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途径
2016-11-19何克奎
何克奎
摘 要: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必要性,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 信息素养 培育
课 题:本文系教育部信息化教育指导委员会2015年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途径”(项目编号:2015LX093)的研究成果。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是指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使大学生学会运用信息工具正确而有效地获取网络信息,在运用信息指导实践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的统一。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途径,不断创新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1.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推动着全球经济的竞争格局不断优化,也给思想文化领域提供了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信息化所引发的深刻变革触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民信息素养水平,而重视对信息主体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提高信息素养水平的基本途径。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育,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学习型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我国在信息全球化过程中的竞争力。
2.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是实现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通过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信息筛选分析能力,帮助他们主动选择有效信息用于专业学习,并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特点,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实现大学生自我提高和发展。同时信息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能力,实现自身提高和自我发展。
3.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是深化高校德育工作改革的要求
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增加了对大学生网上行为监控和管理的难度,使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信息素养培育的根本就是塑造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灵魂即信息道德,通过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模式,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辨别能力,主动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有助于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是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破困境的良策。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
1.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学习的意识淡薄
在当今信息社会,网络成为最大的信息源,普遍得到大学生的认可,而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和发展自我已经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途径。但就网络使用目的而言,大部分学生日常触网率高,但上网主要是娱乐或者放松身心,自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学习的学生较少,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2.缺乏信息批判意识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选择、分析和判断都显示出一定的盲目性,对于网络信息缺乏理性判断,常常不加消化全盘接受,容易盲从和迷信于网络的虚拟世界,造成信息的迷航和自我的迷失。调查数据说明,大学生对待网络信息,信息分析能力不强,信息批判意识差,网络素养有待提高。
3.网络行为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不高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较弱,个人意志力不强,常常被网上五花八门的信息诱惑而忘记自己的上网初衷,缺乏对于学习时间的掌控,甚至还经常出现沉迷网络的现象,严重影响网络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大学生网络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途径
探索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方法,最根本的是不断拓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途径,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中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的保障职能,营造良好的大众传媒形象,强化大学生提高信息素养的自我教育意识,形成多方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1.完善政府的保障职能,创设良好的社会信息环境
(1)制定政策,完善制度,创设良好的社会信息环境,保障培育的效率和效果。制定统一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国家标准,根据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借鉴国外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标准,及时修订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人才标准,深入联系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实际,积极推进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工作,统一认识,形成符合国情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能力标准,为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提供参考。
(2)严格实行网络信息的准入制度和评价机制。完善行政监控工作,依法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和网络市场秩序的整顿,规范网络市场管理,维护网络经营秩序,严厉打击虚假注册、网络欺诈、强制消费等违法行为,积极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的执法工作,加大对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减少和杜绝网上信息的无序传播,完善网络巡查工作制度,依法规范网上传播秩序。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有效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大力倡导积极向上的网上行为新风尚,净化网络社会环境。
(3)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一个良好的媒介环境有利于优化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氛围,能够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开展信息素养培育实践活动。目前我国大众媒体从业人员呈现出结构单一、整体职业素养不高、媒介传播环境较为复杂等特点。媒体从业人员缺乏对信息真伪的把握能力,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失范和媒体的传播环境出现的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环境增加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就营造一个良好的媒介环境而言,媒体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展现良好的职业素养,塑造媒体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媒介环境。
2.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创新高校培育途径和模式
(1)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发挥高校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资源优势。高校数字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良好的网络平台和高效的运营体系,是培育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平台。高校要发挥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加快建设步伐,把高校数字图书馆建成一个完整、高效、实用的信息中心,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2)构建合理的大学生信息教育课程体系。探讨高校现有课程体系与信息素养培育课程相结合的模式,以现代信息化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为核心,以网络信息的甄别和操作能力、网络信息的运用处理能力、网络信息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网络主体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为教学内容,构建开放的课程结构体系。
(3)完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管。采取实名制的注册登记方式,对校园网和局域网进行管理,实行版主负责制。对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所带来的用户身份认证困难,可以通过建立电子公告信息巡查制度来解决。此外,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用户的管理,创新校园网络管理模式,通过集中身份认证和统一审计监控的方式,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控管理,构建规范统一可控的数字校园网络。
3.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我培育的效果
(1)树立正确的网络观。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已经深深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网络资源进行专业学习,进行社会交流与合作,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网络对于自身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必须意识到网络的双重作用,主动克服网络沉迷行为,科学合理使用网络,做到不迷信网络、不沉迷网络,也不失去自我保护意识,积极主动从网络中获取有用的资源来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
(2)增强网络学习的主动性。在信息社会,大学生要学会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自我学习,扩大社会交流,充分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进行分享与合作,促进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同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在网络接触行为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提高自我学习的有效性,培养积极健康的网络心理品质和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合理使用网络,正确辨别网络信息,合理对待网络人际交往,正确处理线上线下人际交往的关系,防止出现网络双重人格。
(3)自省自制,内化网络道德修养。大学生要有网络道德意识、网络法制和网络安全意识,要提高鉴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严于律己,加强对自己的要求和管理,提高自制力,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积极主动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加强道德修养,正确对待网络交往中的关系,自我调控情绪,内化网络道德修养。
(4)提高信息辨别与分析能力。信息检索技术不断进步,提升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效率,获得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乃至过剩,尤其是网络上那些虚假、有害的信息。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许多大学生的好奇心强、分辨力低,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提高信息的鉴别与分析能力。大学生必须学会在对信息进行形式整理与内容整理、分类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剔除过时信息、冗余信息、虚假信息,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邢援.浅析目前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2).
[2]吴跃峰.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基于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调查分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4(6).
[3]肖立新,陈新亮,张晓星.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培育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4(1).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