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职业农民培育调查报告
2016-11-19张晓寒孙红梅魏九刚
张晓寒 孙红梅 魏九刚
摘要:造就一大批能够掌握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能够操作使用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大荔县农机化学校经过近几年来的阳光工程培训及职业农民培育,共有1450余农机户受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职业农民;调研;启示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doi:10.14031/j.cnki.njwx.2016.04.03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造就一大批能够掌握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能够操作使用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探索新形势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思想、新措施、新模式,为更好地培育新型农民提供依据,大荔县农机化学校教职员工深入我县赵渡、韦林、官池、冯村、羌白、许庄等村镇,对农户的产业现状、文化素质、就业及培训状况、对政府的要求,以及对农业发展的愿望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
1现状及摸底调查情况
大荔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地处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东接山西、河南,西连西安、渭南,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区位优势,也是黄河、渭河、洛河汇流之地。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辖18个镇,415个行政村,总人口73万,县域面积1800 km2,耕地150万亩,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 005 703 kW,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627台,配套农具5634台;小型拖拉机5558台,配套农具12 896台,农机修理网点35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3个,农机制造企业3个。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县战略,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我校紧紧围绕大荔县主导产业,通过实施国家阳光工程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送科技下乡等项目,广泛开展职业农民教育。在2008—2013年间,我们主要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操作手、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民工为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机械的使用与维护、特色农产品生产及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农业法律法规、农村文明规范等。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大荔农机化学校作为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通过深入全面调研我县农村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及相关需求,最终选择了农业机械较为发达的韦林镇、冯村镇作为培育试验点,精心挑了152名学员作为培育对象,培训班分为大中型拖拉机驾驶操作员及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两个班,培训形式跳出传统模式,通过增加培训内容,延伸培训时间,以联合收割机、拖拉机下收作业为培训周期,从机具检修准备开始,到作物收割完毕机具入库保管结束,全程进行技术培训。培训期间,通过精心组织部署,积极开展“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组织技术骨干,分片下乡,深入村镇及田间地头,对学员进行跟踪服务及技术指导,就作业质量、作业技巧、行走路线、集结转移等问题着重进行现场教学,学员与教员之间通过网络和通讯工具保持联系,远程解决学员在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整个培训从2012年5月18日开始到11月底结束。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试点工作,并且凝练出了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即“送教下乡、分散教学、现场操作实习、远程答疑、跟踪服务”。近几年来的阳光工程培训及职业农民培育,共有1450余农机户受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我县农机化事业及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职业农民队伍现状,按照农机局的通知精神,我校随即安排部署,调遣四路人马,同时对我县辖区的韦林、赵渡、下寨、羌白镇开展职业农民摸底调查工作,此次摸底是以我县从事社会服务的农机手、代耕手、机防手为对象,年龄在16到55岁之间,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收入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倍以上,农业职业特征鲜明,经营规模大,主体地位明确,从业稳定性高,基本具备新型职业农民特征。其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1)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青黄不接。据调查,目前农机户参加过专门职业技能培训的不足30%,许多农民不会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强。目前,我县的新型职业农民主体是45岁以上的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户等,他们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营经验,对农业、农村有深厚的感情,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把他们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而且更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2)农民普遍缺乏全面系统的农业知识,教育、培训缺乏总体规划,从事农民教育的部门由于协调不够,各自为政,要求不一,加之专业合作社随意聘请专家讲课,各个专家说法不一,致使农民无所适从。他们急需要培训机构能够针对他们的意愿及需求,为其提供较为全面、有效的教育培训与服务,以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知识水平。同时,还应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激励和引导更多的有志青年从事农业生产,有助于职业农民队伍的形成,建立和完善高、中、初等农民教育体系,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学历教育,为建立一支以农为业、以农为生、以农为根、以农为本的职业农民队伍打下良好基础,为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智力保障。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制定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目前,我县由于土地流转率不高,为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造成困难,单家独户的经营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现有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专门针对种养大户等新型职业农民和生产经营主体的还不多,如土地流转、生产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只有制定更多的惠农政策及措施,才能盘活农村土地,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4)职业农民培训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的发展需求。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需要培训的农民众多,平日进行的一些短期培训和科普性培训,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培训广度和深度不够,也缺乏系统性及长效机制。应从教育制度及运行体制抓起,建立和完善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
(5)职业农民培训已不能够满足新型农民的需要,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一是培训内容单调,缺乏系统性,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需求;二是师资水平与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师资或知识结构老化或缺乏实践经验;三是职业农民培训不够全面、系统。
2几点启示
2.1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根据当地主导产业确定培育内容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关键是要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让老百姓脱贫致富,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自己优势。在开展培训之前,要深入村镇调查研究,掌握该村生产发展的主导产业是什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等,积极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对农民缺什么技术,想解决什么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受到群众欢迎。
2.2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择优选好学员
新型农民科技培育正处于初级阶段,且每个培训班学员名额有限,因此在学员选择上要把好关,要积极吸纳科技示范户、农机大户、种养大户、农村科技带头人或具有利于该产业发展的农村乡土人才,这样才能起到技术行为辐射作用,扩大培训效果。
2.3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培训教学过程中,要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侧重于技能技术。在理论培训方面,尽量用实物或图片教学;在实践培训中要现场指导,通过为学员提供现场教学示范,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增强致富本领。
2.4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创新培育方式
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一是要通过引导、交流沟通、帮助等方式,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员参加观摩活动,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三是要增强学员的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与市场对接,带动本地主导产业发展;四是培训要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采取理论授课、现场操作、田间指导等方式,使学员在家门口接受教育,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效果明显。
总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乎农业农村的发展全局及方向。我们必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做好顶层设计,形成一整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工作中,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纲,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以贴近农民、方便农民为原则,以先进的思想塑造农民,以生动的形式吸引农民,以丰富的内容、便捷的手段服务农民,积极有效地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