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2016-11-19赵志生
赵志生
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丰富而又轻松的学习环境:(2)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3)挖掘课文中潜藏的情感,帮助学生把握主题。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1)要全面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涵;(2)要合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3)要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优势;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11-01
中职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再加上多数学生认为语文课是"辅科",所以这就导致中职语文教学的难度加大。为了调动中职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积极尝试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课堂教学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1.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1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而又轻松的学习环境。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时域空间,既可以超越现实时间,生动地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又能够拓宽活动范围,将巨大空间与微观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以认知,从而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这样,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状态下,自主地、积极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六国论》,因文章借六国以赂求和最终亡于秦的史实来讽刺北宋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刻意维护国家利益。内容涉及较广,所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比较困难。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七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宋王朝与西夏、辽等地方诸侯对峙的局面,中央王朝文强武弱的特征和原因,以及像苏洵这样正直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们的心忧天下的胸怀等内容,都恰当地组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文中这些枯燥而又难以理解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很轻松而又清晰地理解。
1.2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审美情境,引领学生走进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精心创设审美情境,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有效的吸引学生积极地发现美。感知美。因为审美情境对学生不是强行给予的,而是从学生的审美心理自由出发而设定的,它较之单纯的说教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并引起审美情感的共鸣。它所具有的各种审美因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地、整体的对学生施加审美影响,有利于全面地塑造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尤其它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把学生从有我之境,带入到无我之境,变语文课文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而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创设作品审美情境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授《琵琶行》之前,先播放忧伤哀怨的琵琶独奏曲,用多媒体推出蓝天、明月、江水、孤船、秋风萧瑟、枫叶凋落的画面。哀伤的音乐,凄冷的画面一下子就将学生引入沉闷而凄冷的氛围中,为理解课文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令人拍案叫绝,可推为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之绝唱。"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出诗句描写的音乐中激越高亢、欢快娴雅、珠圆玉润的表演技法,可播放古典琵琶曲《高山流水》中的高潮片段。悠扬柔美的音乐充满整个教室,同学们在欣赏中慢慢进入角色,陶醉在美妙的情境氛围中。
1.3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挖掘课文中潜藏的情感,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形象性和情感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诱发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效果却经常不好。因为很多课文历史悠久,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凭已有文学修养很难深刻理解历史上曾有的生活或情感。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讲《荷塘月色》时,我给学生放《荷塘月色》的电视散文录像及孙道临朗诵的《荷塘月色》的录音带,随着"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等一幅幅画面直观、形象逼真的展现,学生如身临其境,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就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索淡朦胧,什么是和谐宁静。再加上委婉深沉、渗透力极强的朗诵,视听结合,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寄寓景中的淡淡的哀愁和苦闷彷徨的情绪,以及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2.基于中职学生背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思路构建
2.1 教学思路的构建。在中职学校中,很多课程的设计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了解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目标的要求上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化工、机电等非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侧重计算机常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学习windows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等。而对于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中要更为专业、更有针对性,教学重点除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外,还要培养工作技能。
2.2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学科教师在使用CAI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前要对本课程理论知识以及重难点加以研究,知道学习的难点,哪些知识需要借助多媒体加以表现,这些对教师提出更高的目标。(1)教师对所教的学科有深层次的钻研,掌握知识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2)教师要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
2.3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多元性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搜索引擎、网络共享为我们带来便捷的途径,使具体的教学资源查找更容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帮助进行案例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帮助学生指明学习的思路,使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变得更容易掌握。例如: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讲授"台式计算机组装"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播放计算机组装的视频,安排学生观摩视频的同时进行讲解,学生通过看、听可以更直观的学习计算机组装,对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有很大帮助。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众所周知Internet具有共享性,这样在网络上可以集中很多学科优秀的教学资源,制作成多种媒体課件,在网络上进行共享,从而实现远程教学,并且学习者接受教育的方式同样不再局限于课堂教育,学习不再是接受某一学校的,某一教师授课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能多方面学习,实现学习的多元性。对于作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提交到指定邮箱;在布置作业时,利用网络系统发布,学生在有网络的地方,可随时随地完成作业,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围绕计算机辅助教学而展开的新教学模式,这种新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而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应用到教学中适应时代的特征,符合现代化教育与教学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