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学习方式
2016-11-19张丽
张丽
摘要: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主要是被动和单一的,它是几千年语文教育长期驯化的结果。到了后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于是将传统方法与现代考试结合,虽然这种语文学习方式对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曾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被动性、单一性的特点,使其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语文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75-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①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形势面前如何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1.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弊端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纯知识、纯技巧的教授和模拟考题的反复演练。其表现形式及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模式单一。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基本上都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是讲解作者的相关信息以及时代背景,其次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接着是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对重点生词、语句、段落的讲解,然后是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最后讲解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等。虽然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讲授的顺序可能不同,或者因为老师的教学习惯而对某个方面讲解的详细程度和侧重点有一定偏差,但基本上都没有跳出这个固定的教学套路,而且因为各个老师的文学素养及个人偏好不同,这种讲解的倾向性往往表现得更加明显。
1.2 学生学习被动,主体地位未得到发挥。
1.2.1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我们知道,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普遍都比较能讲,而在现实中也往往把口才当成衡量一个教师能力的重要指标。这样就导致许多教师往往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学生想提问或表达看法只能在课间进行,上课时基本上是被动的录音机式的信息接收者,基本上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教师教什么又主要来自于教师觉得应该教什么。
1.2.2 忽略学生主体地位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首先是学生积极性不高。只是一味的接受,没有参与学习,时间长了自然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对学习层面的影响。
其次是学生不自信,没有个性,习惯人云亦云,觉得人家说的都是对的。不相信或者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就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对其性格的形成、素质的提高都产生消极的影响。
2.转变语文學习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主要是被动和单一的,它是几千年语文教育长期驯化的结果。到了后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并进一步得到强化,并将传统方法与现代考试结合,产生"机械化训练"这一怪胎,这种方式在语文教育战线上的广泛普及和传承,在语文大众化和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等方面确实曾经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被动性、单一性的特点(如前文所述),这一方式正逐渐丧失其应有的活力,使其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语文学习的需要。
3.新课程改革下语文学习方式的特征
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但是现代学习方式并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而是应该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保证。新的语文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3.1 主动性。学习上的主动性说得通俗点就是"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被动学习,也就是"要我学"。这两者虽然表面上只是汉字顺序的简单差异,但其内在的影响却是大相径庭。只有学生自己意识到学习的兴趣和重要性之后,才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带着兴趣的学习,其学习效果无疑将上一个台阶。同时,由于学习是基于兴趣的自发行为,所以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能学到许多被动接受时所不能学到的东西,这样就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又反过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理想状态下,教师的角色就不再是传统的教练,而应该转变成参谋、顾问;不再是传统的学生作业的检查跟进人,而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导航人。当学生自觉的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3.2 独立性。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相对应。对于学生而言,其表现形式为"我能学"。前文提到过,有很多教师的讲解方式是"从头到尾", "上课伊始、下课结束"。一方面是前文提到的教师往往由于一些特定原因而过分热衷于"讲",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能力不放心,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放心,他们总觉得如果离开了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去自学,其学习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只要达到一定的基础之后,几乎每一个人都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只是程度有所差异而已。
3.3 体验性。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这在眼下是一个非常时髦非常流行的话题,它已被广泛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比如培训中常用的沙盘模拟、招聘中角色扮演等。体验性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通过一些特定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是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得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不过,体验性学习对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还是一个挑战,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去体验,由于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精力和时间,对我们的课程时间设置、我们现行的班级制度都是一个挑战。但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4.转变语文学习方式的具体措施
4.1 语文教学方法上的转变。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单一且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主体地位。
4.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起引子的作用,因而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思想。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器官去吸收精神营养,用自己的头脑去感受外界事物,这是别人代替不了的,也不可能代替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不可能代替学生去感知和分析思考问题。因而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3 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我们知道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把书教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转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就会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两头,消除了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激发了课堂参与的信心,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西安.语文课标中的一个误判及其负面效应[M].武汉:湖北武汉出版社,2005,(11):9-11
[2] 蒯福棣.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几点认识[J].云南教育,2004,﹙7﹚:33-36
[3] 赵小燕.对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