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2016-11-19胡廷禄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语文

胡廷禄

摘要:新课改所强调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其中包括新思维、新思路、新教法等都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须我们进行解决。语文是培养学生理解、表达、交流等能力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点科目。新时期,教育改革要求高中语文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将学生身心、个性和潜能开发作为教学核心,达到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学习方法和兴趣相融合的目的。本文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调整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72-02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学习氛围浓,课后学生就容易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反之,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厌弃这门学科,拒绝进一步学习。课内激趣,首先是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或是于漪式的"激情感染",使師生产生共鸣;或是魏书生式"气功冥想"、"自主选择",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歌曲、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图片、实物、标本、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自然而然形成自主学习。课堂要有趣,教学方法必须有趣味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促使学生把教学策略内化为学习策略。比如,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对于论述类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提炼、分析、判断、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实用类的文章,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能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过多分析。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和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处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学类作品,则强调感受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又如,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对同一文本采取不同的解读方法。如散文阅读,如果强调对美的感受,则要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典型意象、独特意境进行审美,并结合自身体验达到情感的共鸣,"心有戚戚焉"是其最佳的学习境界。如果本次阅读是为了应试,则要指导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围绕题干划定区间,关注文中表意丰富、隽永的重点词句,弄清其在文中的意思。一般说来,文章中记叙、描写是为了"画龙",议论、抒情是"点睛",因此,就要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精读议论、抒情部分。

2.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以及课堂上师生积极互动

高中语文在多年的教学模式下,每一次的教学改革都是一种前进,都能在改革中促进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有高度参与的热情。每一次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以及在创新中每一次经验的累积都对学生学习知识效果显著。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学校的老师可以积累经验,只有在充分积累经验的情况下并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总结,才能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这样课堂气氛的活跃度就会较好,互动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就会生动活泼。在现在的教学中,因为学生接受知识是很被动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如果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就会让本来就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对语文这门仅仅是文字学科的知识失去兴趣。依我之见,在课改的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将老师传统的直接授课改为引导授课,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变为主导,教师只需要一个课程大纲,然后把任务分配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和老师进行研究与探讨。所以,以发散性的思维作为教学改革的前提,只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提高教学的成效,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既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学到更多知识。师生互动效果明显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让语文学习活动多样化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作为高中教学相对重要的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进度,还要注意教学评价这一环节。而教学评估不仅是不能忽视的环节。这是一个在高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考核的通行证。然而因为高中的课堂仅仅只有45分钟,老师既需要被考核又需要对学生授课,很多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就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主体是老师而不是学习者,这样学生对老师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不足。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三个环节,老师既要备课,也要备教案与学生。因为学生各有差异,在学习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会呈现相应的个体差异,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老师就需要在课程的开展中注重实行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提出问题环节、解决问题环节。语文学习与理解能力有关,而且语文知识的答案也是活的不是死板的,只有学生真正理解语文具有的文学气息以及老师讲解的覆盖面广的时候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在教学改革中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素质。在语文中会有小说一类的节选出现,如:《鲁滨孙漂流记》这一篇课文,小说中有故事的铺垫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还有小说发展到高潮部分这些都是需要分析的,而如果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先普及小说的知识,再结合PPT以及相关的课件在课堂上讲解这些知识,问题出现在多媒体教学中,但是解决问题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并且提出相应的疑问。这样的课堂教学因为师生互动的增加,课堂才会多样化。

目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未来的高中语文教学才会得到好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不断地研究与思考。本文作者认为,只有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计划相结合、转变教学模式与方法、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们才能真正地体会语文的精神与内涵。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文本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