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016-11-19刘政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思维数学

刘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正掀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热潮,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建立新型的课堂、培育新型的人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乘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构建新课堂:

一、新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体现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课堂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因此新课堂应是个大课堂,活课堂,是个动态的课堂,和谐的课堂。它不再以知识至上,以能力为终极,而是以学会学习为追求,以奠定终身发展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让教学的主体真正做主,让师生真正互动、生生互动,在知识与智慧、思维与情感鲜活的碰撞中,协同生成“活生生”的课堂。

二、新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和情趣的课堂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实践也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能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在其专著《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写到:“一个差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质疑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他们或用提问法,直接把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或用激性法,间接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热情;或用演示法,使学生惊叹结果的微妙而支寻找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错法,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再反思其中的错误原因,等等。

许多专家谈到,缺少兴趣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失误;许多专家呼吁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没有深厚的兴趣,就没有痴心不改的钻研。数学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利用数学中的艺术美。数学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思维王国,它既有高原雪莲,又有空谷幽兰,既有情境之中的自然美,又有意料之外的奇异美。数学的美妙之处能把混乱化为和谐,纷杂化为对称,繁复变为简单,又能从统一中演绎出千变万化,还能从千变万化中探索出规律。数学是诗、是歌、是画。数学完全可看作人类寻求美和协调的一种精神活动。再说并不始终穿着纯技术性的操练,即使作为逻辑思考过硬的“解题”,也追求单纯明快和最大限度的完美。数学工作通过巧妙阐明自然法则,催生出美丽的定理。数学从自然界的不可思议、神秘莫测中发现真理的过程,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感受或体验到这些情趣和美。

三、新课堂应是师生充满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课堂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因此,没有探索就没有教学的发展。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数学新课标指出: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新课堂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让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四、新课堂应该是充满阳光和雨露的课堂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师越是热爱学生,也就更加愿意了解学生,了解了学生,也就更能热爱学生。教师的言,往往成为学生心灵深处的圣歌 ;教师的行,刚好比园丁在沃土上播撒的甘露。

温暖的语言就像阳光和雨露,照耀和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关爱的温暖,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使教育教学变得自然流畅,学生自然会爱上自己的老师而接受老师的教育。宽容的语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关爱的温暖,也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一位智者。给学生一次宽容,你就多打开一扇心窗,拥有一份生活的温馨,收获一份感恩的心情和成功的喜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对于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建立新型的课堂、培育新型的人才是衡量这次课程改革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猜你喜欢

新课程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