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性心理干预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2016-11-19刘璐

医学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气管切开心理干预

刘璐

摘要: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患者30例,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此类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此类患者16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治愈效果与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SAS与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与堵管前SAS与S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较短。结论 采用有效的心理干预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给患者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最佳的精神状态来战胜疾病。

关键词:心理干预;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

吸入性损伤多发生在密闭的火灾环境,伤后数小时可发展为气道的部分或完全阻塞。早期气管切开是解除气道梗阻的关键措施[1]。然而事发突然,患者往往不能接受现实[2],强烈的心理冲突和精神重创使患者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障碍,导致患者不配合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患者30例纳入研究,男19例,女11例,年龄18~49岁。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此类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男9例,女5例。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此类患者16例作为观察组,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32.02±2.15)岁,均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合并头面部烧伤面积CTBSA50%以上6例,所有患者均在烧伤后6h内进行气管切开,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烧伤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针对烧伤的突发事件应激反应的心理危机正常对应的“三个”阶段进行干预。

1.2.1立即反应阶段的支持性心理干预 烧伤患者均是短时间内受到创伤,心理立即出现应激状态[4],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即创伤后应激障碍。针对此点,入院后及早进行心理评估,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以耐心、细致的态度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语言亲切温和,关心体贴患者,根据患者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病情、诊断、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危险性恢复过程及预后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清楚,取得信任与配合,开导患者接受现实,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以积极态度面对人生。抢救患者时运用娴熟的护理技术,表现从容镇定,各项操作有条不紊,安置患者卧位舒适,各抢救装置安装及时到位,这些非语言行为无疑能增加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

1.2.2完全反应阶段的支持性心理干预 早期气管切开常使患者恐惧,此时心理应激状态仍没有完全松弛,加之瞬间失音造成沟通障碍,以及生理上的不适应,机械刺激反复吸痰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患者往往极度烦躁,情绪波动大,因此了解患者顾虑、痛苦及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与患者沟通。如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关爱的表情,使患者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并能平静的接受治疗,制定符合个体特点的护理计划,实施针对患者的反应和心理变化及时进行疏导,密切观察疗效,不断反馈,不断完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针对不能说话又难以用肢体语言表达的患者,可用书写形式表达,为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前应对其状况进行评估与解释,取得合作,还可采取音乐疗法,放松训练和宣泄疏导,治疗调节患者精神状态;③了解反应阶段的心理干预:在拔出气管导管,气管切开口封闭后改变了患者之前适应的通气状态,易引起不安,恐惧,因此在病情进入恢复期时可暗示病情恢复良好。堵管前耐心解释方法让患者了解堵管是安全的,拔管前了解患者的疑虑并给与解释,拔管后鼓励交谈。对于颜面及身体部分深度烧伤患者因可能形成瘢痕影响美观,应让患者明白通过康复治疗以及整形美容都能得到改善,使其完全消除心理负担,勇敢接受后续治疗。

1.3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治疗效果与心理状态。①心理状态评估。分别于患者气管切开前、术后3d、堵管前分别采用焦虑自评表(SAS)与抑郁自评表(SDS)对主观指标进行评分,SAS标准分>50分表明存在焦虑,SDS标准分>50分表明存在抑郁,分值越高忧虑和抑郁越严重;②治疗效果,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和气管置管时间。

2 结果

2.1心理状态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SAS与SDS评估无显著差异,术后3d、堵管前SAS与SDS评估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表2。

2.2治疗效果 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1.89%,气管置管时间均小于2w;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5例,发生率35%,10例气管置管时间大于2w,两组感染发生率及置管时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吸入性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并发症相对严重,死亡率高,早期即出现心理应激状况,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可能,而患者的预后取决于个人的身体、心理素质以及适应能力与他人的帮助或干预。有研究发现人体的免疫力与情绪有非常密切的联系[4]。本文评估了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3d、堵管前的心理状态,发现术前SAS与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与堵管前SAS与S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较短。说明采用有效的心理干预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干预者了解患者,给予安慰、鼓励、解释、指导、疏通情感[5],它能给患者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最佳的精神状态来战胜疾病。

参考文献:

[1]李文军,彭本刚,全世明,等.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的选择[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5):770-771.

[2]张雪梅,郭全香,等.心理干预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烧伤创伤杂志,2014,22(6):471-472.

[3]何苗.烧伤患者心理状况调查与心理干预[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1):386-387.

[4]谭玲,郑婉婷,等.心理干预对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2008,24(5c):58-59.

[5]曾文星,徐静,等.心理治疗:理论与分析[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67.

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气管切开心理干预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气道护理在脑外科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气管切开致皮下气肿的抢救配合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胃管置入法的比较及护理
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后胃肠外营养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