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6-11-19张蕾
张蕾
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问题式教学法逐渐被应用于语文阅读的实际教学中,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了将问题式教学法合理的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分别讲述了问题式教学法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问题式教学法的有效措施等内容。
问题式教学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式教学发主要将问题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的各种问题充分的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自身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问题是进行问题式教学的重要基础内容。只有完成精心的问题设计才能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满足新课程标准中将学生作为教学重要主体的基本要求。因此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需要合理的利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一、问题式教学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1.阅读前
教师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策划者,需要做好课前各种有价值信息资源的整合,并结合资料对故事情节进行一定的预测,这种最终的预测并不能随意进行,需要具有一定的目标性。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围绕文本具体的资料进行相应的预测。这对于正式阅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在阅读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阅读前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结合学生情况,整理资料。
2.阅读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阅读重要的策划者同时也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需要参与到学生进行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并给予同学及时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同时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利用自学的方式或者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具体的文本知识进行相应的整合,合理的验证之前进行的预测。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寻找相应的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小组之间的讨论,锻炼学生自身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分享,拥有基本的团队意识。在阅读中,学生的问题也会逐渐增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逐渐深入的了解阅读的基本内容。
3.阅读后
阅读结束以后,学生能够基本的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整篇文章的阅读进行全面的总结,讲解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语文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回归,挖掘阅读中深层次的各种社会意义,突出重点,完善总结。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问题式教学法的有效措施
1.问题从文本出发
首先,阅读教学中设计相应的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语文教材,并利用文本内容,分析文本中具体的重点难点。在具体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文本实际的作者进行相应的互动,充分的了解作者具体的写作背景,更深入的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注重在文章中的重点部分设计相应的问题,例如,对文本中重点段落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准确的了解文章的重要思想,了解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最终提高语文教学整体的教学效率。
其次,问题的设计善于准确的把握文本中的几个重要字眼,在初中语文阅读的实际教学中,应该多次提到文本中的关键词,从而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阅读思路。如果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提问的基本方法,合理的利用阶梯式教学方式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山的那边》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从文本出发,文章内容中提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山”和“海”,那么这两个字具体指什么?通过这一问题的提问,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加深了对文章的认识与理解。
2.利用技巧有效的提升问题设计具有的实效性
首先,设计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抓住文章中具体的矛盾点,并巧妙地利用文章中各种矛盾点设计相应的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完成自主探究。学生研究文本中具有的各种矛盾点能够引导学生一步步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在进行阅读提问的过程中准确的把握住文本中具体的含蓄点。对于,初中语文阅读的实际教学,与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文本内容变得更加的深奥,在部分阅读理解中,作者会适当使用比较含蓄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利用各种含蓄的表达手法能够更加深入的表达作者的情感,理解含蓄的内容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因此,教师需要抓住文章中重要的含蓄点,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应内容进行探究思考。
例如,在《春》的具体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问:“这篇文章的作者为什会使用这样的题目?”“作者眼中的春到底是什么样子?”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注意到了本篇文章的重点,并带着问题阅读,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同时加深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式教学法具有的重要优势就是开放性,同时,能够将学生作为教学的重要主体,利用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最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芳萍.中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1.
[2]马惠霞.不同教学方法激发与调节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实验[J].发展与教育,2010.
[3]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