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香菱学诗》
2016-11-19马毓蔓
马毓蔓
摘要:《红楼梦》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高超的艺术魅力。作品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对有头有脸,有名有姓的四百多个人物,无论品行,还是形象,无论脾性,还是作为,无论行事,还是说话,或褒扬,或贬斥,或赞美,或讽刺,都予以了分寸恰当的描写。"香菱学诗"中黛玉指导香菱学诗的门径,香菱谈读诗的体会,香菱苦心学诗的经过,使教者有方的老师--黛玉的形象及一个爱好、崇尚高雅的女子――香菱刻苦学诗的状态跃然纸上。
关键词:黛玉;教诗;香菱;学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06-01
在香菱一见黛玉,说明求教之意后,黛玉慨然允诺,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还教得起你"。随之在两次谈话当中,黛玉指导香菱读诗,然后作诗,到最后写出好诗。这个过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第一次谈话:黛玉先给香菱树立信心:"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接着略谈了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强调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循此继进,黛玉指出,"立意"是作诗的头等大事,同时告诫香菱,且不可爱那些浅近的诗,给她开了一个书目,安排了读诗的顺序:"你且把《王摩诘全集》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熟透了,然后再读老杜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次再读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黛玉安排香菱这样读书的目的:首先,让香菱体会诗情画意之意境,苏轼曾评价王维之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次,读杜甫的诗是让香菱明白诗的功力,进一步体会,真景物,真感情,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其诗重在写景。最后,读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句,其意在培养诗的个性与想象力,在这次谈话的末尾,黛玉将王维的五言律诗借给香菱,要求她见有红圈的就读,有一首念一首。
第二次谈话:是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之后进行的,黛玉称之为"讲究谈话",实际上是检查香菱对王维诗的理解程度,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香菱不负众望,把王维诗中的"炼"字工夫说的是头头是道,说到"墟里上孤烟"这一句时,能联系自己进京那年,所见黄昏时分村落的景象,把诗境说活了。黛玉也不愧为老师,及时的把陶渊明的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出来给香菱看,启发她认识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可见黛玉在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基础,全面落实,重视诵读、感悟,强调读、说、听、写的综合训练,强调实践和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循循善诱,教授有方,使得香菱很快悟入门径。
香菱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是少见的,她虽贱为人妾,骨子里却流着诗书翰墨人家的血液,对诗早就真情向往。没拜黛玉为师之前就"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一个"偷"字可以看出她学诗的强烈愿望,和学诗的心酸。从师以后,"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都不睡。" 直到最后写出好诗。
2.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从曹雪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对诗着迷的"迷女",而且是一个对诗着魔的"魔女"。从黛玉那儿拿得杜诗,又索得诗题回来,香菱又是读诗,又是苦思作诗,"茶饭无思,坐卧不定";作的第一首诗受到黛玉、宝钗他们的褒贬之后,她是"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进,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含笑一回";作的第二首诗还是不成,虽然自己有些扫兴,却还是不肯丢开手,"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连探春都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闲闲吧",香菱都怔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把她拉到惜春住所暖香坞,想让她歇歇,散散心,众人散去,她满心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天一亮,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三次作诗,如痴如醉,把一个执着的,对诗着魔的女性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
香菱不仅勤奋刻苦,而且讲究学习方法,她不但认真听老师讲课,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而且注重把老师所教的内容加以整理归纳,及时消化。注重品读、理解、和感悟,注重积累和运用。她把老师的"教"与自己平时的"学"结合起来。初学诗,黛玉给她讲了诗的基础,香菱笑道:"怪道我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古人的诗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读完王摩诘的诗,黛玉叫她谈谈体会,她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初学就悟到了诗的真谛,表现出她对诗歌独有的领悟能力。她三次写咏月诗,也是在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的基础上,捕捉新的意象,写出新巧而有意趣的佳作的。读诗、悟诗、谈诗、作诗,这就是香菱循序渐进的学诗方法。
3.有病呻吟,言为心声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但很多同学往往是为了写事而写事,为了写人而写人,为了写景而写景,这样的文章只能是事情人物和景物描写的堆砌,何谈真情实感?更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香菱写詩,三易其稿。第一首诗,黛玉的判词是:"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第二首,语言近乎诗,虽用了铺陈的手法,但说来说去,无非是月色很美。黛玉批评它"过于穿凿",可谓一语道破。经过一番苦心思索,认真构思,香菱终于写了一首文质兼美的佳作。可见,多练笔多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俗话说:"文章读一遍,不如写一遍",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之后,弄懂了文章的结构特点,弄清了文章的写作特色,就要学着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练习,去实践,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实际上,我们每学一篇课文后都可以进行练笔,而片段练习是练笔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如:学习了《音乐巨人贝多芬》后,我们可以描写一段本班同学的外貌、衣着的片段练习,学习《傅雷家书》,我们可以试着就某一话题,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通信交流。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得很快。文章写好后,修改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前人说过:"文章不厌百回改"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年,增删五次",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修改了七次,鲁迅先生主张"定稿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毫不可惜。"文章修改一般是从初稿到定稿的加工过程,我们要在修改上多下工夫。
4.有的放矢,不辞劳苦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香菱听了,默默地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香菱学诗,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这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其一,在刚刚开始培养我们的作文语感时,是可以像香菱学第一首诗一样去模仿,在模仿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可以培养我们的语言感觉能力,但是只有积累,没有仿写,我们就无法真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只有动了笔,才能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所谓仿写就是在原文的语言结构和字数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改动或增添一些词语和句子,使之表达不同的意思。
其二,应该坚持自己修改作文。光靠看别人的文章是无法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定量的写作训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不二途径。林黛玉深谙此道,她教香菱学诗的第二步便是让她尝试写诗,并给予点评。
综上所述,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发扬香菱学诗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