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急需的劳动课

2016-11-19吴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劳动大学生教育

吴莎

【摘 要】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很少参与劳动,动手能力极差,导致一些生活和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劳动;教育;大学生

一、大学生的劳动生活现状

当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力军,90后这一代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在4+2的呵护模式下长大的,除了学习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因此,他们进入大学后基本都是下面这样的生活状态。

刚刚踏入校园:一身轻松,满眼新奇,大包小包的行李都是由父母或亲戚拿着。寝室里大人们忙前忙后地打扫、整理,新生们则坐着聊天,互相认识。他们已经习惯了享受父母的劳动成果,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个人生活:衣服脏了,多数人选择收费的公共洗衣机,尽管知道洗不干净也不卫生。衣服破了,哪怕只是脱线,他们会去找洗衣房的裁缝阿姨解决。寝室里鞋子满地都是,桌面总是凌乱不堪,床上的被子几乎没有人叠。

集体生活:寝室脏了,洗漱间和卫生间等公共区域没有人觉得是自己的责任,也常常会因此闹得不愉快,很多时候是某位家长过来看不下去这种脏乱差的生活环境而帮忙打扫干净。而天天住在这种环境里的学生却无动于衷。楼道上的垃圾桶永远是散乱的垃圾,完全看不到垃圾“袋装化”的影子。

二、缺少劳动教育引发的社会问题

现在80后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务能力低下。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没法和自己父母那一代人相比。有的男方家庭依然抱着些传统的想法,觉得男人应该做大事,家务是女人的事,从小不让他沾一点家务,更不能进厨房。然而,女方家庭却早已不再传统,因为现在很多女孩子都是独生女,从小也是被捧在手心里疼,也是把重心放在学习和工作上,家务事基本也不碰。这样一来,两个人脱离了父母,根本没法生存。男人觉得家务是女人的事,女人觉得自己经济独立,爸妈从来不让自己做,结婚了反而要做这么多事,心里委屈得很。双方都不妥协,最后便以离婚收场。

为了证实这种矛盾存在的普遍性,笔者专门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现在早已不是女性家务全包的时代,大部分同学都倾向于谁闲谁做,男生有小部分还是倾向于主要女生做,而女生也有少数倾向主要男生做。也有人依赖请保姆。那么问题来了,谁闲?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不容易确定。男性传统封建思想的残留和现代女性经济独立现实的碰撞,让男性和女性的家庭矛盾凸显,家务问题上的争吵变得频繁。而依赖请保姆也只是极少数人的解决方式,很多家庭都是不能承受或不能接受的。这样下去,离婚率当然会越来越高。

三、造成矛盾及社会问题的根源

1.家庭方面

(1)怕劳动耽误孩子学习时间并且孩子学习已经很辛苦。

(2)觉得让孩子做家务是不爱孩子的表现。

(3)家庭富裕,把劳动当做低级行为。

(4)以劳动来惩罚孩子,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劳动是一种赎罪。

(5)认为家务是大人尤其是女人的事,小孩尤其是男孩不应该做家务。

2.学校方面

在应试压力下,过多的追求语数外等学科分数,而忽视了劳动教育。考试科目课程安排满档,而没有开设劳动课或手工课。没有大面积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3.社会方面

(1)社会片面的成才观和用人观对大学生劳动能力低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下,并不认同劳动最光荣。

四、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劳动教育应该以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再配合强有力的社会宣传。

(1)家庭教育方面,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家规尤其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在他的九条家规里,有四条是要求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

第一条: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第二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第三条:保持玩具房的干净。

第四条: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美元。

(1)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总统家的孩子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要帮父母做家务来换取零花钱。对比一下我们的孩子,不仅什么都指望家长做,还觉得家长给零花钱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下一代能和别人竞争吗?家长们一定要好好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2)学校应该始终开设劳动课或手工课,最好还能计入中考或高考成绩,这样学生和家长才会开始重视劳动问题并以擅长劳动为荣。

(3)社会上要加强劳动光荣的宣传,批判时下流行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帮助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劳动大学生教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热爱劳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