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互助,先学后教”四部曲

2016-11-19李洁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4期

李洁

摘要:在新模式、新探索、新实践中,亟需思想、认识、理念、方法、措施的同步跟进;亟需环境、投入、管理、机制的配套改善;亟需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的合力互动。

关键词:一个目标;两种作用;三个问题;四种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20-01

在义务教育阶段,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尽早练就自主学习的能力素质,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持续而长久的过程。这当中,形式一定是多样的,方法也绝非是单一的,收效也未见是等高的。当然,可以确信,制度、机制的革新和确立,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久性。在新模式、新探索、新实践中,亟需思想、认识、理念、方法、措施的同步跟进;亟需环境、投入、管理、机制的配套改善;亟需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的合力互动。简言之,这是一个足以让智者见智、让仁者见仁的新鲜话题。

作为"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改的核心要义的自主学习,它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体现了《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改革取向。然而,要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本转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现实的教学状况和基层教育实际而言,或可以突出四个方面的重点,促进自主学习方式的实现。

1.突出一个目标,强化自主学习的清晰理念

将自主学习只理解为是"学生自己看书学习"的常态、是"老师可以少上课或不上课"的藉口,都是简单和片面的。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课改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当然,这样的表述是原则的抽象的定义。就此次课改的初衷与本质而言,推行自主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着眼点,从改变教学环境、教学机制入手,在"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总体要求下,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切实的教育步骤,帮助、引导和激励学生尽早掌握并形成符合社会实践要求和自身特点的较为科学的方法论,逐渐在积累和互动中架构自身较为完备的基础科学知识体系,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成功基石。可以说,此次课改所倡导推行的自主学习,触及素质教育的内核-科学的方法论(或正确的学习方式),与德育教育和各种主题教育所着力传导与渗透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将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共同作用于人的全面发展、作用于人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确立。基于上述认识,在推行自主学习之初,应将自主学习的目标通俗易懂地细化锁定为:学生自主"看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来"这十二字,以此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追求和自我考量目标,逐科逐课,循序渐进,深化感性积淀,逐步摸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

2.发挥两种作用,增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此次课改,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仅没有弱化、隐退。相反,自主学习课改推进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导读(目标、重疑难点、要求、方式多样性等)、导法(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理解方法、记忆方法、推导方法等)、导练(习题的精选与设置、练习考察的方式方法等)、导衡(进度难度把握、学科间协调均衡等)、导势(宽松平和、严谨细致的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面对"尖、中、困"生的精力配置的合理协调、"互助协作、比学赶超、昂扬向上"的班级学风环境的构建等)的驾驭掌控能力的高低。与此同时,要比以往更加注重突出学生在教与学统一体中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引导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阶段性学习目标。许多经验表明,学习质量的好坏,从本质上看,最为紧要的在于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强弱。包含"求知欲、上进心、不示弱"等心理要素在内的学习主动性问题,直接决定着自主学习的走势与效果。从这个意义上审视,将自主学习理解为"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则一点不也为过。因此,在课改的全程,如何让孩子真正做到"自己主动学习",是需要一以贯之地加以重视、探索并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3.围绕三个问题,促进自主学习方式习惯的养成

知识的丰富性、学科的差异性、主体的多样性等特点,使得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确实难以用一个"格式版本"或几个"既定模块",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对号入座"似的套用。这是一个课改中必须认真应对的难点问题。自学无常式,探索无止境。当下,在课改推进之初,认真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面对每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带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基本问题,进行多元化学习和导向性把握,相信对促进自主学习方式习惯的养成是大有裨益的。围绕"是什么"的问题,了解和盯紧学习目标、主题(或标题、概念等)、知识的重疑难点、学习要求等方面信息;围绕"为什么"的问题,熟悉和理解背景资料、作(编)者意图、意义、作用、目的、语境等方面内容;围绕"怎么样"的问题,思考和掌握层次结构、方式方法、常用格式、过程结果、特点规律、用途功效等相关知识信息。围绕这三个基本问题,既能在认识规律的作用下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又能在认识规律的引导下确保自主学习目标明确、方向清晰、行动有的放矢,减少或避免自主学习的散乱、随意或盲目的倾向,促进自主学习方式习惯的早日养成。

4.培养四种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实际效果

为达到自主学习的预期目标,在实践中,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系统而有针对性地持续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4.1 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即自主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步骤获取知识的能力。具体包括感知识别能力、理解参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类能力等等方面。

4.2 自主巩固知识的能力。这当中,自主复习整理能力、自主检测调适能力对于已学知识的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再充实、再更新显得不可或缺。这样做有助巩固、充实已有知识,完善知识体系,为学习的融会贯通打好基础。清晰、准确、持久的记忆能力,对于自主巩固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教育引导学生特别是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逐步克服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倾向,摸索并养成理解記忆的能力习惯,是此次课改中需要加以足够重视的问题。

4.3 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评价自主学习好坏的一个标尺,就在于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高低。活用知识的能力,仅仅靠"填压式"的叠加练习或"小奥式"的速成训练,是难以简单轻易成就的。事实上,它应当更多地依靠基础的、系统的、各有侧重的、持续的素质教育养成。它需要学生对包括分析思考能力、求证推导能力、思维拓展能力、自主解决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关键元素的渐进感知、渐进领悟、渐进融化、渐进发展,使活学活用知识成为提升自主学习主动性的内在推力。为提高学生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自主创新思想的传导传承教育,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了解前沿高端科学技术知识的机会,提供更有效的自主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如社会实践基地教育活动),拓宽自主学习迈向自主创新的基础教育通道。

4.4 自主融入团队整体参与协作互助的能力。竞争与合作,是推动文明社会向前发展的"双核"动力。作为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之一,在于它引入互助学习机制。好问求真、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互助共进是自主学习的题中要义。优于那种以自我本位为中心的封闭式孤立学习,本次课改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学赶超"的学习向上竞争,更注重小组(团队整体)内的互助帮带交流学习,可以从机制上氛围上确保每一个学习的主体能在互助合作中早日掌握和拥有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自主学习方式。毕竟,自主互助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价值在相互学习与相互交流中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价值在扬长避短与取长补短中自主更新完善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价值在好问求真与互助求知中自主合作实现的过程。

可以想见,随着课改实践的纵深推进,新机制所激活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好又快地培养和练就"自主互助,先学后教"的能力素质,早日踏上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