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路径选择
2016-11-19仇新艳李付亮
仇新艳?李付亮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特别是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促使高职教育形成了新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也促使高职教师顺应形势,进行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本文提出从转变观念、制度引导、加强培训、以赛促用等路径来实现高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教师 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 提高路径
课 题:本文系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网络空间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B2012059)研究成果。
教育部颁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特别是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促使高职教育形成了新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也促使高职教师顺应形势,进行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教师绝大多数来自专业类院校和生产一线,特别是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教师来说,他们在读大学期间没有专门学习过信息技术,参加工作以后也没有系统地进行过信息技术的培训,基于信息化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与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从四个路径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一方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高职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一部分,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信息技术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沿袭千百年来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主体地位,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和学生能够同时从网络等信息源获取信息,单从这一点来说,教师与学生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有时候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获取的信息量更大。但是,学生虽然可以利用网络等信息源获取大量的信息,也可以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但是这种信息体系还很肤浅:信息来源分散,信息之间相互矛盾,很多信息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等。所以,要将这种信息体系内化为知识体系,特别是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要形成自己的技能,光靠学生本人还是不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知识、经验、阅历丰富的教师就不可或缺了,通过教师的主导,授业、解惑,帮助学生消化信息、内化知识、发展技能。因此,高职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从教导者转变为学习伙伴,从传播者转变为对话人,从监管者转变为激励者,从演员转变为导演。
二、制度引导,催生动力
首先,要建立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标准。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没有统一的标准。2014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教学过程被分为两大情境,即“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情境与“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情境。针对两大情境,制定了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该标准可分为五大维度: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国外关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如《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关注的是教师在数字化时代,如何提升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以及如何让学生富有成效地生活。高职院校应借鉴国内外的相关标准,结合学院实际,制定高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为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指明方向。其次,建立高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测试制度。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测试,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之一。最后,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纳入教师工作考核指标。信息技术重在经常性应用,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方面考量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直接计入教师工作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和评先评优挂钩。通过制度建设,提高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三、加强培训,夯实基础
高职院校每年要在师资建设专项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根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制订分层次的培训计划。培训的主要方式包括外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校开展校本培训,选送部分骨干教师到相关高校参加短期进修,选送部分教师参加国内相关的培训班等。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第二个模块是网络工具与软件应用,包括网站制作技术、图片处理技术、动画制作技术等,例如,能用FrontPage或Dreamweaver工具制作网站,能用Flash制作动画,能用Photoshop处理图形和图像;第三个模块是信息汇聚知识,包括使用网络浏览工具、搜索引擎、QQ和微信等通讯工具、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第四个模块是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与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包括学习网络平台的使用方法、基于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有选择性地参加培训,例如,老教师以上四个模块的内容都要学习,而年轻教师可侧重模块三、四的学习。
四、以赛促用,推陈出新
在普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要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来树立标杆,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激发教师的创新激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组织诸如多媒体课件、微课等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竞赛,提高教师开发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能力;组织信息化教学设计竞赛,提高教师改造传统教学方法的能力;组织信息化教学竞赛,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战能力。例如,为了推进学院网络课程建设,笔者学校组织开展了“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竞赛”,激发教师们开发网络资源的热情;为了推进碎片化资源建设,笔者学校组织开展了微课竞赛,遴选了一批制作水平高的作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微课竞赛,用获奖的微课作品激发教师们快速提高微课制作水平。
五、小结
未来一段时间,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时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内涵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推动高职院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51103121307627&cata_id=N446, (2015-11-03).
[2]袁振国.互联网对教育的颠覆性挑战[J].上海教育, 2015(25).
[3]袁磊,侯晓丹.美国《AECT标准(2012版)》与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5).
[4]祝智庭,闫寒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5(9).
(作者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