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活动指导》在实践教学课程中运用的整体效应

2016-11-19邓建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实践运用学前教育专业

邓建平

【摘 要】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将围绕《活动指导》课程在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手段与方法进行阐述,更好的发挥《活动指导》课程在学前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活动指导》;实践运用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实际操作、社会调查等,目的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参加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动机,让其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能力。高职高专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因而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它不仅让学生获取基本的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等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迅速、正确的获取相关的教育理论信息,能在一定的正确的教育观的指导下,依照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在分析和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将目标转换成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教育活动,并能组织实施和分析评价。在学前专业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学前教育实践结合的中介与桥梁。理论与实践相互映衬,开展理实结合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激励学生参与模仿教学,发挥课程教学优势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使得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层次显著提高。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前教育学生属于实践应用型人才,当学生一毕业就可以凭借自己过硬的素质和良好的技能投入到幼儿园工作中去。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讲授或灌输来实现,技能必须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或模拟条件下的实际操作中进行。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中使用模仿教学模式,是将学校教学培养的人才转化为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的衔接点。它通过人为创设一种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情景和心理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仿真模拟情境下,扮演相关角色,进行心理模仿,按既定设计,通过解决问题等方式,来达到训练职业技能的教学目的。在模仿中体会教学的意味,积累教学的智慧。

比如,由一名学生模拟幼儿园老师教学,其余学生模拟幼儿,教学完全靠学生自“导”自“演”,学生不仅要展示教师教的过程,同时还要考虑或表现出幼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反馈以及应答,由此再继续往后的教学。因此,首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分析,清晰自己在模拟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孩子”的身份,做好模拟教学的心理准备。其次,实施模拟教学前要认真做好准备。一是教师的准备,教师应熟悉相应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在施教之前设计好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同时熟悉各教学环节、能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来组织模拟教学;二是学生的准备,在实施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为了实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掌握相应技能的目标,学生也有必要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以及能力准备。

二、有效利用设计教学,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活动指导课程是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设计教学,参与活动的空间。他们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力,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师的指导,设计教学,实践技能。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即教师给定、学生自选一个题或一个案例,从设计教案→说课→组织教学→反思→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这个过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创造力及机智的环节。整个的设计教学包括了实际的思考与各样的活动在内,一边思考,一面执行,既用脑,也用手。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他们会深深体会自己是自我发展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生命线,而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则是学习与发展的关键。传统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只会模仿教师的教学,对实践的运用也只停留在简单的教学环节阶段,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较差。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引导尤为关键。学生怎样完成角色转换,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对学习情景的控制;学生设计的教案也需要教师来把关;活动结束后,教师的点评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根据本学科实际,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适当时间进行实践训练,如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组织能力的训练,保教工作能力的训练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到由易到难,使学生教学实践能力阶梯式提升。利用每节课前5分钟时间进行分享活动,一“课”一“分享”,学生轮流进行“讲故事”、“手指游戏”、“音乐游戏”等简单的教学片断,学生在感受课堂教学乐趣的同时,从短小、简单的教学片断入手,对学生来说易于掌握。比如,在语言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中,针对幼儿园教学中的各类型提问进行训练。新授课中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单个环节的模拟教学。《幼儿园歌唱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学习中,教师在讲授新知后,紧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感知新歌”环节的模拟教学,进一步掌握此环节设计与指导的要点等。

三、构建课程评价综合方式,打造课程教学特色模式

根据不同的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特长爱好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引导和鼓励每一位在校大学生能发挥自身所长。从而形成一人一特色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反思、自我评价、互评等,通过实践让学生得到专业成长,将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改变学生不会学习或被动学习的现状,以达到“教,是为了最终不教”的目标,培养适应幼儿园教育需要的人才。根据学生在“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的表现情况,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给予缺陷的补偿和注重潜能的开发,并以此制定学生个人课表。学校每学期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使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接收到相应的知识点。一人一评价。任课老师在备课时,对同一个教学知识点,对每个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相应的知识点,课后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分析每个学生的个别需求,为其私人定制训练方案,使学生在不同领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也使得学校特色教学更具专业性。

四、搭建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专业化成长

1.注重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在本地区甄别、遴选优质的幼儿园,建立稳固的教育实践基地,确保学生的保教见习、课程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各幼儿园进行见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日常保、教和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巩固专业思想,促进专业学习。组织安排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的综合性教育及保育实习,让学生巩固课程内容,锻炼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保育、教育和幼儿管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职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为就业创造条件。

2.创新教育实践操作模式

采用2.5+0.5的课堂模式,即1—5学期在校教学,第二至第五学期每期安排见习或实习,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在此期间学生在“学校→幼儿园→学校→幼儿园”间学习,进行“理论—实践—理论—实践”教学,促进工学有机结合,加强教与学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在幼儿园尝试“学—做—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五、结语

在《活动指导》的教学过程中,探寻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运用教学方法,为学生的个性化素质与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积累教育的智慧,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晓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6).

[2]幼儿园模拟教学课程教案.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实践运用学前教育专业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试论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高低压配电柜上接地保护装置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