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2016-11-19比利克孜·麦吐肉孜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班级班主任

比利克孜·麦吐肉孜

【摘 要】初中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活动的主要负责人,需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班主任是学生与社会及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媒介,是学生与学校进行沟通的桥梁,因此,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显得尤其的重要。初中生处于思维逻辑成型之前的不稳定时期,对事物认识具有片面性,班主任要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引导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初中班主任自身应具备的素养

作为班主任要想将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做好,首先班主任自身要拥有较高的素养,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正确的利益观,利益观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具有正确利益观的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时才能从学生和班级利益出发,为学生和班级着想;二是具备先进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体现教师基本素质的基础,先进的教育理念能使教师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理念和育人标准,这是一个班主任所必需的;三是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班主任也是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班主任也要负责自己的任教课程,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在完成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能够完成任课项目的教学目标。

二、管理学生,尊重理解

初中班主任面临的是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面对一个个思想丰富、渴望成熟却又并不成熟的个体,班主任的工作并不轻松。如果不能与学生好好沟通,与学生拉近距离,是很难将班级管理好的。一些老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无视学生的思想,只是把知识强加给他们,面对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使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甚至挖苦、讽刺他们,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班主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将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加以分析,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采用诱导、渗透、循序渐进、以身感化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和尊重。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形成友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时间长了,必然会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

三、张弛有度,有松有严

很多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难以把握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怎样把握好其中的“度”,其实是非常有学问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既不能过分地溺爱学生,放纵他们,让他们为所欲为;更不能约束太紧,让学生提到老师就闻之色变,不敢有一点自己的想法。也许,这也就是大多教师对“威信”的误解。真正意义上的威信主要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使人心悦诚服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影响力。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些教师通过学生的害怕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管理上,方法单一,死板,大多通过惩罚等手段来实现,要知道这样的管理方式只会带来“猫走鼠反”的恶果。所以,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张弛有度,有松有严,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教育不能没有爱,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教师将自己的一腔爱心,全部都播撒在孩子身上,很多班主任都有切身的体会,教师当孩子明白教师是真心关爱他们、呵护他们的时候,无论教师是批评他们、斥责他们,学生都不会生气,而是乐于接受。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管理班级,并让班干部帮忙,将会带来班级的崭新局面。

四、构建班级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管理者,因而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班级凝聚力,从而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构建班级文化就是很好的管理方法,以独特的班级文化为纽带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增大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班集体的共同发展。

五、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其需要和认识也是不同的,只有知其心才能知其人,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此,需要班主任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发展,是一个从儿童期向青春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人发展过程的重要转变期,是一个人人生发展最关键的阶段。此时期学生身心的急剧变化一方面给他们带来了不安和惶恐;另一方面让他们产生了想要摆脱家长、老师管束的独立意识,导致他们的情感强烈而不稳定,情绪多变且难以自控,而且他们的意志力还相对较弱。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确立的萌芽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出现问题,如心理问题(逆反心理、缺乏合作意识等)、品德不良行为、过错行为(旷课、课上做小动作等)。因此,在初中阶段班主任除了要继续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外,还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防止学生出现过错行为。如果学生出现过错行为,要对其进行及时矫正,以避免其发展成为不良的品德行为。基于此,班主任应深入到学生中,多观察学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旅游、兴趣小组等,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一方面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六、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家访

建立家校互相访问制度,班主任与家长应经常保持电话或信件联系,随时反映学生动态,共同教育学生成人成才。举行家长会,主要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向家长提出教育上的要求,听取家长意见,表扬优秀学生,请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双方互相交换教育意见,等等。还可以设立家长开放日: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到两次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到校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状况,学校的管理状况。教师要热情接待家长,接受家长的咨询、建议、检查和听课等,并做好记录。另外,家庭访问是最直观、最有效的联系方法,它不会过时,永远不能为电话联系所取代。因此,如果条件允许,班主任应该家访,深入各个家庭去了解学生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配合家长去促进学生的成才。教师与学生家长谈话,应包括学生的各方面,诸如平时生活、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心理情况等,这样才能使双方更准确地了解孩子,增强有的放矢的教育效能。同时,家访要注意面向全体,特别是接新班的时候。在日常学习中,不要把访问的面局限于那些表现差的学生,否则会在学生和家长中造成一种错觉:班主任来访问了,出问题了。家访的谈话要以肯定成绩为主,在这前提下指出不足之处。另外,家访前一般让学生知道,家访时也可以让学生旁听。在家访过程中,班主任还要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的意见,以便随时改进工作。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班主任所做的工作是发杂而艰巨的,其意义有时重大而深远的,让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去探索行之有效策略,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向上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孙薇.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华章,2009(9)

[2]马昌富.班主任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思考[D].贵州师范大学,2005

[3]黄利琼.论初中班主任工作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8)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班级班主任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班级“无课日”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