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稅務難題 安全陣痛 中企如何順利「出走」

2016-11-19黃聰

台商 2016年4期
关键词:投資問題國家

黃聰

隨著越來越多中企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投資東道國的稅務問題以及境外安全問題,是中企必須正視的重要元素,也是進行海外投資的一道不容易過的門檻。

中國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司長周柳軍透露,近年來中企走出去的步伐很快,截至2014年底,中國對外投資累計8826.4億美元,共有1.85萬家中企在全球186個國家直接投資成立2.97萬家公司,期末資產總額3.1萬億美元。2014年中企共實現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231.2億美元,同比增長14.2%。

這一投資狀況在2015年仍在延續,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透露,2015年1~9月,中國境外投資,境內投資者對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的5162個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對外投資873億美元,同比增長16.5%。

「十三五」規劃近日發佈,當中涉及「一帶一路」部分,強調要以「企業為主體,實行市場化運作」。然而,隨著越來越多中企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投資東道國的稅務問題,以及境外安全問題,是中企必須正視的重要元素,也是進行海外投資的一道不容易過的門檻。

「苛捐雜稅」成中企出走「絆腳石」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少都在向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貸款,但是IMF的貸款條件則是要求這些國家的政府必須削減赤字、增稅等。面對IMF的要求,以及為增加稅收,乃至創收的考慮,一些國家對包括中企在內的投資者徵收各種稅費,令很多企業苦不堪言:

第一,停止向企業頒發免稅證明,甚至單方面縮短已經頒發的免稅證明有效期。一些國家曾向企業頒發了預扣稅免稅證明,但隨該國政府的財政捉襟見肘,會減少出具免稅證明,甚至會將已簽發的免稅證明的有效期縮短,僅以一封函件告知企業,令企業在交稅方面措手不及;

第二,稅務局有時不履行該國政府與企業簽署的執行協議。企業在一些國家投資,與該國政府簽訂的執行協議中會規定相關的納稅義務,比如銷售稅豁免等,但是企業在向稅務局申請免稅時,稅務局卻不受理,或者找各種理由搪塞;

第三,企業轉賬被徵稅。為海外投資的便利性,不少中企會在投資所在國註冊成立專案公司,但企業在對外轉賬以及在同戶名不同賬號之間轉賬時都會被收取0.3%的預扣稅,經過交涉,雖然一些國家的稅務局最終同意如果企業向其申請了積極納稅人的資格後,可以免除扣稅,但這實際上增加了尋租環節;

第四,帶有利益動機向企業收費的情況嚴重。一些地方政府會依據一些條例,判定在居民區進行商業活動是違章行為,並以此為由開始清理居民區各種商業場所,如飯店、商店等。地方政府其後將商家引入商業區,將增加25%左右的電費、稅費等,以及更高的租金。

稅務風險如何避免

對在一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從事經營活動或存有較大稅務風險的情況,專家建議,首先,中企進行海外投資,要充分做好稅務調研、聘請可靠的稅務顧問,遇到無理稅收或收費問題時該出手要出手,向中國政府尋求幫助,甚至訴諸法律。

其次,要推動、鼓勵中企更好地「走出去」,中國政府可以考慮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建立海外投資收入稅收的減免制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範圍內,尤其是沿線的重點國家、重點領域和重點專案內,可針對企業對於上述國家、領域和專案給予例如海外投資的利潤收入、股息收入,不動產實現的資本利得等給予免稅或者一定的稅收減免優惠。

同時,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大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尤其是貿易方面的互聯互通,除了要積極尋求解決打破關稅及由關稅為主所形成的各種貿易壁壘之外,中國政府可以考慮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制定一個稅務方面的「負面清單」,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沿線國家的企業,可根據這份清晰的「負面清單」到東道國投資。

這份稅收「負面清單」,可先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始實施起,經過不斷完善和改善,之後再逐步延展至其他國際經濟合作組織,這不但是中國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體現,也將有利於中國與世界各國在貿易方面的互聯互通,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企為更好地「走出去」奠定堅實基礎。

中企高管海外遇難敲響安全警鐘

2015年11月23日上午9點,中國鐵建總部以及分佈在全球86個國家和地區的分支機構集體為3位中鐵建高管默哀。在此之前的11月20日,這3名高管在馬里遭遇恐怖襲擊,不幸遇難。

消息一出,舉國震驚,據從中國鐵建內部了解到,遇難3名高管均是中國鐵建對外業務拓展的強將,經驗豐富又值壯年,失去3人令中國鐵建境外業務拓展損失不小。

「這不是第一樁襲擊,也不會是最後一樁襲擊」,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央企業高管向記者感慨道,隨著中企向海外發展的深入,尤其是踐行「一帶一路」國家策略,所途經的區域有不少政局不安定、發展不均衡的國家,在那些地方發展業務遇險概率也比較大。

中國鐵建旗下子公司高管的遭遇,給正在積極往外走的中企敲響警鐘,僅2015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中國境內投資者對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的5162個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對外投資873億美元,同比增長16.5%。

如何保護這麼大筆境外資產與人員的安全,越發成為中國政府與企業共同的難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中企在境外安全上有幾個先天不足,儘管要鼓勵中企對外積極進取,但必須要對風險預案有所準備,國企民企在國外須強調合作協同發展。

「中國企業被逼富貴險中求,而且這一狀況還得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梅新育表示,由於中國資本與技術密集的產業進入海外市場比較晚,相對安全發達的市場早就被歐美日一些國家所占據,很難開拓市場,中國企業只能在相對不發達不安全的地區尋求機會。

境外安全釋疑

隨著中企的海外佈局越廣、資產規模越大、外派人員越多的情況下,如何更穩妥地保護中資企業的資產與人員安全,就成了亟需解決的難題。

中企在海外經營中最常見的風險包括政治風險、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實際上,走出去的中企在海外風險管理上都頗為重視。據近期商務部研究院、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駐華代表處聯合撰寫的《中企海外可持續發展報告2015》介紹,走出去的中企普遍在風險管理機制上重視程度最高,有54%的受訪企業建立了該機制。事實上雖然走出去的中企對安全很重視,但中國企業對於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風險及社會環境評估的認知度還有待提升,目前僅26%的企業開展了這項工作,也只有12%的企業設立風險防範專項資金。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像一些走出去比較早的中資國企在海外的人脈與資源廣泛,經驗也比較充足;而後進的中企,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應該互相合作共用資源,方可共同保障在外的企業安全,也好一起拓展國外市場。政府也須必須加強中小規模企業和新近走出去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的風險管理制度建設。

近年來,中國政府與企業也對降低海外運營的風險採取了一些舉措,比如加強在戰亂地區的安全資訊搜集,對中企予以提前警示,發生戰亂後及時撤僑撤投資,保護中國公民安全和資產安全。

猜你喜欢

投資問題國家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2
去年賭業外來投資430億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青年問題忌失焦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2017年4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7年3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7年1月投资人持有债券面额统计
正確解讀 洞察分析 問題反映與解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