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训平台的高职院校青年实验教师培训研究

2016-11-19柳虹

关键词:师资培训高职院校

柳虹

摘 要:针对高职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发展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训平台,主要向高职青年实验教师提供职前、职中示范课例学习、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评价等主体功能,构建一种网络化的、泛在的学习及技能训练环境。主要针对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微训平台模型设计、微训平台设计与开发、移动互联网支持下的协同工作技术进行研究,实际效果证明,改培训模式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实验师;师资培训;微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121-2

0 引言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源性转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兴盛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美。

高校教师发展是旨在开发和提升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活动,教师的持续学习就是“专业发展”,强调了教师作为“教人者”和“学习者”的双重角色,强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等三重维度的发展。高职院校实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人才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师资队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特别要从青年实验教师抓起,如何结合青年实验教师的学习需求,探索网络化、移动化、微型化的培训模式势在必行。

1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研究现状

1.1 传统的高校教师培训模式

在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下,教师主要通过听取讲座和书面阅读的形式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而如何让教师通过自身的实践、反思,有效地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教学技能,反而比较忽视,或者说是难以找到有效的支持环境。

1.2 微格教室模式

目前我国的师范院校大都开展了微格教学训练,部分学校将微格教学用于教师展业发展模式,将教师教学训练场景进行录制,生成的资源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进行点播、观摩与评价,对于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效果较好。

1.3 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

自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为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高校教师实施为期五年培训的“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着重于提高参训教师(高等学校承担与所开课程相同或相近教学任务的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缺乏对实验教师的培训。

1.4 网络培训模式

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规划项目“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项目”由网培中心组织实施,为有效促进优秀教学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共享,解决广大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缺乏和教学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研究教师网络培训规律,探索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校教师培训的模式;构建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软硬件平台,开发各类培训项目,组织开展各项培训;实施网络培训组织体系建设,形成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

1.5 微课程培训模式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近年来提出了“三微”研究和微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并针对微型课程的基本要求、制作线路图、技术和技巧,向全区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展开了培训,让老师们慢慢爱上了这种自动播放,只呈现文字、音乐、画面的表达方式。两年来,共开发电影微课程,策略微课程、教师微课程、故事微课程、家长微课程、图书报刊微课程等500多门,极大地丰富了微课程远程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资源。通过在平台上点播观看微课程,全区近5000名教师受益。

2 微课程与师资培训

2.1 微课程的课程结构

微课程则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因此,与多媒体课件与视频网站不同的是,微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因此它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教师培训中必将形成一批系统化的、符合教学新理念的、覆盖主要知识点的微型课例资源。

2.2 微课程与高职教师

基于微信群和微课程的教师培训体系由于其和手机、iPad等微终端的完美结合,不仅可以使教师们能够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而且还能使教师们与其他学员和培训组织者随时讨论互动,大大增强了教师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且及时的信息反馈可以让培训组织机构及时掌握培训的效果,发现培训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更新微课程资源。

2.3 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微训平台的模型设计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受众(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分析,依据梅罗维茨的媒介受众理论,得出受众受到客观和主观的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对信息接受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障碍,反映到现实中的问题是在接受培训信息时存在很大的困难,迫切需要有培训环境的改变;受众的类型、人数多少和特征实际上影响着传播方式。

图1 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微训平台模型

3 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微训平台设计与开发

针对高职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发展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训平台,主要向高职青年实验教师提供职前、职中示范课例学习、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评价等主体功能,构建一种网络化的、泛在的学习及技能训练环境。主要针对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微训平台模型设计、微训平台设计与开发、移动互联网支持下的协同工作技术进行研究。

面对高职院校青年实验教师的培训,传统的培训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培训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微格教学或师范生教学实践环节大都在实体微格教室内进行,学习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已不能满足大量教师资格证备考者(包括师范生)的需求。

②微格教室的教师点评环节,由于时间、地点的限制,受益面较小,如果能打造“网络微格教室”实现异地点评,将会有效弥补实体微格教室的不足。

③传统的实体微格教学实验系统因技术、设备等原因,无法满足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训练的需求,表现出缺乏互动性、训练模式简单化、对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及网络教学能力训练支持不足等问题。

针对高职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发展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训平台,主要向高职青年实验教师提供职前、职中示范课例学习、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评价等主体功能,构建一种网络化的、泛在的学习及技能训练环境。主要针对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微训平台模型设计、微训平台设计与开发、移动互联网支持下的协同工作技术进行研究。根据微课程的系统特性,结合高职院校青年实验教师培训的实际需求,基于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微训平台模型,设计了微训平台,主要围绕专业资源库、微课程学习、生成性微资源制作三大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中又涵盖学习、诊断、观摩、互评、交流等多个子模块,如图2所示。

①专业微资源库:围绕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建立专业资源库,教学设计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网络信息检索技能;现代媒体应用技能;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技能;多媒体课件评价技能;教学管理技能;平台操作技能;课程开发技能;远程教学过程技能。

②微课程学习:主要指事前学习模块,包含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实现微课程选择、教学技能、教学能力、诊断模块、教学观摩模块、备课实践选择、微课程资源上传、微课程笔记、个人微课程收藏等,支持移动终端的学习。

③生成性微资源制作:青年实验教师可以围绕自己的实验室工作环节,自己制作系列化、专业化的微资源,同时可以实现编写修改教案、在线录制、转码上传,提供给相关实验教师进行学习、协同讨论,主要包含自评、互评、互动空间、语音视频电话会议、即时或答录式通讯。

4 探索微训平台下的青年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培训模式

根据微训平台功能设计,结合青年实验教师实际工作特点,探索“校方组织型微培训模式”和“自主学习型微培训模式”,将培训模式进行完整设计,并将其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本平台应用于2015年新入职的青年实验教师,培训人数12名。通过访谈调研分析,青年教实验教师认为改培训模式较为有效,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完成随时、随地学习,也可以实现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微训练,实现教学技能的提高。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针对于不同专业的青年实验师的培训资源较少,需要通过青年实验师上传的教学视频,进行专家筛选,建立教学正反课例。

参 考 文 献

[1] 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3,20(1):100-102.

[2]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3]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4] 周红春.基于Blackboard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2011(2):87-91.

[5] Singh, Harvey. Building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s.Educational Technology,Volume 43,Number 6,PP:51-54,2003.

[6] 曾智,蔡宝昌.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4):75-77.

猜你喜欢

师资培训高职院校
现行高校师资培训体制问题剖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一体化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香港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