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16-11-19宣孙虎
宣孙虎
【摘 要】本文从概述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出发,探讨了小学数学中运用微课的具体策略,包括充分利用微课中优秀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利用微课资源专注小学数学难题的攻克;利用微课资源开展对比教学等。以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具体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于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模式革新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微课即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手段,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
1.1引入微课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在当今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进行课堂讲解往往围绕重点和难点展开。在开展这种类型的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好精心的教学计划设计,以微课的形式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争取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疑难解答,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相关的疑难问题。比如,在进行“间隔植树”相关问题的讲解时,其中学生最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即为,两端是否需要栽树。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微课这个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告诉学生两端都需要栽树。
1.2利用微课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回顾
因为数学是一门极具逻辑思维的科目,在进行题目的解答时,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要求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及时回顾旧有知识,实现温故而知新。为了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实现最优解题方法的得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能力都不高,联系性思维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也很难去主动进行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和归纳。
1.3开展微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实现互动式学习
小学生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部分是在学校,另一部分是在家中进行自学。虽然学习的主体是在学校,但是在家中自学的这一段时间也不能被忽略。而家庭作业是学生家中自学的一种形式,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正确率是家长们日益关心和重视的一个问题。微课的引入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作业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已经成为家庭中必备的电器,为教师开展微课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师和学生在网络平台上通过各种微课平台进行实时联系,并且进行资源共享,教师还能够实时获得学生在进行作业完成时遇到的疑难,进行习题讲解前的准备,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 小学数学中运用微课的具体策略
2.1充分利用微课中优秀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强调。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这一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深入践行。其中,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善,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
比如,在进行“三角形的高”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精心制作的动画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给学生关于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的高的一个初步的认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微课的视频过程中,可以适时提出一些诸如“直角三角形需要画几条高”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且亲自动手解决。在实现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进行理论验证和答案公示,实现知识理论化以及体系化。
2.2利用微课资源专注小学数学难题的攻克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存在一部分难题需要教师以及学生一起攻克。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接受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难题讲解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有效策略。因为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个新颖的教学形式,对于那些不容易理解、不容易直观表现的知识点进行细节剖析和直观阐述。一些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步骤等能够通过微课的形式实现全面反映和细节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2.3利用微课资源开展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一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非常类似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利用对比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在众多的题目中发现共同点,并且在解题过程中主动进行对比。比如,在进行“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视频展台,教授学生两种折线图的绘制方法,实现对比教学,引导学生辨认在何种情况下进行单式直线统计图的绘制,何种情况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语言和手动绘制相结合,能够为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3 总结
一线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针对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问题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夏英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微课的利用[J].速读(下旬),2015,(6):221-221.
[2]李长敏.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关爱明天,2014,(11):141-141.
[3]昌素晶.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12):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