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常讲评课(11—12)
2016-11-19管建刚
管建刚
第11课 提示语的细微差别 初写内心
1
三位同学评上了“作文小能手”,名字在屏幕上:
周轩 张奕 章恒毅
“作文小能手”领奖状、合影,一些同学拥着向前,来抢镜头。
“人,要有一股向前争的朝气,力争走在前面的勇气。”看到刚才的一幕,我捎带发挥了一下,“光有这一点是不够的,甚至不行的。人,还要有谦和的一面,不争的一面,比如领取纪念卡、合影的时候,前排留给别人,他就是绅士,就是最受欢迎的人。——谁喜欢一个把你挤到边上的人呢?”
周五,《周报》出版。周四,样张发小作者,修改。认真改的不多。
我想了一个办法:每期《周报》大概能发17篇,我录用19、20篇。多录的,看你周四前,能否输入电脑,发过来;看你周五交来的样报,是否认真改。
这一期,张智慧和袁诗礼的作文,没有上。
张智慧的样报,我放大了,给大家看:“输入电脑的时候,忘了分节。样报的修改,也没看出来,取消发表。”
出示袁诗礼的:“星期五那天”,“时间”病没改出来;一处用“赞叹到”,一处用“赞叹道”,两个“道”不一样,没看出来;连着两个“后双引号”没看出来;刚听写的“吃得很开心”的“得”,作文里,她写成了“的”,也没看出来。
“显而易见的小问题,改不出来,取消发表。”当然,我也放了一马,“回去改好了,下次出增刊,还有最后一次机会。”
2
大家自由说欣赏的地方。七嘴八舌后,我出示张承脉的:
这下,我可不想再忍气吞声了,发起回击,把“蔡地”——蔡子琰的地盘叫“菜地”,“种”满了文具,还帮“菜地”浇了点水,打了几个雷。效果不错,她马上停止了对我的攻击,回“菜地”打理自己的“蔬菜”了。好景不长,这个“蔡馅馄饨”居然不在自己的“菜地”里好好打理“蔬菜”,而从南面野蛮入侵我的营地。
喜欢这段话,第一,他用了谐音。
生:“蔡子琰”的“蔡”和“菜地”的“菜”,谐音。
第二,“蔡地”比作“菜地”后,顺着“菜地”,写了——
生:浇水、打雷、蔬菜。
这样,就从一般的“比喻”,上升到了高级的“连喻”。我板书“比喻——连喻”,以前写比喻句,往往很简单。如,写一个人走得慢,比成蜗牛:他走得真慢,像蜗牛。顺着蜗牛往下写,蜗牛怎么个慢法呢?
生:他走得真慢,像蜗牛,从教室的前门走到后面,也要走上大半天。
出示一把枪和一批子弹。有两个人是好搭档,请用图上的东西来比喻。
生:他俩是好搭档,就好比是枪和子弹。
师:这样的比喻,一般要顺着枪和子弹写下去:没有了子弹,枪——
生:没有了子弹,枪就成了个空壳。
生:没有了枪,子弹就是废铁。
师:子弹有了枪呢?
生:子弹有了枪,它们就有了无穷的杀伤力。
一同学将刚才的话连了起来:
他俩是搭档,好比枪和子弹。没有了子弹,枪就成了个空壳;没有了枪,子弹就是废铁;子弹有了枪,它们就有了无穷的杀伤力。
我在“比喻——连喻”的横线上,写了“再往前走一步”:“顺着比喻,往下写上几句话,就能像张承脉那样,一个简单的比喻成了一段精彩的话。”
3
由于下雨,家长要到教室里接,所以都还没有走,我跑到朱永晴身边,朝她笑了笑:“不如我们去……”
提示语里,有四个逗号。
请学生说提示语,提示语里能说出好几个“逗号”来。
我走到沈卓炜面前,亲切地说了声“你好”;又用了恶狠狠地语调,说了声“你好”。
师:后一次,意思还是“你好”吗?
生:不是,意思是“你不好”。
师:那能不能说,管老师说了“你不好”?
