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让农村学生在语文课上有话可说

2016-11-19李廷瑞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贴近生活口头表达能力

李廷瑞

【摘 要】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抽象思维尚未形成,要他们完整地口述一件事或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是件困难的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有话可说,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而又贴近生活实际的话题,让学生能说,有话说,高兴的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人类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已越来越密切。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们教师如何让农村孩子在语文课堂上畅所欲言,能说会道,妙语连珠地“张扬”起个性来?下面就此粗浅谈几点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应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抽象思维尚未形成,要他们完整地口述一件事或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是件困难的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有话可说,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而又贴近生活实际的话题,让学生能说,有话说,高兴说。为此,我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还给学生一个“胆”,使学生敢“说”

农村小学生不踊跃回答问题,不主动参与交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农村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有很多的学生有较大的压力感,怕回答问题有错难堪,或者畏惧自己的语速跟不上思维而遭到同学的取笑。这种消极因素往往使他们“羞而止步”,或者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于是干脆不做声,更不敢主动参与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只有让他们大胆“说话”,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才便于“对症下药”,便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充分认识回答问题的重要性。马克·吐温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一次小小的赞美,足以提高学生发言和积极性的胆量。当学生主动发言或说得精彩的时候,老师不妨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翘个大拇指,说句“你真勇敢!”“你说得真棒!”“你说得好极了!”或让全班同学一起鼓个掌,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无上的奖励。对说得不好的学生也可以从主动积极、发言大胆、有进步等这些方面给予鼓励,教师切不可用恶语贬斥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回答出错或意思不完整时,教师要有耐心,不应埋怨或当场嘲笑,更不应该立刻中止;对站起来迟迟不说的学生,教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不要急于让学生坐下或立即换人,只要想办法能让学生第一次开口,自然就会有第二次;对不愿回答的学生也不应简单以“自甘落后”或“不可救药”之类的定论,可以在课后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其中原因,使他们认识到“学贵有疑”的道理,要摒除不说的自卑心理。

二、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培养表达能力的基石之一。经常看到有些人跟朋友,亲人聊天谈笑自如,但在公共场合众多人前说话却语无伦次,颠三倒四脸红耳赤。哪怕讲稿再熟练,事前准备再充分,也亦如此。归根结底,胆量不够,信心不足。因此,一开学,我就有意识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让他们按学号逐个上台介绍自己,哪怕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只要声音响亮,让大家听得清,就给予鼓励的掌声。一回生二回熟。以后就能表达自如了,而对于特别胆小的,在课堂上多请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及时给予肯定,增强他们表达的自信心。

三、贴近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景可看,有话可说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是为了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而设计的。在上学回家的路上,遇见同学,老师该怎么说?家里来客人了,你该怎么说,怎么做?课前,我先让几个善于表演,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演了几个小品。学生看后,议论纷纷,都忍不住要说出来,不仅说出怎样做才有礼貌,连什么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也一并说出,使口语交际课进一步拓深层次。这样贴近生活的口语交际,不仅让上层生锻炼了表达能力,还锻炼了表演能力,也让表达有困难的下层生有景可看,有话可说,照顾了个体差异。

四、见缝插针,抓住每一个机会,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些课文会在叙述和结尾中留下一些意犹未尽的空白。这些空白,无疑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好机会。在《乌鸦与狐狸》这首儿歌中,生动有趣地把乌鸦与狐狸的形象描绘出来,特别是儿歌的最后一句,“猜猜后来怎么啦?”学生读到这,议论纷纷,我顺势引导,要他们展开想象,后面有没有故事,让他们编个小故事来赛一赛。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有了说话的欲望,自然一个比一个说的好。即使表达比较困难的同学,有了前面同学的故事为依据,也一定更有话可说。

五、在课外也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有话可说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在课内,也要在课外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身临其境有话可说。上个月学校为了扩宽学生视野,搞了一次实践活动课,去儿童乐园秋游。在去的途中,学生兴高采烈,欢声笑语。我问他们今天去干什么,你们的心情怎样?回校后,我请同学说说自己今天秋游的事,因为亲身体会,学生都跃跃欲试。“今天,我们去儿童乐园玩,玩得真高兴。”“我们玩了飞船,猴子抬轿。”“我玩飞船时,闭上眼睛,心好像跳出来了。”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越来越丰富了。

六、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说话是否有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十分重要。首先,说话要讲究文明礼貌,同别人交谈时要使用礼貌用语。其次,说话时声音要响亮,要让对方能听清楚明白,态度要大方,不要伸舌头、耸肩,要把意思说连贯。第三,培养学生会“听”,“听”是“说”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先会“听”,才能最终会“说”。这些在小学语文第一册《有礼貌》一课中已经学过,但是还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重对学生的养成训练。同时,教师还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为学生树立说话榜样,以自己的言语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班级还可以开展“比一比、赛一赛”或“一帮一”等语文说话训练活动,以督促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七、把“说话”训练贯穿于教学之中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加强朗读,强化小学生对有声语言的直接感知,也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朗读的次数越多,学生就会自然地熟悉语言的结构和规律,提高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朗读的形式多样,常用的有:单人独、两人轮读、几个人对比读、小组赛读、接力读、分角色朗读等等。如学生单个读,要求全班同学看着课文仔细听,找出朗读中的错字、漏字、添字等不正确的地方,朗读后加以纠正,这样学生读起来就会特别认真。再如接力读,每一个内容换一个人读,同学们读得兴致很高,这种接力朗读,好似做游戏,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在识字教学中我也穿插了口语训练。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说话”教学中,我遵循经常化、情境化的教学原则,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大胆开口说、开口讲的教学氛围,使他们的“说话”能力得到日渐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当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我们老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和积极地创造机会,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

猜你喜欢

贴近生活口头表达能力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消费导刊:面向市场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一点通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口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