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提升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6-11-19代忠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村学生语文素养初中

代忠

【摘 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初中;农村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语文学科的城乡差距也开始显现,初中语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师乡镇地区开展的相对困难,所以要因地制宜,因为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但不少教师却白白地浪费这些有用的课程资源。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探寻研究提升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我初步摸索到了一些思路,下面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提升语文教学环境,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教师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师可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中的文章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共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提升农村学生语文素养,要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1)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孩子们生在农家,对农作物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不像城里的孩子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的表面。实践告诉教师,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生活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农村学生的认识能力。

(2)理解课文与切身感受相结合。农村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更多的体验和收获。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农村学生的这些经验同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文本对话与心灵交流相结合。乡村的人际交往相对城市而言更为纯真,更具有人性化。类似于《少年闰土》中乡村农村学生纯真的情感。作为教师,就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可能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精心疏通,引流农村学生的真情实感。农村学生可以敞开心扉纯真表达,因此更容易使文本的对话与自我的心灵碰撞融合,升华,在口语交际表达中更具“纯净”的语境优势。

三、提升农村学生语文素养,要积极开掘社会课程资源

1.着力实践,提高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增长点,对于培养农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鼓起热情,给予关注,给农村学生作现场引领,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让农村学生实实在在去做,以实践代替想象。如在学习口语交际时,可让农村学生以小记者、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一些有特色的农民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使农村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这样让农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就不是无源之水,就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利用农情农俗,培养农村学生爱乡之情

作为农村小学,应当让农村学生了解并熟悉农业生产,培养农村学生热爱农民、关心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师可组织农村学生拍摄富有“农情”的照片,撰写关于“农情”的报道。在深入农村生活、具有切身体验的基础上的作品,显示出十足的“农情味”,从中也锻炼了农村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收积运用农谚农语,提升农村学生表达能力

新课程强调语言积累,积累语言的途径、渠道很多,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深刻的寓意。如谚语、歇后语等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教师可以因地取材,让农村学生虚心地问长辈请教,收集这样生动的语言。

四、提升农村学生语文素养,要努力开启自然课程资源,

1.欣赏自然景观,培养美好情感

如在学完《苏州园林》、《鼎湖山听泉》等风景名篇后,为进一步引导农村学生树立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可作以下的课外延伸。将小镇划分为交通、旅游、田园风光等几个方面;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农村学生运用图片、文章等形式分别对这几方面进行特写;最后让农村学生的作品张挂在校园的展台上或编写成特写集,通过小导游队进行交流、宣传。这样既培养了农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感情,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农村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引用传说故事,感悟传说内涵

乡村农村学生在他们的身边积淀着不少耐人寻味的传说故事。教师可让农村学生深入农村,向年老的长辈、邻里乡亲询问,收集民间传说故事,再进行整理、编写、交流,开展以“传说故事”为主题的活动。教师也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那睿智的谈吐、丰富的社会阅历、广博的文化知识、真诚细致的人文关怀、独特的人生感悟……都是农村学生终身受益、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

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教师也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那睿智的谈吐、丰富的社会阅历、广博的文化知识、真诚细致的人文关怀、独特的人生感悟……都是学生终身受益、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让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发展我们自己,塑造我们自己,超越我们自己,让我们的乡村语文教育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地有效地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发展教师自己,塑造教师自己,超越教师自己,让教师的乡村语文教育真正促进每一位农村学生的发展,真正有效地提升每一位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活学活用这效果。

猜你喜欢

农村学生语文素养初中
当农村孩子遇到语文导学案
高职院校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