生:不能,你说的就是“你好”两个字。
师:说的是“你好”,意思却是“你很不好”,怎么写?写的奥秘在哪里?
生:在提示语。
很快学生写好了:
(1)管老师走到沈卓炜跟前,凶巴巴地盯着他,恶狠狠地说了两个字:“你好!”
(2)管老师来到沈卓炜的面前,目露凶光,伸出两个手指,大声吼道:“你好!”
师(评):不只动作,眼神也可以,语气也可以,提示语的“逗号”自然多起来了。
回到PPT上的句子:
由于下雨,家长要到教室里接,所以都还没有走,我跑到朱永晴身边,朝她笑了笑:“不如我们去……”
“——管老师办公室吧!”她马上接了上来。其实,我也正想说这句话呢。
师:这是陈婧怡的作文里的一个对话。假如改成——
由于下雨,家长要到教室里来接,所以他们还没放学,我跑到朱永晴身边,朝她笑了笑:“不如我们去……”
她马上接了上来:“——管老师办公室吧!”其实,我也正想说这句话呢。
可以吗?
生:这样一改,接上去的话,好像被打断了。
师:被什么打断的呢?
生:被提示语打断了。
第二句的提示语,放后面,读起来顺。再次读陈婧怡的对话,我说:“看来,提示语在前还是在后,有讲究。写对话,要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这个位置的变化,有的时候,还不是你想变到什么地方就什么地方的。怎么变?写好后,你要读,你要变化着提示语的位置读,选出最顺的。”
4
老爸是个“唠皇”,唠叨我的口水加起来可以把我淹死。我就是搞不明白,为什么每个小孩的家长,都好像是串成一帮的?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开学初,我强调要善于让“故事里的人开口说话”。学生作文里的对话太多,缺少动作、神态、场面、心理的穿插。
这次,我理出了内心想法的句子,上面陈凯伦的,就是。大家读后,我说:“作文里,有两个声音:一个在外面的声音,耳朵听到的声音;另一个是心里的声音。”
张承脉被我们压着,动都动不了。张承脉啊张承脉,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呢?我们可是四个人,你是好汉吗?如果是,应该像管大所说的那样“好汉不吃眼前亏”,也不用我们费尽心思来抓你了,现在的你也可能已经在外面自由地玩了。(姚铠枫)
快读冠军又是沈婧仪,沈婧仪已经连着两次冠军了。妈妈咪呀,咪咪妈呀,沈婧仪你太厉害了,请告诉我,你有神马秘诀?我也想当快读冠军。小沈,哎呀呀,不不不,应该叫小沈冠军。小沈冠军呀小沈冠军,你就不能让让别人,别人也想当冠军呀,一直是你,你不觉得无聊吗?(顾书瑄)
这些,都是心里想的话。
一个人心里想的话,往往比说的话,还多。“这一节课,你一次也没有发言。嘴上没有话,心里面有没有话?”
当然有。
“像我说话,一分钟能说150字。一分钟,心里能想多少话吗?”为了使学生明白,我转了话题,“你们做梦吧?”
“做。”
师:最长的梦,有多久?
好像一晚上都在做梦。
“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做梦最多不超过5分钟。为什么你觉得长呢?人做梦的时候,你的脑子里的念头,以超光速进行的。所以5分钟,你梦了很多很多的内容。”我强调,“人的脑子里想的话,是超光速的。一分钟,你可能已经想了500个字,1500个字。只是平时不去注意自己的内心,因此不能写下来。我们要挖掘训练这个能力。”
猜谜语:72小时。
没想到,现在的小孩子,不玩这个,猜不出来。只好提示:一天多少小时?三天就是三日,有人猜出来了,“晶莹”的“晶”。
我调整了思路,来了个简单的:一条小狗四张嘴。
有猜出来的,要说,我示意保密。
“猜出来的,请回味一下,刚才怎么猜的。没猜出来的,也回味一下,刚才都瞎猜了什么。”我说,“起先没猜出来,后来猜出来了,恭喜你,你内心的话,最多。”
学生写心里想的,有学生这么写:
以前爸爸考过我,“口”有四个,“狗”等于“犬”,加起来就是“器”。
师:哪来的“口”?
