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临床中应用抗生素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6-11-19刘晓燕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儿科抗生素问题

刘晓燕

摘要:目的 研究儿科临床中应用抗生素的问题和对策,提升抗生素应用水准。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儿科门诊抗生素处方800份进行研究,对处方抗生素种类应用百分比、抗生素联用情况、不合理处方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处方中抗生素应用种类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菌素类50.5%、青霉素类24.75%、大环内酯类19.125%、喹诺酮类4.25%、氨基糖苷类1.375%,抗生素应用前5名分别为阿奇霉素、美洛西林钠、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钠;不合理处方9.875%,从高到低依次为诊断不清或不全59.49%、选药不合理18.98%、用法用量不当18.98%、无指征联合用药2.53%。结论 结合儿科临床中抗生素应用问题要积极采取对应干预举措,提升抗生素应用水准,消除抗生素滥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儿科;抗生素;问题;对策

抗生素是临床主要应用于治疗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感染的药物,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增加与菌群失调等严重后果,还有不少患者出现了二重感染,对临床抗生素应用敲响了警钟[1]。本文分析了在儿科临床中应用抗生素的问题和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儿科门诊抗生素处方800份进行研究,所有处方均来自于医院HIS系统,均为有效处方。

1.2方法 对所有处方抗生素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对处方抗生素种类应用百分比(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进行统计,对处方中药物单用、二联用药、三联用药情况进行统计,结合《处方管理办法》等资料对处方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临床数据处理均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儿科抗生素处方分析见表1。结合表中数据来看,处方中抗生素应用种类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菌素类50.5%、青霉素类24.75%、大环内酯类19.125%、喹诺酮类4.25%、氨基糖苷类1.375%,抗生素应用前5名分别为阿奇霉素、美洛西林钠、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钠。处方中抗生素单用比例94.875%,二联用药5.125%,无三联用药。抗生素用药方式中,口服给药72.25%,静脉给药27.75%。

儿科抗生素处方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见表2。800份抗生素处方中筛选出79份不合理处方,比例9.875%,不合理使用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诊断不清或不全59.49%、选药不合理18.98%、用法用量不当18.98%、无指征联合用药2.53%。

3 讨论

儿科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主要以诊断不清、选药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当、无指征联合用药为主。诊断不清或者不全作为抗生素应用的典型问题,与儿科医生开具处方不严谨、诊断不准确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比如不合理处方中有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多与病毒有关,应用阿莫西林这种抗菌药物比例较低,若患儿实验室细菌检测确诊为细菌、真菌感染则可根据感染情况选择合适抗菌药物,并且在开具处方时要予以注明;有患儿在应用头孢克亏片治疗时出现皮肤瘙痒、溃烂等严重并发症,这对于医生应用抗生素时并未充分考虑到药物副作用与儿童特殊生理特征有关[2]。选用不合理作为抗生素应用的典型问题,主要与医生掌握药物适应症不全面、药代动力学不明确有关,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患儿因公左氧氟沙星治疗,患儿由于年纪较小应用此类抗生素副作用较多,容易引起关节病变或者肝肾脏损伤。抗生素用法用量不当作为用药不合理表现之一,有被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在应用头孢氨苄治疗时医生并未标注用药频次,有急性化脓扁桃体炎患儿应用盐酸克林霉素治疗时药物用量不对,并对考虑到儿童生理特征,影响了抗生素效用。无指征用药是医生对抗生素适应症了解不到位出现的问题,比如某吸入性肺炎患儿处方用药为克林霉素联用甲硝唑,由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主要与厌氧菌、需氧菌有关,甲硝唑这种功效主要为抗厌氧菌的药物同克林霉素抗厌氧菌效用重复,无需合并用药[3]。

鉴于儿科临床中抗生素应用出现的诸多问题,对于医生开具抗生素用药处方要加强复核,对用药中的选用不合理、用量用法不当等进行筛选,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药物应用情况进行改进,通过提升儿科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认知与意识确保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为提升儿童抗生素应用水准,要积极完善抗菌药物儿童评价标准,对儿童相关的"限定日剂量"与"药物利用指数"加强研究,从而为儿童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评价提供参考,制定专门的儿童用药评价标准,提升抗生素用药科学性[4]。限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其中关键的因素之一是加强用药教育与宣传,转变患儿家长的用药观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耐药微生物的传播,提倡静脉-口服转换治疗,正确选药、疗程、剂量和给药途径[5]。通过广泛应用抗生素合理用药干预举措,提升临床儿科药物应用水准,以降低抗生素滥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结合儿科临床中抗生素应用问题要积极采取对应干预举措,提升抗生素应用水准,消除抗生素滥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沈以兵.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北方药学,2012,9(10):89-90.

[2]赖萍,李静,李慧柳.我院2010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药房,2012,23(16):1534-1536.

[3]王远光,潘洁,彭晓燕.2011年6月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6):61-62.

[4]鲍福全,张庆军.儿科抗生素的应用问题[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139.

[5]张桂玲,白莉,李文慧.利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对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4):593-594.

编辑/周芸霏

猜你喜欢

儿科抗生素问题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儿科专栏
抗生素的故事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