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项目教学是中职教学改革的方向
2016-11-19刘慧峰
刘慧峰
摘要:根据市场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要有新突破,项目教学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贴近市场,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的教学方法,其可操作性强,是中等职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值得探讨和尝试。
关键词:项目教学;教改;方向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10-01
1.正确认识项目教学
所谓项目——指的是事物分成的门类。就是把大宗事物按需要按门类分成便于管理,便于运作的若干小项。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为。在职业教育中,作为项目教学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简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是一种把学校开设的大专业类群教学,在宽基础模式下,按照市场、行业、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进行主干专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在主干学科教学过程中渗进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达到某专业所需求的应该掌握那些应知应会的知识和相关知识,更具体、更实际、更适合用人单位所需的一种教学。如: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他的主干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在这些主干学科教学中,渗进安全用电、电气操作规范、电器营销等方面知识,改变以往单科教学,互不渗透,互不关联,学生学习感到单一、厌学的状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单调。比较愿意接受相关学科知识,有效性强。
2.项目教学应从几方面尝试
项目教学,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比较新颖,比较实用的教学模式,他与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有所不同,更具独特的一种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从几方面来进行。
2.1 必须对现有课程设置和教材进行改革。项目教学趋向实用性,综合知识传授的教学,它要求对现有的"三段式"(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变单一性为综合性。各学科教学也存在脱钩、脱带、脱节现象,学科知识互相交融极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学生所需的实用性技能操作较少,难以做到"进厂能顶岗",以至所培养学生企业不欢迎。为此,必须改革课程设置来适合项目教学,在课程设置中,要围绕"生产过程"开展教学,要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减少文化基础理论,够用为度,不求全,不求深。多注意设置一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面向企业实际并服务于企业的综合性课程,從而使课程内容与社会,企业所需形成互动的关系,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知识是相通,实用,针对性强。
另外,各校应根据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本校实际情况,指派教师到相关的行业、企业或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所需,组织人员编写一些针对性强,适用性好的校本教材,使学生学得较直接、较实用,较贴近市场,这样学生一跨出校门,进入企业,就马上能适岗,能发挥所长。
2.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项目教学是综合性课程教学,他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素质的能力,文化课教师应对其所在专业有所了解,特别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了解,专业课教师应具有与所授专业相适应的技术职务和实践能力,实训指导课老师要能正确完成技能操作示范和指导。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有创新思想,要打破学科不能兼容的思想,要修正原来所学就够用的不良想法。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必须在原有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特别是项目教学的所需综合知识,大胆创新,大胆跨出学科界线,刻苦认真再学习,学习相关知识,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的教师,这样才能在课程教学改革中适应新岗位。
其次,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提高专业综合知识,特别是文化课教师,要拓宽自己知识,积极参与专业课实践,积极参与学生实践学习,跟班到企业,深入企业,了解本专业所需的文化知识,辅助知识,向企业技术人员学习专业有关知识,操作过程,从而确立文化课怎样为专业服务等思想。这样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针对性强、贴近实际、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新方法。所任教的文化基础课就会更吸引学生,效果就会更佳。
第三,加强教师合作,协调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合作精神,既文化课教师有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有文化基础功底。两者互相配合,互相探讨。要克服以往不正确的认识,你教你的专业课,我教我的文化课,井水不犯河水。文化与专业要互相交融,互助互爱共同为目标服务。为此文化课教师必须做到根据专业课所需,把文化知识,有针对进行选择教学,同时有意举一些专业方面的案例进行文化知识方面的解释,使之相融,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都在为专业服务,都要认真学,不放弃。
2.3 密切联系信息化。如何在项目教学法中恰到好处的使用信息化资源,是教师在教学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在项目教学中,与信息化的联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首先在项目任务的引入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建立项目与生产过程的联系,采用视频、动画、网络在线访谈等信息化形式,活跃课堂,吸引学生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在制定计划阶段,学生首先通过网络、书籍等信息化手段进行信息收集,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师生间的讨论,进行整合最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步骤。在接下来的实施计划阶段,教师可采用仿实一体化手段或是相关教学软件助教的方式,帮助师生解决设备资源不足、操作步骤复杂、操作危险、产品废品率高以及微观现象不可见等教学难题;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将生产车间引入课堂,使工厂师傅走进课堂,规范操作过程,提升职业素养。在检查评估阶段,信息化手段又能帮助教师实现多元化的过程考核,通过软件评价平台记录学生工作步骤,并自动生成学生成绩;通过视频回放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价;通过网络实现专家点评。在最后的归档与应用阶段,学生要完成由作品向产品的转化,教师可以创建网络信息平台,提供相关信息,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资源共享不断完善产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朱德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2] 李红.《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莫思豪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4] 合肥科学技术学校 试论项目教学法的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