生:“嘴”就是“口”啊。
你一定这样想的,你要把想到的,都写下来。——四个“口”加一个“犬”,就是一个“器”吗?
生:是的。
我在黑板上演示,四个“口”全放在上面,全放在下面。
生:不是这样的。应该是上面两个“口”,下面两个“口”。
我把上面的两个“口”,都写在左上方,下面的两个“口”,都写在右下方。大家都笑了,哪有这样写的。
“你们心里一定不是这样想的。可你们写出来的话,跟心里想的话不一样了。”
生:两个“口”在“犬”的上面,一个放左边,一个放右边;两个“口”在“犬”的下面,也是一个放左边,一个放右边。
姚铠枫朗读了他的整段话:
一条小狗四张嘴。“嘴”就是“口”,狗加四个“口”?怎么可能,没有这个字呀。到底是什么?忽然,我的脑子一亮,对啊,狗,就是“犬”,可以用“犬”加四个“口”。往“犬”方面想,一下子想到了“器”:上面两个“口”,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中间一个“犬”,下面两个“口”,也是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太简单了,是我想得太复杂了。
“这么一改,100分。”我夸道,“这是猜出来的。也有没猜出来的,有请吕璇。”
一条小狗四张嘴,是什么?是不是“当然”的“当”?可能是,让我试试:在这里面分别拿几个字,“一”、“小”、“四”。“一条”就是“一横”,“小狗”就是“小”,加起来就是“当”。“四张嘴”是“一折三横”,所有的东西加起来是“当”。不对,这样少了一笔,怎么就是猜不出是什么呢……
吕璇没猜出来,也是100分。管老师的猜谜语,不在于你能不能猜出来,而在于你能不能知道把心里“猜”的,细致地写到纸上。
作业:修改刚才写的话,要将心里角角落落的话,都写出来,越长越好。
单元测试,我想好了,最后一道题,出一个字谜,写“猜”的想法。100字良好,150字优秀。
第12课 “关联词”病 再写内心
1
周二公布终选作文,两天内输入电脑。周四打印一份样报,小助手裁开,发给小作者。周五,小作者改后,返回。
卢婕、任驰宇,修改认真。出示卢婕的修改纸,看红色的圈改、添加的文字。
任驰宇的开头,原文:
前两天张承脉还蛮乖的,不离开座位,这两天又不行了,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改后,这样的: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张承脉。前两天他还蛮乖的,不离开座位,这两天又不行了。
这一改,不见得有多好。从中体会到,一个意思可以这么写,也可以那么写,这就有意思了。我夸任驰宇改得好,改得妙,改得呱呱叫!
也有不认真的。周盈的作文,说话的内容结束了,居然没有句号,直接后引号。对不起,这么明显的错误都改不出来,取消录用。
出示潘泽玮的样张,作文里有一句:“对了起了。”应该是“对不起了”,这么明显的差错,没有改出来,那真的“对不起了”,不发。
我给大家提出了明确的细则——
(1)学过的各类“病”。
(2)作文不分节,卫生间比卧室还大。
(3)一眼能看出来的错别字、错标点。
2
顺着上面提到的“病”,我出示——
(1)……就疯狂得吃完……
(2)陈培俣还在不停的傻笑,发疯似的。
(3)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头也不抬的吃了起来。
生:第一句里的“吃”是动词,前面用“地”。
生:第二句的第一个“de”,也应该是“地”。
生:第三句的第二个“的”,也是“地”。
“这次的作文里,还是有好些同学的‘de,用错了。”正反例要对比,我说,“也有用得好的,写到‘de字,琢磨一下的。”
出示周以恒的,两句:
一分钟快读,快得我目瞪口呆。读完,她又以神速读了一遍,一分钟才到。
——这个“得”,正确。
老师听到以后,惊讶得直接“跪”了下来,请她再读一遍,一分钟还没到,老师只好喊“停”了。
——“惊讶”后面的“得”,正确。
姚铠枫的:
经过管老师,他睁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我手上这么多别人送来的礼物。
——“惊讶”后面的“地”,有人认为不对。很快,有人指出,也对的,这里看后面的“看着”,不看前面的“惊讶”。
“每次写到‘de,你都要小心,都要琢磨一下。经常小心、经常琢磨,你能熟能生巧。”我说,“当然啦,语言的毛病,不只这四个,还有。”
出示:
为了抢位子,所以我们都跑得很快!
