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房噪音中的应用

2016-11-19张媛康艳朱建英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降低品管圈病房

张媛 康艳 朱建英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降低病房噪音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对病房噪音来源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活动实施前后的结果。结果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病房噪音量由65dB降低到35dB,病区环境安静,温馨,利于患者康复,医患关系明显改善。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房噪音量有较好的管理效果,值得在医院管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降低;病房;噪音量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合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品管圈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1]。2014年本病区成立了品管圈,圈名“天心圈”。对病区的噪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效果明显,现将2014年4 月~8 月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房噪音量中应用的方法和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活动前2014年4月28日~5月12日病房噪音量为对照组,选择实施后2015年9月16日~9月30日为观察组。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噪音量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数据采集期间所收治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1.2.1成立QCC小组 根据病区人员安排,参照自愿原则,成立QCC,最终由本病区9名护士组圈,以脑力激荡的方式确定圈名圈徽,选定降低病区噪音量为活动的主题。

1.2.2现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患者及家属70人,其中男41名,女29名,年龄19~71岁;采用自制“患者对病区环境安静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70份,收回69份,有效率98.6%。用噪声仪监测病区14d内8个时段噪音量平均值:65dB。组员调查并统计病区噪音的主要来源。其中以病区红灯持续时间长、红灯亮的次数多、工作人员联系声大、探视人员多,谈话声音大、医疗仪器设备报警声大这四方面为病区主要噪音来源。

1.2.3对策与实施 以病区红灯持续时间长、红灯亮的次数多、工作人员联系声大、探视人员多,谈话声音大、医疗仪器设备报警声大这四方面为重点展开实施改进措施。病区护士特别是圈员,按照改进后流程进行管理,并将流程作为常规内容贯穿在日常工作中。

1.2.3.1优化排班和工作流程 在上午、中午、晚间等工作量大,护士人力不足的时间段造成“红灯”此起彼伏。护士长合理安排上班人员数量,整班护士由2位改成3名位,每天有两头班,两头班护士必须在病房休息,如抢救等特殊情况随时上班,每天有备班,如有特殊情况,随时加班。根据病区的情况,调整工作程序,增强小组护士之间的配合与合作,减少患者因寻求帮助而呼叫“红灯”[2]。每天病区组长根据患者病情、治疗量及护士的能级调整分管患者,实行弹性排班,保证各时段的人员配备和护理质量。管组护士每天提前30min上班,了解患者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护士的专科知识水平和健康宣教能力,提高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对患者输液情况、病情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努力减少病区红灯及持续时间[3]。

1.2.3.2建立二级护士工作站 启用多功能护理治疗车,开展床边工作制,使护士工作站前移到病房就近完成发口服药、注射、各种治疗等。医院建立静脉配置中心,有效缩减了护士在治疗室的操作时间,将时间还给护士,护士将时间还给患者,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有效的控制呼叫铃声[4]。

1.2.3.3培训交流 对病区医护人员、护工、保洁员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对噪音控制的重视程度,提倡以“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要求工作中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5],病区查房时不随意议论患者病情及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病区工作站电话铃声控制在3声内,降低讲电话的声音,提醒工作人员严禁在病区走廊呼叫,工作人员联系必须使用对讲机,监护仪、推注泵等仪器使用时应尽量远离患者头部,将暂时不用的项目关掉,根据医嘱调节报警音音量。优先使用零感氧气瓶吸氧。共同制定病区对讲机使用制度。

1.2.3.4加强入院患者陪护制度的宣教 告诉家属陪护人员严禁在病房内大声说笑喧哗,强调每位患者尽可能一名人员陪护,探视人员不得超过3人,规定一人,避免家属在病区内哭闹,保持安静。使用收音机听音乐时,请戴上耳机。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患者病床,尽量让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睡眠。夜间呼叫系统声音调至最小,音乐柔和[6]。

1.2.3.5加强设备的管理 定期定人对病房医疗仪器设备进行保养,避免其发出噪音,可采用低声技术,如凳足上加保护垫、各类车轴加润滑油使运动无声等[6],推车、病床时要轻,尤其是转床时避免过猛过快产生噪音。打印机逐步更换为喷墨式打印机,并尽量避免晚夜间使用。共同制定病区仪器设备声音处理原则标准书。

1.3统计学分析 措施实施前后两组噪音量的比较及噪音发生频次的比较采用两组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检验值Z;患者满意度调查的改善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设为0.05,P值小于0.05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措施实施前后两组噪音量、噪音发生频次及患者对病区环境安静满意度调查进行量性统计,见表1、2、3。

3 讨论

据Dgvi8等研究,在噪音条件下,人易出现烦躁不安、疲劳、迟钝、严重的焦虑,甚至导致其颅内压增高,从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神经内科患者更需要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 近期病区多次被患者、家属投诉投递至科主任、医务处、政府12345热线,投诉内容是病房噪音大,影响休息治疗。本次品管圈活动,我们针对病区近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定主题,对病区噪音来源红灯持续时间长、红灯亮的次数多、工作人员联系声大、探视人员多,谈话声音大、医疗仪器设备报警声大这四方面为重点展开实施改进措施,追踪管理,及时调整,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解决问题,经噪声仪监测,病区噪音量控制在35dB以内,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人人参与,圈内成员学会了使用品管圈工具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挖掘护士的潜能,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同时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增进了护患之间的理解。依据PDCA管理模式,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活动,有效地降低病区噪音发生的频率,有效控制病区的噪音量在35dB以内,患者对病区环境安静满意度由28.9%提高到92.7%,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林莉,阮文珍,丁桂芳.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内科病区噪音中的应用[J].卫生政策与管理,2014,52(14).

[2]李雯.ICU 噪音污染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52-53.

[3]梁敏,郭楠,张宁宁.品管圈活动在静脉输液患者减少红灯管理中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9 ):124-125.

[4]赵静,郑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神经内科病房降低红灯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10(14):212-213.

[5]付苏,韩慧,赵小燕.神经综合病房噪音调查及护理管理的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11.

[6]韩冬韧,刘雯.对护理人员进行宣教降低 NICU 病房噪音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5):3027-3028.

编辑/倪冰冰

猜你喜欢

降低品管圈病房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降低企业杠杆率
改进运行模式降低供水电耗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