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冶桂花:略谈小学数学教学

2016-11-19冶桂花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预设教材数学

冶桂花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91-01

對于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来说,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办法。但是,如何上好每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这就不仅需要我们备课精心设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精益求精,下面我就小学数学备课和教学谈几点意见:

1.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教育的"再创造",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本能性。可是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让学生配合我们来完成,而要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需要的实际,不断地进行调整,树立起强烈的资源意识。要使学生一拿到数学新书时就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学生的兴趣是它的基础。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么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这在第一课尤为重要,特别是布置第一课的前置性学习中尤为重要。

应试教育和传统使我们已习惯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最害怕课堂中乱糟糟的场面。今天的数学课认识"米和千米",我准备了很多的实物,以便让学生充分感知长度。原本以为学生一定会有很浓的学习兴趣,但其实并没有预想的效果。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课堂中的偶发事件随处可见。处理得当,可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反之,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伤害师生之间的感情。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生活是个大舞台。在学生的创新活动中,教师不曾预约的精彩也随处可见。把数学课堂搬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那不是很好吗?我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课前,我让学生去在生活中去实践;课中,创设模拟知识情境让学生来学习;课后,让学生去总结整理知识点。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创设了一个生动而丰富的情景,而且为教师自身的成长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历练的平台。只要我们蹲下身子,感性地走进学生心灵,理性地分析教材,了解学生所需,以学习者的身份去读懂学生,把准学生的脉搏,和学生的理解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那我们的课堂将有更多的精彩随机生成。

2.钻研教材,找准目标,做好课前预设是一节好课的前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过去是这样,现在依然应当这样做。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根据自己学生年龄特点及生活和学习经历去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让教学鲜活生动,使每个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都有所得。

近日我区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每个学校精心选出来的代表课中仍存在着照本宣科和教学肤浅的现象。例如北师大教材二年级的"方向和位置"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教材通过操场上师生共同辨认东、南、西、北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掌握辨认判断方向的方法以及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抽象到图上的理解和应用。作课教师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机械地、肤浅地在操场上热热闹闹熟记了一下方向,学生对其生活中东、南、西、北方向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并无真正的认识。当走出校园后,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如何以一个方向为参照,去判断空间的其他的三个方向全然不知,这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的概念在此成为一句空话而已。

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与课前的教学预设有着及大的关系。备课时把握不准教学目标,会使教学过程产生"东一榔头西一棍子"的不良局面,对课堂上所生成的现实问题教师束手无策。何时收、何时放,教师无法驾驭,教学如一盘散沙。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做出充分的教学预设。每提一个问题,学生会有几种答案,会有几种思考的角度,教师都要力求想全,并准备好每种情况的应对方法。只有胸有成竹,课堂才可以游刃有余。可见,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做好课前预设是上一节好课的前提。例如我在教学中,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3.重视能力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3.1 注重引导。小学数学心理教育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两方面来实施。在心理认知过程中重点加强学生元认知培养即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自我体验、观察、监控和调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觉能动性,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问题的有效途径。

3.2 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要义即面向全体,全面,主动发展。面向全体,"为一切人的数学"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的提高。而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加强双基的同时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

3.3 "学会"向"会学"转变。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研究教师的教,又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为此,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认真分析钻研教材,发现并揭示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及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所获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

3.4 扎实的基本训练是保障。扎实的训练能使学生熟能生巧,深化理解,巩固掌握,合理运用。训练绝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情开展有层次、针对性强的练习,扎实的训练不仅能让优生吃饱,食欲大增,也改善了学困生的消化能力,增加了食量。让学生在练习中熟能生巧,理解掌握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同时在训练中也能很好地发现教学中的得失,以便进行教学反思。反思不仅总结教学成功的经验,更能对教学难以突破之处的质疑和探索,对今后的教学起着引领方向,突破疑难的重要作用。在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的时候,由于二年级的内容只要求学生抽象认识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不引入90度这个概念,教学中要学生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作为工具进行判断。一节课下来,没有几个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学习内容,动手操作能力极差。课后我仔细回顾了教学情况,分析了学生的困惑之处,我为学生编了这样三句话"点对点,边压边,边重合是直角,边在内是锐角,边在外是钝角",并及时为学生补习,借助三角尺边演示边让学生理解这几句话意思,结果意想不到的是学生都很快掌握了运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断钝角与锐角的方法。

猜你喜欢

预设教材数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