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2016-11-19马玉英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护理安全住院患者

马玉英

摘要:目的 通过应用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走失率。方法 选取2014年我科收治住院患者1561例,应用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对高危人群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2013年我科收治住院患者1414例,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实施前后两组住院患者走失率。结果 应用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后我科住院患者走失率比实施前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并实施防范措施,降低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走失率。

关键词:住院患者;走失;危险因素评估;护理安全

走失是指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或门诊及急诊患者就诊期间,未经主管医生的同意,因各种原因发生的出走、失踪事件[1]。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病变易引起意识、精神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走失的概率相对较其他临床科室高,一旦患者走失未能及时找回,患者的生命安全将受到威胁,产生严重后果,并且还将引起医疗纠纷。如何防范并减少住院患者走失是患者安全管理的目标之一。识别高危走失因素,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可有效减少走失的风险。我科从2014年1月~12月对住院患者加强走失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12月我科收治患者1561例,我科自行设计的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见表1),评估出走失高危患者56例,男40例(占71.43%),女16例(占28.57%),年龄在55~87岁,平均年龄70.8岁,既往有走失病史2例,老年痴呆24例,精神障碍16例,定向力和记忆力障碍11例、药物影响3例。

1.2方法

1.2.1根据我科收治患者的疾病特点自行设计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2]。由4个评估项目组成,每项评估按"有"或"无"分别评为1或0分,总分≥1分即为高危患者。

1.2.2对高危患者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

1.2.2.1加强健康宣教 ①入院时为患者仔细介绍住院环境,包括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开水间、卫生间及吃饭的地方等。加强病区环境的介绍,对患者做到耐心、体贴、关怀、鼓励,对文化平育水平较低的患者,更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流。在谈话方式、方法上注意技巧,让患者信任护理人员,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促进护患关系。②戴手腕带、床头挂防走失警示牌、为患者发放病号服,携带住院患者信息卡,写明医院名称、科室、患者姓名、家庭住址、联系人电话,一旦走失有助于旁人及时与医院联系。③由医生下医嘱24h陪护。与家属谈话,做好知情同意,家属保证24h陪护(必须签字),详细登记患者家庭住址及至少2个联系电话,要求24h开通。

1.2.2.2落实防走失护理措施 ①合理配备护理人力,加强走失高危患者的巡视。同时要解决患者及家属的困难,减少患者及家属外出的机会,班班床旁交接班。②加强检查监督及指导,护士长每天巡视高危人群,检查各项预防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对宣教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检查结果,督促改进存在问题。对已经发生走失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③如患者需要外出检查,由责任护士向陪检人员及家属交代病情并严格交接,根据病情变化,必要时亲自陪同检查。④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对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及风险评估能力的培训,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对专科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准确评估及识别走失高危患者,且缺乏患者安全护理经验,因此进行护士专科能力培训是防范患者走失的有效方法。也可采用新老搭配、强弱搭配的排版模式,一方面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另一反面有助于低年资护士尽快成长。⑤对高危患者中外走欲望较强烈的患者,其活动应控制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班班交接,持续处于护理人员视线中,必要时应专人护理。如发现患者四处徘徊,要提高警惕性。一旦发生外走,要沉着、冷静,组织家属、医护人员及医院保卫科等相关部门共同寻找。对外走归院的患者要慎重对待,做好事后心理护理,让患者讲述外走原因和经过,以便进一步制定防范措施,重点交班,防止再次发生走失。⑥影响自知力和易致患者产生幻觉妄想及定向力障碍的疾病更容易导致患者走失。对脑功能障碍患者须与医生配合,遵医嘱正确实施药物治疗。同时请家属配合,给予患者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支持;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病友之间关系和谐融洽,互相帮忙,如脑功能障碍患者有自行外出意图,病友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及家属,避免患者外出。⑦加强特殊时间段管理。凌晨和夜间是走失发生的高危时间段,护理上应加强巡视走失高危患者,提醒家属或陪伴不能睡得过沉。加强环境的安全管理,在病区安装智能锁,门锁由医生及护士管理,可防止患者在医务不知情或家属不留意的情况下走出病区。⑧对于有精神症状的高危患者,应遵医嘱正确实施药物治疗。鼓励患者说出焦虑的原因及内心感受,观察患者抑郁、焦虑的程度,主动满足患者的需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诉患者如有无法解决的事情时,应及时告知工作人员,同时加强巡视,避免患者单独外出。⑨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患者走失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提高对不良事件的预见性和发生意外的处理能力,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3]。

1.2.3评价方法 患者住院期间,未经主管医生同意,因各种原因发生的出走、失踪事件,无论患者是否找回,均计为走失,记录并比较实施前(2013年1月~12月,收治患者1414例)、后(2014年1月~12月,收治患者1561例),患者的走失发生率。

1.2.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字2检验,检验水准a=0.01

2结果

实施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前后患者走失发生率比较,2=4.07,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见表2。

3讨论

走失危害是严重的,对患者而言,因为离开医院造成诊治的缺失,致使病情延误。离开医院和家人的照顾,致使健康甚至生命受到损害。在走失过程中可能遇到车祸和暴力事件等伤害,危及生命。对家属而言,可能造成老年伴侣或家属因焦虑突发疾病,因寻找走失患者耽误正常工作和生活,丧失亲人情绪激愤而责怪其他人。对医院而言,则打乱了正常的医务秩序,造成医疗单位的不正常情绪和恐慌,加重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甚至可能承担赔偿责任,造成医疗费用的损失。对医务人员个人而言,加重了非正常的工作量,干扰正常工作情绪,还有可能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4]。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神经内科疾患逐渐增多,疾病特点复杂多样化,患者意识、精神和认知功能障碍,导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走失的概率相对较高。当前国内对神经科患者走失行为的评估和干预措施较少,所以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制订相应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5],做好神经内科患者的全面评估,有预见性采取预防走失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对神经科住院患者通过使用走失危险因素评估表,识别高危走失患者,有预见性采取预防走失的护理措施,努力提高护理人员和陪护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增强法律和安全意识,可有效防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走失的风险,从而降低医疗风险及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沈渔顿.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51~725.

[2]徐习,谢红.神经内科患者走失防范措施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1,26(15):10~11.

[3]卢建丽,冯贺军.住院患者走失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8):154~155.

[4]陈德智.神经科住院患者走失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华西医学,2010,25(7):1360~1362.

[5]涂大丽.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房安全防范与护理[J].上海护理,2004,4(3):41.

编辑/孙杰

猜你喜欢

护理安全住院患者
护理干预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安全中的效果
浅谈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
某综合医院18例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特征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
老年住院患者口腔护理技巧分析
分析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风险管理途径
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胃管误插入气管不典型症状1例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