生读,大家说通顺的。
我删去“所以”,再读。大家说也通顺。
“不用‘所以,也通顺,那就不要用。”我的话刚落,一个学生说:“‘所以病。”
我摇了摇头,出示:
“嗯,知道了。”我虽然嘴里这么念着,可心里还是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报复一下。
生读,大家说通顺的。
我删去“虽然/可”,再读,大家说也通顺。
“所以,虽然/可,这样的词叫关联词。”我板书“关联词”,“关联词,语言的胶水,胶水这个东西,化工厂做的,有毒的,能不用就不用。”
我板书:(1)能不用就不用。
出示:
(1)这不,只好逃到厕所里去了,我和吴钮恒又想用老办法。但是这回不行了,不知道吴钮恒是不是早饭没吃好,还是怎么了……
(2)“光头强”即使被孙老师囚禁了,但他课间还是想办法自个跑出教室了。而且他跑到厕所里面,躲到一个隔间里,将门反锁……
生:第一句的“但是”可以删去。
生:第二句的“即使”“而且”可以删去。
出示:
因为上次中午有鸡腿,她朝我的饭盒里扔过骨头,所以我一直防着她。
生:“因为”可以删去。
师:“所以”呢?
生:不可以。
我小结:关联词,往往一组一组的,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如果/就……实际的作文中,不要一组一组地用,能用一半的就用一半。
我板书:(2)能用一半就用一半。
出示:
体育课,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周瑜大将军”不想玩,所以,他就坐到了地板上。
我提示:能不能只删去“所以”。
汝昀彦说:删去了“所以”,还要删去“他”,两个“他”,是“‘我病”的变异。
我把水杯灌满,往里面洒,弄了一次我就不敢弄了,因为弄得地上都是水,老师不把我们骂死才怪。
生:删去“因为”,还要删去“弄得”,前面已经有“弄”了。
生:“弄了一次我就不敢弄了”,这里也只要一个“弄”就可以了。
“用字、用词的重复,这个毛病还没教,已经能发现,好!”我由衷地夸,“有的时候,删了关联词,还要改一些其他的字词。”
我板书:(3)改一些其他的字词。
以上病例,来自本期《周报》,活生生的、身边的病,有震撼力。
3
进入“欣赏”环节,出示马祥致的:
说完便捂着肚,红着脸,眯着眼,小声笑起来。
生:这句话里的“捂着肚,红着脸,眯着眼”,对称。
李俊涛、章睿哲的:
真是的,真是屡教不改,无药可救!
我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浑身无力。沈老师看着我们,面无表情:“你们补跳100个绳。”
生:这里的话,四字词语连用。
看《周报》,双休日读报,有没有划出四字词语连用的句子?生说了几句。“读作文,要读出别人的好。读出了别人的好,别人的‘好会跑到你的身上来。”我说。
陈培俣、吴晨阳的:
管大一到教室,就叫已经排好队的同学回来,我看,这明摆着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嘛!
一些同学不停地忙着跟打菜的阿姨讨价还价,希望阿姨给自己的盘子里多盛一点,结果三两棉花——免谈!
教室里乐翻了天。为什么笑?还不是那两个歇后语。
“上次,好几位同学借了《歇后语大全》,读了,要能用,才算有本领。读了不能用,就像赚了钱,不会花,守财奴一个。”说罢,我又出示任驰宇、沈卓玮的:
我不想放弃,又费了十牛九虎八狮七象六驴五马四狗三猫二兔一鼠之力,把吴钮恒给顶了上去……
他跑到我的身后,用他的那个粗壮、有力的膝盖顶我那弱小的屁屁,我后退的那一个瞬间,方大少爷闪开了,好像是他的脚绊了我一下,摔了一个大大的跤,“包子”突然蹿出来,兴奋得不得了:“终于出来了,好爽!”
