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数学教学
2016-11-19格桑德吉
格桑德吉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意义重大。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呢?笔者认为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84-01
1.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的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巧设练习,培养创新思维。因为把数学练习设计好,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好的习题都是科学艺术的。它来源于教师经验积累,知识积累和对教学艺术的探索。所以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上课时要多问学生"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的思路卡在哪里?"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这样提的问题:请问同学们随便量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老师便能很快猜出一个角的度数,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知道真的是这样,后引导学生去探索这里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时代,不仅要要教育学每个公民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很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双基的训练,而且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所以一方面要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由于小学生年级小,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撑。所以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知识的异同点,将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知识系统。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方法。抽象与概括 思维过程的核心,数学学习最终目标。
3.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突破把教学过程的任务看成是向学生传授数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技能这一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应该充满内在活力,表现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觉需求,对学习进程的高度负责和对学习活动的充分自主上。学习从属于主体的发展水平,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但教学必须越过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走在学生智力发展的前面,让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学习数学的欢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变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探究法在这方面体现得比较明显。 如教学"十几减9"是,首先由一个实际问题引人,"小明家来了一批客人,为了招待客人,小明洗了11个苹果,客人吃了9个,还剩几个苹果?"由问题引出题图,当学生直观数出还剩两个苹果后,教师进行目标激励:不看图,谁能想出怎样计算?学生就会主动搜索自己原有的、与新问题最接近的认知图式9+( )=11,11-10=1,9+1=10等。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创造。学生有多种思维方式:(1)想加算减;(2)先减去10,再加l ;(3)9和11都先加1再相减;(4)先算10-9,再算11-10,再把两个差和起来;(5)11先减去1得10,10再减去8;(6)11可以分为9和2,所以11-9=2;等等。教师安排学生互相交流想法,用"13-9=?"来验证自己的发现,互相出题,寻找十几减9的规律等一系列自主探索活动,使教学过程得到了明显优化。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作为学科数学的小学数学与数学科学在目的、形式、顺序、认识的起点上(或基础上)是不同的。数学科学,是精确地阐明某些数学理论、是严格的推理、是以数学理论的逻辑系统进行编制。小学数学是"儿童自己的数学",是学生在生活与活动中产生的数学,是学生"街头数学"的继续和延伸。每个学生并不是上学后才接触数学,也不仅仅是在学校中才接触数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不是独立于社会环境之外的一个体系。学生认识的起点往往不是逻辑公理,而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事例。如,小学生学习加法的时候,并不是从定义出发的,而是从生活中的加法的事例出发,然后总结出加法的法则和意义的。尚未入学的儿童掌握的数学知识已经相当丰富,这些数学知识虽然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有的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对学生来说是生动、有趣和真实的,它是在学校中学习学校数学知识的必要基础。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对现实经验的理解、反思和抽象的过程。所以,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应当具备他们所感兴趣的实际背景――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有趣的数学史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即:充分将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等因素作为课程的来源。
5.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教学
自从夸美纽斯创造班级授课制以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一直成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其表现形式就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充满好奇、渴望走向成熟,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才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即: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关注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适时地引导学会合作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支持、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共享的荣誉。这样,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和加强。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成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和新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设计,使教学方法得到真正的优化,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