有的孩子就想到了可以将5分成2和3,如果让2先和8相加,得到10之后再与3相加得到13,有少数学生已经能够体会到凑整法在计算中的优势,使运算变得简便,但此时简便计算在多数学生中的计算中体现的还不是那么明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简便方法在计算中的运用变得广泛起来,后来我们学习了几个小数相加可以用凑整法,几个分数相加时也可以用凑整法。由此发现简便教学实际上贯穿于小学学习的始终,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纵向地来思考、教学简便计算,学生肯定能够很熟练地掌握。讲解高年级知识时可以引用低年级简便教学的例子,把多个数变成几个数,把较大数变成较小数,把一般的数变成特殊的数,化繁为简,进行数学建模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变形意识不强,不能灵活运用。随着学生年龄和能力的增长,同学们接触到的简便计算的题型已不再那么简单和单一,而变得丰富、灵活起来。如在计算22×99+22时,有的同学会感到很困惑,也许会思考"到底哪个运算定律中同时出现了加法和乘法呢?"有点像乘法分配律,但又缺少了和22相乘的另外一个数,怎么办呢?这是因为未能对22进行正确的变形,其实22就是22×1,这样的话这个式子就能变形为22×99+22×1,从而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又比如计算37×56+370×4.4时,应先利用积不变的性质将370×4.4转化为37×44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将原式转化为370×5.6+370×4.4计算。

又如:

236-68-38=236-(68-38)=236-30=206

189-(89+45)=189-89+45=145

360-298=360-300-2=58

751-306=751-300+6=457

成因分析:学生常运用的运算性质是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即:a-b-c=a-(b+c),a÷b÷c=a÷(b×c),这两个性质经常反过来运用,运用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基础题学生掌握还好,但在实际的计算中会出现像上面一二两题那样的拓展题,要用到添括号、去括号的知识,而添括号、去括号是学生中学阶段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学生对添括号、去括号的原则理解不清,应用起来有难度,造成计算错误。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针对中高年级的简便计算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具体方法。

1.加强口算练习,培养简便意识

把口算练习放在每节课的开始,不断反复地练习,定期举行口算竞赛活动,通过比赛,锻炼学生的口算、心算、笔算、简算、估算能力,激发学生的速算兴趣,同时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地更快提高。例如:

11+89= 23+77= 55+45= 0.79+0.21=

25×4= 125×8= 2.4×5= 77×101=

让学生强化,掌握基本的凑整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技巧,教给孩子给每个数字找一个最好的朋友,出现25就找4与之相乘,出现125就找8与之相乘,当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之后,简便计算也就水到渠成,运用自如了。

2.注重学生的发展,允许多种声音出现在课堂上

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允许个体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要允许多种声音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避免我们教出的学生一个个都是标准件。例如在教学25×48时,有的同学想到了把48拆成40+8,利用乘法分配律分别与25相乘,也有同学想到了把48拆成50-2,再分别与25相乘,这样做都可以。"还有不同的做法吗?"一个小小的追问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这是一个孩子回答道"老师讲过25有一个最好的朋友是4,所以我把48改写成了4×12,然后利用乘法结合律让25和4先相乘,得到的结果再与12相乘得出1200。"多好的一种方法,还有孩子对25进行了拆分。那节课上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其实方法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要是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掌握的、能够正确运用的就是好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做,由于有了学生的參与,他们学得快、记得牢,老师也轻松了,何乐而不为呢?

3.改变目标定位,注重学生简便意识的培养

曾经 我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道题:23×102 =?结果很多同学拿出笔就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进行计算,足以看出学生脑子里那种简便计算的意识并不是根深蒂固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清楚地明白,我们在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方法,更要培养学生一种"最优化"的意识。教学时多问几句"你的做法是什么?""谁还有不同的做法?""还能做得更简单些吗?"让学生时时事事想到简便方法,把复杂的事情做成简单就是大不简单。

4.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四则简便运算的可以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首先是观察。看到题目之后不要慌慌张张的去做,应当先仔细观察,观察参加运算的数以及运算符号有什么特点,联系学过的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寻找简便运算的方法进行简便运算。其次是思考。在观察的基础上要进行思考,有些四则简便运算题比较灵活,有可能第一步不能直接进行简便运算,那就需要转化,通过改变运算符号、运算顺序等,才可以寻找简便运算的方法,从而使计算过程简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计算简便。再次是计算。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行计算,计算的过程中要细心,力求一次做对。最后一步是检查反思。习题做完后应及时进行检查,并要学会反思:如果出错了要问自己为什么错?以后在做题中要注意什么?等等,有效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时进行检查,验算等良好习惯至关重要,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教会学生是我们的事,会教是件快乐的事。幸福的教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学,将简便的思想植入学生的脑中,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用简便的方法去计算、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单的美,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3] 《小学数学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 贺艳芳.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J];新课程(中);2011年05期

猜你喜欢

括号定律乘法
算乘法
括号填数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我曾丢失过半个括号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入”与“人”
把加法变成乘法
倒霉定律
漏写括号闹出的笑话
耐人寻味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