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学习中如何找到语感
2016-11-19王艳艳
王艳艳
语感,顾名思义就是直接感知、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学习者在平时的阅读、对话、模仿、看原版英语电影等环境中积累沉淀下来的一种综合能力。“语感”虽然很难把它说清楚,但它绝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大量的阅读和背诵逐步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古人才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语感英语学习方法通过寻找知识规律、梳理知识体系来进行学习的方法,也就是系统学习法,对政治、历史、生物、化学、物理、地理,都非常有效。这些科目的全部知识,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把它们归纳整理出来,建立起非常清楚的思路。但是,有门科目比较特殊,即英语。英语是这门语言,它们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有些地方有规律,但有很多地方它就不讲规律,或者说叫不讲道理。比如,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态的规律是动词后面加ed,但是go的过去时却是went.这个就完全不讲规律,咱们也没办法,只能是熟能生巧,通过反复的阅读和运用来掌握它。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尽量地模仿,过好发音关
平常在收听英语广播、听录音磁带、或收看电影时,尽量去模仿别人的英语发音,如轻读、不完全爆破、升降调、节奏变换等别人是怎么做的。这个过程可反复练习,直到认为自己各方面的水准和别人一样或接近时,再进行新一阶段的学习。在朗读背诵中培养语感。 认知论认为朗读过程的开始即是文章作者的情感、见解和意图与读者的经历和有关知识的构成发生交流和作用的开始。读者通过视觉将文字、图画反映到大脑中,唤起大脑对语汇知识以及语汇所载信息的分类、筛选、吸收和同化,补充和完善原有图式。因此,听、说、读、写、译,读为首。现代语言学理论也说明,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即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尽量多读多背,并在朗读背诵时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
二、通过朗读,切实感受语言传达的意境
大声的朗读文章,将字、句转换成声音的形式蹦进耳朵,真切地感受语言的魅力和表达的意境,也是培养孩子们语感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每一种语言内在含义的传达,都是通过这三个因素进行传达。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外语教学的目的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有目的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经常背诵好的文章及句子
语言学习的根本任务,就是熟练地运用它进行交流,而良好的语感,能让很多句子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因此,老师常常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课文或选择自己喜欢的英语文章进行背诵。这个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感。
四、相应的语言环境中不断练习、不断开口讲英语
谁也不愿意学了一段时间后仍然是“哑巴英语”,所以一定要在有语言环境的地方开口用英语进行交流,不要怕说错,也不要怕别人会笑话,只有大胆地跨出这一步了,才能在英语的学习中取得很大的进步。因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能让语言变成可以实际运用的工具。英语的阅读理解,中高考的生词量是严格限制在3%的范围内的,也就是说一篇120个字的文章,除了人名地名以外,生词不会超过4个。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反复阅读六到七遍之后,基本都能很好的理解全文。这说明大家的单词语法都问题不大。实际上,一般情况是只要生词量不超过5%,我们最后总是能把一篇文章读懂的。但是,在考场上,每篇文章从阅读到做题的时间都限制得很死,你想把它翻来覆去读个六七遍,彻底读懂之后再解题,一篇文章就要花半个小时,时间肯定来不及。所以,必须在平时积累大量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速度。所以说,虽然我们的英语语文考试基本不会考你默写某篇文章,但是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要求大家背诵一些英语课文,就是这个原因。
虽然系统学习的方法,在很多需要“语感”的地方不能直接用,但并不代表它就完全无能为力。恰恰相反,从我这么多年的实践来看,系统学习的方法在培养英语的“语感”方面非常有效。“梳理文章结构”是间接的方法,“梳理知识体系”是直接的方法。为什么说“梳理文章结构”是一种间接的提高英语语文成绩的方法呢?这是因为它和我们梳理物理、历史等科目的知识体系不同,它并不是直接把那些考试要考的知识点给整理出来,而是中间要经过两次过渡才能变成考场上解题得分的能力。那就是通过梳理文章结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提高记忆效率,以此为支撑,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来提高“语感”。有了好的语感,才能在英语阅读、完形填空、写作和语文的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等题目上得高分。所以,提高“语感”的关键,就在于提高阅读理解和背诵的效率!
说到阅读理解和背诵,彻底理解和寻找规律的系统学习法,是提高阅读理解和背诵文章的最佳途径!古诗词是这样,文言文是这样,现代文是这样,英语的课文和其他各种文章也全是这样!把英语的课文读熟了、背熟了,很多单词和语法自然就记住了。
参考文献:
[1]任燕.如何培养英语语感[J].考试周刊,2009.
[2]回顾历史经验,加强中学英语学科的德育渗透[J].北京教育,1994,(09).
[3]卢新宁.兰教授的“智能英语工程”[J].北京教育,1994,(S1).
[4]刘永胜.面向二十一世纪强化英语教学[J].北京教育,199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