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课方法
2016-11-19甄云玲
甄云玲
【摘 要】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教师巧妙使用好导课,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课方法
有效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导入的设计和使用。新课的开始,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再精心设计导入的方法,就会达到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因此,在一节课的开始如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精神振奋、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教师的讲课语言像涓涓的小溪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鼓起学习的风帆,这样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
一、开门见山法
这是教学中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掌握的导课方法。开门见山法是指上课伊始,教师就直奔主题,说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此法适用于阅读练习课、复习课等训练性强的课程。
二、设置悬念法
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外。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了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这种导入方法很适用于通信报导、报告文学、小说、戏曲等课文。总的来说,设置的悬念要做三个字,即“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促使构成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具体而言,在内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在手法上可以浓缩全文,也要以从中截取片断,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思,留有无穷余味,能引人入胜。
三、情感激发法
即通常所说的“以情动人”,就是用作者的情去熏陶学生的情,使之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犹如欣赏一件艺术珍品,从而怀着与作者相同的情趣进入学习状态。如:学习《醉翁亭记》一课时,可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不仅有许多秀美、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着无数蕴含深厚文化的人文景观。我们大家在赞叹黄山和九华山之时,可不要忘记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曾经令宋代大文豪家欧阳修迷醉,并因此而给自己取了个;‘醉翁的雅号,那么这是什么地方呢?今天就让我们大家跟随‘醉翁一起来领略醉翁亭的风采吧。”这个时候学生的情趣就被激发起来了,急于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美景让人陶醉,因此阅读兴趣也就大大增强了。
四、多媒体图示法
又叫直观导入法,语文挂图,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这为导入新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前景,这些方法形式新颖,背景清晰,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会使课堂教学的气氛轻松愉快,增强学习知识的吸引力。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深受学生的欢迎。在讲授《三峡》时,我挂出绘有三峡的地图,并打开有关的视频,说:“三峡是我们祖万里长江中游的一段,它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县的南津关,全长二百零三公里;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又指着有关三峡的视频:“大家看这一幅画面,两山相夹,一流穿过,可真是山高峡窄,水深流急,好一派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的壮丽景象,好一幅优美神奇的山水画卷。读一读《三峡》可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得到'江山如此多娇'的美的享受。(板书标题)。
教师所用的图片,和视频属直观手段,教师对图片和图像所作的形象化描述,语言直观,即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学生感知、理解知识创造了条件,又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五、设问导入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提问对于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而且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恰当、巧妙的课堂提问,以此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比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全文共80余字,最后一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二字可以说是整篇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这两个字也是本篇课文教学中的重点,于是,我向学生问道:“你是怎么理解‘闲人这两个字的?课文下面的注释是‘清闲的人,那么此处的闲真的只是清闲吗?”让学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研究、思考、探索,既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也能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进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
总之,导入的方法是非常多的,但无论怎样的导入方法都必须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从而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所积蓄的情感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