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仁人志士的衷曲

2016-11-19李明章史俊宏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仁人秦穆公恶人

李明章 史俊宏

唐人韩愈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慨叹人才难得,难不是缺乏人才,难在发现人才。而发现且重用人才,自古以来,则是秉国重器的君王们的职责。其实早在春秋时代,孔子、曾子师徒就以自身的言行,活现了儒家先哲的人才观。

孔子《大学》教学分析孔子坦言“治天下如掌观”,周游列国,寻机以展才华。终不见用,退而一心教育后进,着书立说。他平素教导弟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告诉弟子,一个学有所成而不为世用的人,能做到“不愠”“不悔”,心不怨天尤人,行不悔退中道,就是君子,甚至是圣人!但他也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我的王道主张在祖国行不通的话,就到国外打工去!当然他没有到海外去,更没说去了以后的心情如何。倒是他的弟子曾子会知其意,在《大学》中诠释了夫子的未尽之言。怎么说的呢?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这里不妨把曾子这句话出现的来龙去脉一并列出来看看: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曾子以秦穆公崤之战落败后对群臣将士所作的自责辞《秦誓》为引题,秦穆公现身说法,告诫后世,为君者应当“亲贤臣,远小人”。他说贤才正直不阿,廉洁自持,具有明智的决断;又心胸宽大,好人所好,叹人所长,甘做绿叶,助人成功。相反,嫉贤妒能的人是君纳贤臣的障碍,一定要疏远他!

秦穆公的话重在重用贤者,而所谓疏远小人,重在心的疏远,不一定只是现实距离上的隔开,更没有说要把不贤的所谓小人赶出国土!

请看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的《礼记正义》中的解释:

“‘《秦誓》曰者,此一经明君臣进贤诎恶之事。秦穆公伐郑,为晋败于殽,还归誓群臣而作此篇,是秦穆公悔过自誓之辞。记者引之,以明好贤去恶也。”

这段话讲得很好。而为君者“好贤去恶”,首要是剔除自身的缺点!至于惩不肖之徒已属枝末。将心比心,人人会有同感。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者,言唯仁人之君,能放流此蔽善之人,使迸远在四夷,不与同在中国。若舜流四凶,而天下咸服是也。‘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者,既放此蔽贤之人远在四夷,是仁人能爱善人,恶不善之人……穆公自誓将改前过,用贤人者也。”

这里的意思连贯起来,就是下面至今众口一词的表白:

因此,唯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

这个理解错误得十分明显:

把曾子讲的为君者与“仁人”混为一谈,衍生出“仁人之君”,压根不管作为君主的应该亲近谁!而兴趣只盯在打击不贤。同时,固执了穆公之言,把前贤曾子演绎成穆公的传声筒。加上错解“寔不能容”,便把本来说嫉贤妒能者不能容人之好的意思,强说成仁人之君是不会容忍小人的。而他说的这个“仁人之君”事实上只有些暴君习气,动不动杀一儆百,了无反躬自省的举动!

《大学》在此举《秦誓》穆公悔过之言,强调指出,要得贤才,绝非易事,更何况不可世出的“仁人”之士,除非有国者凭靠普施天下的盛德隆恩的感召!

《礼记正义》既然能够正确归结出“言国家用贤则荣,背贤则危,穆公自誓将改前过,用贤人者也”,点出秦穆公的话重在用贤,而非抑不贤;但又说唯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造成这种前后矛盾的原因何在呢?

原因为—望文生义,不关前后!把“放流”“迸”“为能爱人”等字句理解错了。

“放流”一般有两个意思:(1)流放,放逐。(2)放光流驶。即形容光华外溢,不得收拢。他们错解成了第一种意思。

“迸” 本义为“奔散,走散”,意思是在路上行走。他们理解为通假字的“摒”,说是“屏退”“驱逐”的意思。

而要厘清“为能爱人”句的意思,重点在“为”字。这是个介词,还原句意要加上省略的宾语“之”,这个“之”就代指“自己的宗祖国”这层意思!至于“爱人”,即眷念祖国同胞;“恶人”,即与异族心不相契,总有距离感。

理解曾子的话,首先要明白,仁人与君主是两个概念,明君自当认为让仁人闲置草莽是自己的过失,更有甚者,让仁人流落异族更是犯下大逆不道的错。那么,作为仁人的确不为世用,该何去何从呢?假如真像孔子发的牢骚,“乘桴浮于海”,流落异族,哪又何取何舍呢?举凡仁人君子,一定是有他的自处之道,有他坚定地操守,作为君主,只有以忠于国计民生的信仰,为天下苍生福祉立命的诚信态度,或许有望感召他们前来为你所用,广大你的事业,否则,自以为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那你就是做梦也不会得到他们的啊!

这就是千古仁人志士持守如一的忠心爱国的心声,也说出了孔子感慨至极,不忍吐出的衷肠;更为千百年来,终其一生,不为世察,自生自灭,抱憾泥屋的人才明了了他们幽幽的情怀!当然更是曾子正视现实,直面人生的警策之言!

猜你喜欢

仁人秦穆公恶人
爱马说
刺花
我不想感动对方
可以不去扎人,但身上必须有刺
仁心、仁人至仁政
言过其实
言过其实
树的美丽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