大家也笑。读报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划了。
我说,写出了好玩的句子,就像用文字搭起了好玩的积木,写作文的一大开心,就在这里。
出示沈婧仪的:
回头一看,花架左右摇晃几下,飞向了地面,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过去,可惜为时已晚,我只把花架扶住了,花盆还是砸在了地上,泥土、碎片撒了一地,花和盆子分离了。
生读后,我拿黑板擦当花盆。生再读,“花盆”掉下来,捡起来,再掉下去,往复了10多次,才读完。
师:文中,沈婧仪的花盆摔了几次?
生:一次。
师:你们读“一次”,我的“花盆”摔了10多次,什么原因?
生:慢下来。
上周教《珍珠鸟》,讲到文中的“慢”,作者找到了珍珠鸟的很多小动作。沈婧仪的作文里,小动作也多,像课文。
4
突然陈培俣的同桌朱永晴站了起来,我以为她会“救”我,没想到她却来了这么一句:“马祥致和陈培俣一直在说话!”
“马祥致,你本来挺认真的,今天怎么随便讲话了?再给你一次机会吧,希望你改正!”肖老师说完又继续讲课了。
第一句,提示语很好,两个“逗号”。紧接着的说话句,提示语在后面,一前一后,更好。只是,“肖老师说完又继续讲课了”,不好,看我改的——
“马祥致,你本来挺认真的,今天怎么随便讲话了?再给你一次机会吧,希望你改正!”马祥致平时留下的好印象,现在起作用了,肖老师是非分明,没有受朱永晴的误导。
大家都认为我改得好。
“我怎么改的?用心里的想法当提示语。”我说,“作文,写心里的想法,很重要。”
出示吴晨阳的:
哪知管老师叫我回来,有错吗?不晓得,一拿到我就石化了:不是吧?这题错的也忒离谱了吧!
欣赏后,猜“脑筋急转弯”:你爸爸和你妈妈生了个儿子,他既不是你哥哥又不是你弟弟,他是谁?
简单,很多人立刻举手,是自己。
妈妈把一头漂亮的长发剪短了,回到家里却没有人发现。为什么?
一些人说,家里没有人。
一个人一天吃了二十只牛,为什么?
班级里没了声音。好,就这个。
安静“想”了一会,打开本子,写下心里“想”的。
“重要的,不是你猜得对不对,而是你能不能把心里猜的,用笔细腻地捕捉下来。”我再次提醒,“猜对了,写出来的,可能不及格;猜错了,心里想的写好了,优秀,100分!”
方家裕猜对了,我给他“及格”:
我想着想着,就猜出来了,对,牛形状的饼干,No,No,No,是巨人,不对呀,没有巨人的呀。到底是什么呢?我说是蜗牛,对,就是蜗牛。
陈培俣没有猜出来,我给他“优秀”:
我真不清楚,于是胡乱想了几个答案:(1)因为他得了疯牛病;(2)因为他想补充一点热量。(3)因为他一天吹了二十个牛。第一个,是他得“疯牛病”了,所以狂吃牛。第二个,他可能是外国人,外国人吃东西讲究热量。第三个,我又想到了,他可能一天吃了二十个牛皮糖,吹牛,就是“牛皮”。
你能“抓住”自己想的,能“抓住”,就OK!
5
这节课上,没有来得及欣赏李俊涛的:
那时,我看着陈凯伦,用眼神传递信息:“陈凯伦,好久不见,你还好吗?!”他知道我在挑衅他,便露出一副不可抗拒得表情:“上次是我让给你的,别太嚣张了!”所以我们都说“愿意”。支持我的人“变本加厉”。支持他的人渐渐变少。但是,我和陈大胖谁到底会笑到最后呢?请看我的表现吧!
很有创意的写法,下次找个时间,补“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