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16-11-19周毛措
周毛措
摘要: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世间万事皆是如此,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要想上好一堂课,最重要的就在于备课。笔者对备好课再上课的认识,有着自己的情钟与独见,现如实述来,权作教学反思,以利于今后更好地上好语文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94-01
1.以"本"为本,吃透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意韵深远,作为一名语文新教师,首当以学生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虔诚地加以研读,广博地请教,并吃透课本内容,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备为完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特别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的课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的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对文本没有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这需要用心和文本对话,倾心挖掘教材的潜质,才能体现"文本"的魅力。
2.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亲近自己的老师,才有可能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 师生间关系和谐,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 "教",学生也乐意"学", 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善意的批评、提醒可能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 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启迪学生心智的引路人。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 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 "怕"你, "敬"能达到爱屋及乌, "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3.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如: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尝试。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 。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维。学生则完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相互讨论,主动提问,质疑解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说,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使他的学生学得快,学到的知识多;使他的学生学习成绩优良;使他的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喜欢上他的语文课。那么,可以说他的语文课堂教学是高效的。
例如:我在教学《梅花魂》时,我用歌曲《红梅赞》作为背景音乐引入课文,然后,播放课文朗读磁带,让学生提问题,学生们活跃起来,一下子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外祖父教我唐诗宋词时为什么要落泪?""外祖父为什么那么喜欢梅花?""我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为什么要骂我妈?""外祖父喜爱梅花和思念祖国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在组内、全班交流。接着,让学生找出文中思乡的句子,我进行范读,然后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最后,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而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听了学生的提问和朗读,我深刻地理解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就要让学生去体验,发现,创造和享受语言之美。
4.课堂讲授要力求精彩
精讲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首先,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工夫。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教师要对讲授的课文进行深入的挖掘,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吃透教材",对教材的每一处细节,都要深入地加以体会。只有这样,教师在讲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高屋建瓴。备学生就是要明了学生的现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一点,要做到因材施教,让处在不同层次、不同学力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其次,教师的讲解要力求精炼。在教学语言上,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精炼与规范,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切忌语言啰嗦,教师在课堂上要大胆地放手,对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能读懂的、能体会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那些学生不能看懂、读不懂、体会不到的,就是教师要精讲的地方。特别是那些与表达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词句,我们更应该予以重视。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在这两句话中,"不忍看"和"忍不住不看"的意思上是矛盾的。词语上的矛盾,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邱少云被烈火烧身,忍受着极度的痛苦,而战友又不能过去救他,作者怎么忍心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呢?"不忍看",说明了战友间相互关心的感情,烈火燃烧在邱少云的身上,也燃烧在作者的心里,他痛苦得"心像刀绞一般""忍不住不看"。邱少云面临着危险,随时都会死去,作者多想多看自己的战友一眼啊!作者被邱少云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这种矛盾的、痛苦的心情,从侧面烘托出邱少云烈士的崇高英雄形象。
5.课后征询学生意见,认真加强"教"与"学"的协调性
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其对课堂教学的反响,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又一途径。但这种征询意见的方式切忌问卷式的一问一答,而应在教师与学生轻松而随和的交谈中进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获得真正的有价值的信息。当你了解到学生觉得这节课特别有趣,学得既轻松又愉快,不知不觉就到下课时间了。那么,这节课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应该说已基本达到协调一致,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很好。
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了《船长》后问:"老师,我真不信有像哈尔威这样愚蠢的人?"教师应从这一疑问中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对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丝毫也没有领会,说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根本未能达到协调一致。这一反馈信息,对教师今后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大有脾益的。
6.课堂教学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推进器
布鲁姆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但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课就以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而事实上,大凡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后反思,这些教师也都非常看重课堂反馈并在教学中长期坚持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反思教学,即使是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因为他们清楚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