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失衡 出口門檻抬高 跨境電商困局待解
2016-11-19
互聯網以裹挾之勢席捲進入消費領域,為人們提供便利,也為身在其中的企業帶來深刻衝擊與思索。政策失衡、出口門檻抬高等諸多問題湧現,大陸跨境電商該如何突破困局,尋求出路?
近兩年來,大陸跨境電商在政策推動下疾速生長,相對於跨境進口電商,跨境出口雖然占據了整個跨境電商貿易的主要部分,但多年來並沒有被真正重視。大陸對於跨境出口的政策導向目前僅停留在默認合法化階段,未來亟需制定具體政策解決當前困局。
電商攻堅戰
互聯網以裹挾之勢席捲進入消費領域,為人們提供便利,也為身在其中的企業帶來深刻衝擊與思索。數據顯示,僅2015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已達7.6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面對這個巨大並不斷成長的市場空間,跨境電商將如何打好這場攻堅之戰?
2016年一開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便審議決定擴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並公佈第二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城市。
近兩年來,跨境電商在政策推動下疾速生長,但又僅限於跨境進口電商;對於體量大得多且牽動外貿製造行業發展的出口跨境卻遭冷遇,由此衍生出的問題也日益顯露。
「包括行郵稅等系列紅利性政策讓進口跨境電商被視為藍海,大家都一窩蜂地亂上,使行業提前進入了價格戰階段;但出口跨境就連稅收、陽光化等基本問題都沒有解決,還要面臨向B2C、B2B模式轉變所帶來的新挑戰。」廣東省網商協會秘書長黃子榮表示。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監測報告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萬億元,同比增長42.8%,占大陸進出口總值的17.3%。其中,出口占比達到84.8%,進口比例15.2%。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的跨境電商以C2C模式為主;而隨著各大平台政策的調整,以B2C和B2B為主的時代正在來臨。「正如阿里由淘寶向天貓的進化一樣,未來的跨境電商也必然是品牌企業唱主角。」黃子榮說。
政策扶持失衡
近年來大陸出台了諸多針對跨境進口電商的扶持政策。以目前實行的行郵稅為例,由於大多數商品稅率大約只有10%,並享受50元的免稅額,這使得跨境電商比一般貿易更具吸引力。加上自2014年開始國家不斷增加跨境電商進口試點城市,各試點城市又相應出台扶持政策,短短兩年間便讓跨境電商有遍地開花之勢。
目前,包括京東、天貓、蘇寧、1號店、聚美優品、當當網等電商巨頭已先後涉足跨境電商領域。據商務部統計,大陸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已超過20萬家,平台企業超過5000家,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這些政策確實有利於跨境電商的發展壯大,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問題。」黃子榮指出,由於參與者眾多,且大部分進口商品都集中在母嬰、日化、奢侈品等類別,導致行業中掀起了「價格戰」。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價格遠低於官方價格的「跨境商品」,消費者要認真辨別真偽。
奢侈品特賣平台「必奢」創始人葉國富表示,相較奶粉、尿片等利潤已被壓縮到所剩無幾的跨境商品,雖然進口奢侈品的利潤空間相對要大得多,但在激烈的競爭下也將出現價格下滑趨勢。「目前國內跨境電商行業龍蛇混雜、競爭激烈,海外直郵多以個人郵遞物品的形式入境,一般未經質檢部門檢驗,產品品質缺乏保障,發生消費糾紛後要維權也很困難。」葉國富說。
「價格戰」除了帶來假貨問題外,在目前大陸較為流行的O2O跨境進口電商業態中,也出現了以完稅商品充當跨境商品的騙局。黃子榮認為,這進一步加劇了跨境進口電商與一般進口貿易的不公平競爭。
在黃子榮看來,相對於跨境進口電商,跨境出口雖然佔據了整個跨境電商貿易的主要部分,但多年來並沒有被真正重視。
「僅僅是陽光化這一問題,至今還沒有具體政策落地。」黃子榮表示,跨境出口自2009年起步,但由於一直沒有解決稅制問題,最後都變成郵政系統在幫助這類「商品」進行陽光化運輸,這不僅使國家流失了稅收,出口國當地也會以「傾銷」為由進行各種干預。
「還有問題就是商品賣掉了,但錢回不來,於是出現了地下錢莊產業鏈條。」黃子榮認為,國家對於跨境出口的政策導向目前僅停留在默認合法化階段,未來亟需制定具體政策解決當前困局。
跨境出口門檻提高
在「跨境電商」一詞尚未走紅之前,就已經有大批賣家在eBay等海外平台售賣廉價的「中國製造」。只要懂外語、有貨源,在eBay上開個店,就可以把極具價格優勢的電子產品、汽車配件等銷售給海外消費者。
「但這樣中國的跨境電商品牌很難在海外做好做大。」黃子榮說。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個人賣家(C2C或C2B)正在讓位給品牌企業(B2C或B2B)。
eBay曾經是很多第一批跨境電商玩家的「發家之地」,但許多賣家利用eBay最初審核機制不嚴、國際物流週期長等特點,在該平台賣假貨甚至欺詐,導致eBay的政策開始逐漸傾向於大賣家。一位在eBay上經營汽車車標且有十年店齡的跨境電商從業者小張透露:「許多個人賣家擾亂了eBay上的正常秩序,eBay去年進行了大清洗。現在的門檻比之前高了太多。」
而一向以審核機制嚴格著稱的亞馬遜,對不具備競爭力的產品和品牌根本不會列為目標客戶。阿里旗下原本定位於C2C的「速賣通」,在2015年年底升級,轉型做B2C。推出精品館,剔除部分賣家,希望打造一個生態圈,像亞馬遜一樣做精品,鼓勵更多品牌進駐。
「這意味著跨境電商門檻提高。」黃子榮解釋道,「從行業來看,這是一種必然趨勢。價格戰到今年逐漸轉變為依靠品質與品牌,才能讓跨境電商更加健康地發展,提高消費者忠誠度,從而在海外市場更容易立住腳跟。」
挑戰與機遇並存
對於眾多本地傳統外貿企業而言,跨境電商大熱和平台門檻提高既意味著機遇,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挑戰。
一方面,許多外貿企業習慣了被動接受下單生產,無論客戶、管道、品牌,甚至知識產權都掌握在別人手中,缺少直接面對海外消費者的機會,無論在客戶消費習慣,還是管理電商管道方面都缺少知識儲備。因而要經歷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
另一方面,相對本土電商而言,跨境電商鏈條更長。支付、通關、物流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交易的絆腳石。例如建設海外倉等也超出了單個企業的能力範圍,因而必須依賴於合作夥伴,才能形成完整的跨境電商生態系統。
「如果要把中國的跨境電商品牌打到海外去,並在海外市場立足腳跟,建設海外倉儲、加快海外倉營運的速度非常必要。」順豐跨境業務相關人士表示,跨境出口電商採取郵包運輸方式最常出現的問題是,商品到了海外缺乏售後服務,沒有服務就很難留得住顧客。
廣州國際電商展組委會相關人士透露,跨境電商將是2016年電商展的重點,屆時將有30個國家的電子商務平台商、服務商以及服務鏈各環節企業雲集廣州,為傳統企業提供各種商業互聯網化解決方案。
「對於廣州乃至整個廣東的商貿企業而言,傳統外貿企業必須重新打造自身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黃子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