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返乡后的语言选择与认同

2016-11-19任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苏州大学生

任媛

【摘 要】在当今人口流动态势下,社会用语环境呈现出双语或多语的基本面貌,普通话成为对外交际的重要选择,但是方言言语集团仍然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调查统计及定量分析方法,通过调查在校大学生这一流动群体,研究他们在返乡后面对不同交际空间和交际人群,对家乡方言、就读地语言以及普通话的选择与使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观察与定量分析。

【关键词】苏州;大学生;语言选择;语言认同

一、问题的提出与抽样说明

学界已有的研究都证实了因人口流动而使语言呈现出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一高学历流动人口来说,当他们从就读地返回家乡,其语言面貌是否会延续这一规律,是否会带来新的变化特征?我们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了问卷设计和发放,并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大学生从在读地地返乡后因交际空间的变化而作出的话语选择等语言实态问题。调查共获取样本300个,其中,调查的男性占56.7%,女性占44.7%。300个样本中,就读地都在苏州。样本中,来自东部户籍区域的比率49%,来自中部户籍地域比率30%,来自西部户籍区域的比率21%。为更好地观察大学生返回家乡后的话语选择,我们设计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交际空间和人群来观察大学生们的语言选择和认同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图1为大学生返乡后面对亲人邻里的话语选择状况;图2为大学生返乡后同学聚会时的话语选择状况;

图3为大学生返乡后就餐购物时的话语选择状况;图4为大学生返乡后候车乘车时的话语选择状况。

通过比较四幅统计图可得:①与交际对象关系愈是亲密,交际空间愈是封闭,普通话运用比率愈低,反之则高。返乡后普通话使用范围受到局限,多用于在公共场合与外地人的交流,与亲人邻里以及同学相对来说较少使用普通话。②亲人邻里、同学、就餐购物、候车乘车四种交际人群里,对其普通话的选择使用比率分别为11.01%、21.67%、41.1%和53.37%,呈明显递增趋势;而对方言的选择使用比率分别为46.63%、34.36%、20.25%和20.25%,呈递减趋势。③我们可以发现在和同学交流时,虽然完全使用普通话的比率是21.67%,但使用普通话和以普通话为主的比率高达61.54%,远比与亲人邻里交流时使用普通话和普通话为主的比率高。可见在新一代年轻人中,普通话的影响非常大。在他们之间相互交流时,语言选择已经有非常明显偏向普通话的迹象。

图2为大学生返乡后同学聚会时的话语选择状况,图5为与一同在外上学的同学交流时的语言选择状况

通过比较两幅图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话语选择时的心理倾向,对于同在外上学的同学,他们认为更倾向使用普通话。具体原因我们会在之后的论文中具体分析。

多语特质下语言选择使用的“内外有别”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由于人口流动,已使很多的流动人口成为双语(或多语)人,而大学生正是这些群体中的一员。他们返乡后可以运用普通话、家乡方言和就读地方言,并能在不同的交际空间、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进行语码转换,形成了多语特质下语言运用的独有规律。语言选择使用的“内外有别”,主要包含家人、邻里、同学与外地人,内部私密、封闭空间与外部开放、公众空间等四种情形的用语区别。从交际人群看,返乡后,关系越是亲密,使用家乡方言的比率就越高。反之,使用普通话交际的比率则大量增加。从交际空间的构成特征看,凡为较私密、封闭的空间,如面对很熟悉的家人、同学,以及交际时对象少而固定等非多人、非公众化的交际空间里,普通话使用比率降低,方言使用比率提高。本文通过不同交际空间及其相关度的调查统计分析,均显现出这一重要的特质。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返乡后,面对一同在外上学的同学时使用普通话的频率要比同学聚会的时使用普通话的频率高。学界在探寻语言选择差异的内因时,往往将其同身份认同联系起来,认为正是由于身份认同这一心理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际交往中的语言类型,因人口流动,使得流动人口逐渐产生了对自我身份的觉醒与认同,在返乡后,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得愈加明显。“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目标的驱使下,表达各自的诉求与意向。”“人们在通过话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确立了其自身与社会的关系,言语交际参加者各方的社会身份,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等都会对言语的使用产生影响。”在谈话时,人们往往将他们所说的话语和他们的社会、文化、关系等身份联系起来,身份制约着言语,言语又直接影响着身份的认同。”在人际交流时,往往通过主动选取话语类型,提升自己在他人心里的形象与评价,以获取交流对象的认同,并进而实现社会认同。所以大学生返乡后面对一起在外上学的同学习惯说普通话,可以反映出他们的心理倾向和情感认同。返乡后使用普通话,有习惯和礼貌的原因,也可能是体现一种“时尚”,会主动显示优越性,使用普通话,可以此“抬高”自己,是高学历的表现。

三、结语

因语言选择差异而形成的语码转换,也可造成“亲”与“疏”、随意与正式的区别。返乡后使用家乡方言,在语言意识上为“亲”和“随意”,主观上讲就是一种“语言靠拢”;而返乡后面对一同在外上学的同学使用普通话,则是语言意识上的“疏”和“正式”,是一种有目的的“语言偏离”。因此,虽然现在由于普通话的推行,方言影响在逐渐下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身份认同和语码转化,让我们看到这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

参考文献:

[1]方宁,陆小鹿.跨文化交际视域中的语言运用和身份认同[J].外国语文,2012a,(2).

[2]武小军,樊洁.交际空间与话语选择:流动人口在务工流入地语言实态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12

[3]王玲.城市化进程中本地居民和外来移民的语言适应行为研究———以合肥、南京和北京三地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12,(1).

猜你喜欢

苏州大学生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园林之城——苏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说个好苏州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