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实验推进复习课

2016-11-19李春雷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刀痕塑料瓶侧壁

李春雷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为主、实验为辅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近二十多年来,物理课堂教学又经常是一种以应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由于实验在考试中总以纸介方式呈现。到了初三复习课时,教师会认为在新课时已经进行了实验教学,往往更是侧重于知识点、专题的巩固练习。由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生硬的文字讲解,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复习课很枯燥,师生都觉得学习效率很低。久而久之,这种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的教学,也并没有使学习成绩实现预期的效果。

那么教师应如何处理实验与复习课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近几年在从事教学工作中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和尝试,我认为以实验引领复习教学对提高复习效果是有效的。

我的尝试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一、根据复习课的基本教学要求,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新的物理课改强调,学生的物理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毫无疑问,物理复习课也应该努力体现落实新课改的这些要求,但这一努力又必须在尊重物理复习课的基本教学要求的框架下来进行,否则就难以真正取得复习的效率。

复习课的目的及定位,复习课一方面要查漏补缺,对于以往疏漏的环节或学生基本概念出问题的地方,加以订正;另一方面要高屋建瓴,让学生能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下,重新挖掘,发现更新的规律和事物,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地组织复习教学,从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实验来入手组织复习知识点,能够让学生重新体验探究过程,并对一些常见易错的问题,能够予以及时纠正。笔者的实践表明,通过实验,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所谓“说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做到”。例如,在一次复习测试中,我通过试卷分析,发现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掌握的并不好。于是我从实验室找了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光学器件和照相机模型。先让每个学生把模型拆开,感知凸透镜,再将模型组装好,让学生通过照相机观察周围的物体。学生们在照相机的毛玻璃里明显看到物体的倒像,通过调整,还能够看到像的变化。学生通过实验,兴趣也调动起来。再进一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光具座等相关器材总结凸透镜还能成哪些像,都有什么规律。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学生流畅答出了相关问题。巩固和加深了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在以后的测试中学生这部分知识得分率也大大提升了。

二、贴近生活,善于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研究表明,当物理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对学生感受物理现象,掌握物理方法,形成物理思想,以及自觉用有关物理经验思想、运用物理方法去解决问题,都会有帮助。

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也应该充分地考虑回顾和理解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题方法,把探究和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始终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的一条线。

三、精心教学设计,提升复习效率

在复习课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固定于书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通过针对性强的相应的实验设计,对教学的开展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升复习的效率。新的实验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持久的兴趣又会进一步转化为学习物理的乐趣。试想,假若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他怎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此外,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无拘无束地问答、创设愉快情景、穿插一些表演、游戏,动手亲自做实验等活动,也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愉悦感,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复习液体压强这一节中,我先让学生思考:塑料瓶侧壁划上几条刀痕后再装满水,水为什么水不会从刀痕处流出来?然后,拿一塑料瓶,在其侧壁用刀子平行于侧壁划几条刀痕(要将侧壁划透),再用橡皮筋将这个塑料瓶在刀痕处拦腰箍紧。在塑料瓶盖上穿入一段吸管,用橡皮泥密封。取一漏斗与吸管相接。手持漏斗与瓶口相对齐,然后往漏斗内注水,使塑料瓶和漏斗装满水为止,此时塑料瓶的刀痕处不出水。将漏斗举高,就可见刀痕处有水流出来。教师通过引导讲解,就可以顺其自然将液体压强知识复习了。

总之,即便是复习课,也应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最鲜明的体现。也仍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验及其对实验引发问题的引领和分析,教师和学生来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认识的变化,丰富教学内容,在复习已学知识的过程中求得新的提升,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淳阝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2001年8月

[2]钟启泉崔允淳阝张华《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3]滕世芸《把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二期.

猜你喜欢

刀痕塑料瓶侧壁
发动机缸体加工不合格问题研究及优化
神奇的气压
塑料瓶回收分离粉碎一体机的设计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的双侧壁导坑法
水力割刀痕迹和刀片选择分析
浅析如何降低缸盖座圈加工崩刀
柳钢6号高炉应对炉缸侧壁温度超高的护炉实践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塑料瓶的涅槃
层合板上层建筑侧壁抗空爆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